当前位置:
朱永华
10月27日,第二届“标准化与治理”国际研讨会在长沙召开。ISO首位华人主席张晓刚博士与来自中国、美国、荷兰、德国等国家的200多位专家学者,就标准化与产业升级、标准化与国际贸易等问题展开积极探讨。
“标准”对于多数人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汇。从经贸角度来看,市场越发展,越需要“标准”的介入。就在我们身边,包括槟榔、足浴等日常用品及服务已日渐形成了行业标准。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中国产业大踏步走向国际市场,国人出入国门、周游世界变得稀松平常,“标准”将体现出越来越重的分量。
在世界性市场体系中,产业升级的一个重要标杆是成为标准的制定者,谁拥有“标准”的话语权,谁就占领了技术和行业的制高点。标准制定者是产业利益的最大收割者,处于低端的地区和企业,承受的是“让利”和被动。我们眼见过“三来一补”的流水生产线上,工人们辛苦劳累的产品被贴牌后身价倍升;堆积如山的鞋袜才能换来一架发达国家制造的飞机。
几十年的积累让“中国制造”走过了最艰辛的阶段,有必要也有底气向产业高端发动集中冲刺。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进而成为“标准”制定者,就是先进制造业一个最重要的标识。
“标准”话语权是通过技术进步、工艺精进获取的市场影响力、号召力。目前,湖南拥有工程机械和烟花两个ISO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他们是世界行业内的执牛耳者、世界行业的标准制定者,是湖南制造的先行者,也是湖南人民的骄傲。
但客观而言,“标准化”语境下,大多数湖南制造还处在看齐、追赶的状态,相当多的湖南制造企业因为在“标准”方面的欠缺,失去了不少成长壮大的良机。我们要实现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把湖南的产品和服务带上“一带一路”,需要各方面充分认识到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苦练内功,充分发挥标准在推进技术创新、集聚市场要素、构建开放优势、推动转型升级方面的独特作用,最终推出一批能走上世界舞台的“湘”字号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