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头条 > 正文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2017-10-13 07:38:39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谭思敏] 字体:【

为湖南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答记者问

制图/陈阳

湖南日报记者 张尚武

10月12日上午,湖南省迎接党的十九大系列新闻发布会第16场发布会在长沙举行。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石建辉发布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财政改革发展成果并答记者问。省财政厅相关负责人欧阳煌、庄大力、胡良安也在会上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问:经济新常态下,湖南财政出台了哪些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答:实体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湖南财政抓住“加、减、乘、除”四个关键词,大力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加”投入增信心激活力。从今年起至2019年,省财政将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扩大投资推动调结构稳增长的意见》,省本级财政将投入100亿元扩大有效投资,推动经济调结构稳增长。

二是全方位“减”轻企业负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2016年5月起我省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截至今年7月,共实现减税178.64亿元。大力清理收费,目前我省执行的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实现了大幅精简,由2015年的63项减至18项,减少幅度为71%;政府性基金由17项减至11项,减少幅度为35%,省级设立的政府性基金项目已全部取消。

三是发挥财政资金“乘”数效应。截至2017年6月底,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14支子基金实缴出资5.44亿元,带动社会资本实缴出资24.39亿元。14支参股子基金共对外投资项目142个,投资总额20.21亿元,较好地发挥了财政资金引导放大效应。

四是去“除”过剩产能。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化解钢铁煤炭等行业过剩产能,2016年支持全省化解钢铁过剩产能50万吨,化解煤炭过剩产能2079万吨,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实现腾笼换鸟。今年省财政继续筹措资金支持化解煤炭过剩产能工作。

问:在减税降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加大,湖南财政如何保障民生领域投入逐年加大?

答:这实际上是“做蛋糕”与“切蛋糕”的问题。收入增速慢了,但民生保障不能少,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能差。为此,省财政部门着力做了两件事。

一、做大蛋糕,打造“源头活水”。为做大收入蛋糕,在三方面下功夫:首先是抓收入。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大力培植财源,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稳增长、促转型的政策措施,财政收入增幅稳步回升,到上月底达到7.61%。其次是调存量。努力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全面清理省直部门结余结转资金,对结转两年以上的项目资金结余,收回预算大盘子统筹使用。第三是挖潜力。规范收入征管秩序,做到应收尽收、颗粒归仓;同时,开展国库现金管理和存量债务置换等操作,挖掘资金时间价值。近几年,通过国库现金管理产生利息收益近10亿元,通过政府存量债务置换,每年可节省利息支出300亿元以上。

二、切好蛋糕,优化支出结构。牢固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在实践中把握好“有保有压”、“有进有退”的原则,“压”是压“三公”经费,2017年省级“三公”经费4.47亿元,相比2012年缩减近50%的支出;“保”是保民生投入,截至今年9月份,省财政在住房、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方面直接用于民生的支出达3877.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 71.96%。

问:实现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湖南财政如何助力脱贫攻坚?

答: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一场硬战,要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用到哪里去、效益怎么样”的问题。

在投入上下功夫,做到“弹药充足”。一是真金白银投一批。省财政大幅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015年至2017年,共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4.85亿元,三年增幅分别为28%、81.4%、32.86%。二是统筹整合聚一批。从2016年下半年起,省里推进贫困县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工作,当年省财政切块下达贫困县统筹整合范围内的财政涉农资金180亿元,预计今年将超过200亿元。三是财银联动撬一批。目前在51个贫困县推进扶贫“财银保”政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每帮扶1户贫困户可获5万元至10万元贷款;或企业稳定吸纳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劳动力,财政对其贷款利息和保险费用适当给予补贴。现在政策实施了一年,已发放贷款2亿元,带动3.5万以上贫困户增收致富。

在支出上瞄准靶,做到“弹无虚发”。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五个一批”重点工作,集中财力,优化结构,精准投入。一是支持产业扶贫。2016年至2017年,共安排约10亿元财政产业扶贫资金,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和股份合作等方式,带动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今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产业扩大就业的若干政策》,省财政落实落细多项奖补措施,支持创业就业、降低用工成本、推进品牌建设、鼓励招大引强等等,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强产业、稳就业、助脱贫。二是支持易地扶贫搬迁。通过发行地方债、专项基金、长期政策性贷款等渠道,“十三五”时期计划筹措资金480亿元,帮助全省80万建档立卡对象搬迁脱贫。今年将筹措搬迁资金180多亿元,另外安排搬迁贴息资金5亿元。三是支持生态扶贫。从2016年起,在贫困县选聘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担任生态护林员,每人每年补助1万元。四是支持教育扶贫。聚焦贫困地区,对于中央规定由各级财政分担的教育投入事项,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等,对51个贫困县执行最高的资金补助比例和最低的资金分担比例。聚焦贫困群体,建立健全了多种资助方式相结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五是支持社保兜底扶贫。医疗保障方面,整合多种保障政策,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有效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低保兜底方面,今年实现农村低保标准与贫困标准“两线融合”,全省农村低保标准达到3026元/年,兜底24.7万人。

在管理上见真章,强化扶贫资金监管。一是筑牢篱笆,修订完善了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细则,划定支出红线,明确监管职责,加强责任追究;二是钉实钉子,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督促贫困县加快支出进度,健全监管机制,强化公开公示,确保扶贫资金“接得住”“用得好”“管得严”。

问:湖南财政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财政资金监管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财政资金来之于民、用之于民,近年来,省财政切实规范资金管理,提升综合绩效,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好用在“刀刃”上。

一是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将预算绩效管理列入政府绩效评估考核内容,强化政府绩效评估。预算绩效目标管理覆盖所有部门,每年组织对所有省级专项资金、省直一级预算部门整体支出开展评价,选择部分省直部门和省级专项开展第三方绩效评价和重点评价。对资金绩效管理差的单位部门,约谈其负责人,调整其有关专项资金额度,并及时公开有关绩效评价情况。

二是提升财政“大监督”合力。全面加强和改进财政监督,创新财政监督方式,着力加强对财政收入质量、财政政策落实、财经纪律执行、专项资金使用、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大力推进财政部门内控建设,协调推进“互联网+监督”,维护财经秩序。继续扩大项目支出标准体系范围,建立部门预算项目审核制度,推动财政投资评审规范化、标准化、法制化和专业化。依法依规加强政府采购监管,着力解决政府采购中暗箱操作、重复浪费等问题。

三是深度推进预算公开。在省市县财政部门的门户网站搭建本级预算公开统一平台,集中公开涉密信息之外的所有政府预算、部门预算、“三公”经费、政府债务、政府采购等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问:湖南正大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湖南财政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答:推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省财政积极筹措资金,创新支持方式,努力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和政策支持。

一是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印发《关于完善省级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激发创新活力的若干政策措施》,出台了下放预算调剂权限、加大绩效激励力度、改进科研项目资金结算方式等改革举措,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推动科技投入方式“多维立体化”,综合运用事前立项事后补助、奖励性后补助、科技服务后补助等3种方式,支持科普、众创空间与星创天地建设、技术市场发展、院士工作站与科技领军人才等;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探索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引导银行信贷支持转化科技成果、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加速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二是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培育。为推动湖南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创新引领,省本级设立了规模13.78亿元的制造强省专项资金,对“制造强省1274行动”重点项目进行支持。开展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奖励及重点新材料产品首批次应用示范奖励,推动产业升级。2014年至2017年,省本级统筹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我省移动互联网产业产值近3年增速均超过100%。为转变方式,发挥财政资金放大效应,我省新设立了新兴产业投资基金,政府出资200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入600亿元,重点支持先进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信息产业和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发展,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化。

三是大力支持开放型经济发展。畅通出口融资渠道,在全国率先推出“外贸财银保”政策,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和制度交易成本。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打通湖南水陆空对外通道,加快发展国际航空客货运,支持开通国际货运班列,支持提升内河国际水运功能。目前,长沙、张家界两个航空口岸城市已有85条国际(地区)航线通往23个国家(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