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近年来,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针对“高复吸”的现状,延长了强制戒毒(康复)“手臂”,在全省建立32个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打通戒毒后续照管与家庭监管“最后一公里”,铺就戒毒人员健康回归路。社区戒毒(康复)——
让“最后一公里”洒满阳光
6月25日,嘉禾县禁毒办组织社区居民、学生参观青少年禁毒教育基地。 黄春涛 摄
6月22日,衡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举办“6·26”国际禁毒日主题活动,向社会展现戒治文化建设。近年,该所通过文化教育、心理辅导、花香疗法等戒治文化建设,帮助戒毒学员早日重归正常生活。 刘晓飞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沙兆华 何淼玲
通讯员 李凌云 邓玲玲
复吸——戒毒——复吸,似乎是瘾君子们与毒品博弈而无法看到胜利希望的循环往复。据有关部门调查,我省吸毒人员经强制戒毒后,复吸率为80%以上,“高复吸、低操守”的现状,使不少吸毒人员越陷越深,不但危害社会和家庭,而且继续摧残着自身生命。
近年来,全省司法行政戒毒系统针对“高复吸”的现状,延长了强制戒毒(康复)“手臂”,依托全省19个司法强制隔离戒毒所和白泥湖戒毒康复所,在全省建立32个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打通戒毒后续照管与家庭监管“最后一公里”,铺就戒毒人员健康回归路。
在第30个“6·26” 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进部分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近距离感受“最后一公里”帮助吸毒人员回归的感人故事。
1 长沙“心灵港湾”:毒品无法哄睡已觉醒的人
从事自己擅长的音乐行业,如今他工作积极向上,单位领导对他非常满意。小刚说:“毒品无法哄睡一个已经觉醒的人,我为找回自己感到快乐。”这是一个80后年轻人成功戒毒后的阳光人生,而小刚的转变也记在长沙市芙蓉区定王台街道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的功劳簿上。
长沙市芙蓉区定王台街道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站由长沙市长桥强制隔离戒毒所于2014年12月指导建立,荣获过“全国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示范点”荣誉称号。
定王台街道酒吧歌厅酒店林立,长桥戒毒所在此设立管控平台,目的也在此,持续照管众多回归到社区的吸毒人员。指导站站长刘慧是长桥戒毒所的管教民警,有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在他看来,吸毒人员吸毒是因其个人成长出现了问题,只要进行心理疏导,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就能彻底摆脱毒瘾。指导站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引入麓山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专业化社会工作队伍对吸毒人员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其重塑人生的路线,从而摸索出了心理干预脱毒的成功经验。
小刚就是干预成功的案例之一。小刚1988年出生,吸毒时他还是音乐学院的学生,从2009年至2015年,家中想尽各种办法让他戒毒,但他还是先后复吸了5次,直到2016年4月,定王台工作站对其心理干预后,发现小刚个人成长中,其父母的错误教育方式给其童年造成严重创伤和心理阴影,导致他有暴力倾向,还一味追求刺激,最终吸毒成瘾,使一个有音乐才华的青年几乎断送了前程。
心理团队积极为小刚抚平父母严厉带来的创伤,使其以另一个视角理解父母,接纳父母,同时让他了解自己的音乐才华,重新燃起对生活的向往。小刚如同一棵枯萎的秧苗,经阳光雨露,再次发出新芽。
从严格管控到心理疏导,定王台工作站创新出心理脱毒的模式,除了小刚,工作站还帮助了张某,黄某、康某等一批年轻人找回自我,使他们回归到正常的生活轨迹,如今,工作站管控177人,复吸率控制在30%以下,工作站也被称为了吸毒人员的“心灵港湾”。
2 雁峰“北回归线”:温暖让灰暗人生重放光芒
衡阳市雁峰区雁峰街道坐落在南岳衡山第一峰——回雁峰下,自古有“雁到衡阳不南飞”之意,回雁峰由此得名,2014年建立的雁峰街道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命名为“北回归线”也源此引申而来。
6月17日,记者在“北回归线”里见到了社区戒毒人员胡新刚,他现在是全省的“戒毒明星”,2016年被衡阳市评为“十佳禁毒志愿者”。
民间有着这样的俗语:“一朝吸毒,十年戒毒,终身想毒。”35岁前的胡新刚似乎应验了这句话,15岁开始吸毒,20年吸毒经历,让胡新刚家人一起过着灰暗的日子,19岁时,父亲因此去世。2009年,35岁的他因吸食新型毒品致幻,从五楼跳下腿骨折,落下终身残疾。
“一秒戒毒”是胡新刚2009年在床上躺半年,看到年迈的母亲每天起早贪黑毫无怨言地照顾着他,使他有了痛下决心的感悟。为了母亲,他要让偏离人生轨道多年的自己活回来,终于南飞的大雁要回头了。
从那以后,胡新刚靠着电动车载人和烤红薯勉强维持着生计,但他每天忙活的身影足以让自己和母亲感到满足。胡新刚在驻站民警何爱生的帮助下,2015年获得公益项目支持,得到一台禁毒流动宣传车,从此,他一边进行禁毒宣传,一边卖着凉皮小吃,生活得以改善,也使他走上一条更让人赞叹之路。
2016年,胡新刚在指导站里成立了“胡新刚工作室”,以自身经历给吸毒人员讲戒毒心得,并成立了志愿帮扶关爱引导小组。至今,他的团队里有8名“铁杆”志愿者,已引导200多名吸毒人员。为劝诫到更多的人,胡新刚还成立了微信群和QQ群,对有需要帮助的进行在线疏导。
两年间,指导站累计接收管控吸毒人员121人,指导站想方设法解决他们回归后的生存难题,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指导站为95人进行了就业创业帮扶,为26人联系办理了低保和医保,还为2人改善住房条件。
今年,继雁峰街道之后,雁峰区黄茶岭街道、湘江便民服务中心的2个社区指导站已挂牌,先锋街道、白沙街道2个站点正在筹建。衡阳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所长屈国原介绍,目前该所力争将“北回归线”经验复制到全市,探索可借鉴的城镇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经验。
3 花垣“阳光基地”:在勤劳付出中找回自我
2016年下半年,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强制隔离戒毒所的指导下,花垣县成立了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让花垣县吸毒人员有了依靠和管控。
黄某现年48岁,30岁第一次吸毒,从强戒所出来后,她尝试过到一些企业、宾馆、商场去打工,可老板只要听说她是吸毒人员,立即“拒之千里”。像她这样没有什么劳动技能的大龄吸毒人员,找工作是一大难题。
因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黄某很空虚也很自卑,再次走上吸毒之路。2016年底,第二次从强戒所出来的她,来到花垣县社区戒毒指导站接受管控。当她听说指导站里有个就业基地,可以直接来工作,黄某立刻报名了。
在这里,她和其他社区戒毒人员一起,每天从事纸品加工包装。如今,每个月有两千元左右的收入,她很满足,她说:“这份工作异常珍贵,工作不仅能够除掉身上的懒惰,还能让生活更充实。”
针对自治州戒毒人员“因毒致贫”。就业创业难的现状,花垣县禁毒办、工商、税务等部门联合,2016年建立花垣县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安置帮教基地,引进包装生产项目,现在已集中安置60余名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就业,社区戒毒人员称这里为“阳光基地”。
有数据显示,4年来,全省32个社区指导站共指导和支持地方政府管控社区戒毒人员2700人,社区康复人员680人,后续照管戒毒回归人员2032人,戒毒操守率保持在70%以上,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所在地的涉毒案件发案率平均下降20%,社会治安状况明显改善。
省戒毒管理局社区戒毒(康复)指导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的试点在我省已启动4年,4年的摸索和各地不断创新,我们发现,通过这个平台帮助戒毒人员巩固戒毒成果,降低复吸率,是禁吸治本的有效举措,值得推广。今后,将逐步推行社区戒毒(康复)指导站建设规划,力争辐射到全省14个市州城区,希望不久将来,让“最后一公里”在全省范围内不断得到推进。
省戒毒管理局局长曾启尚表示,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目前由于大多数乡镇街道缺乏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执行机构,社区戒毒(康复)工作社会化程度较低,社会力量和民间组织参与度不高,使得社区戒毒(康复)工作全面铺开的路程艰难。他呼吁,全社会都来关注这项民生工程,只有通过网格化管理,亲情化帮教、大众化宣教等综合手段,才能把社区戒毒(康复)工作落到实处,让吸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最后一公里”洒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