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经商起步,却成了一名收藏家;自掏腰包数千万元,连续举办了五届“艺术长沙”双年展;开办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近3年来举办展览30余场,共接待国内外观众100万余人次——
谭国斌:“艺术长沙”霸蛮人
2015年4月16日,“齐白石的世界——山水十二条屏回湘大展”在长沙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展。(资料照片)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
5月9日,“名士风流侠士剑——章士钊致潘伯鹰及友朋诗稿、书札”展览在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展出章士钊的遗珍文献及章士钊赠知交老友陶铸、吴湖帆、陈独秀等名流的笔墨丹青共计120余件。 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谭国斌 湖南日报记者 童迪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李国斌
从长沙市区沿湘江东岸往北,抵达湘江北路与创远路交会处的湘江壹号。闻名于国内艺术界的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即位于此。
6月20日,“潇湘情怀——湖南现代名家绘画作品展”正在展出,莫立唐、周宗岱、杨福音、李凤龙4大湖湘名家齐聚。安静的展厅里,几位观众在饶有兴致参观。展厅毗邻湘江,品味文化、艺术的同时,透过巨大的落地窗,能望到滔滔江水奔流北去。
谭国斌,在湖南的收藏界和艺术圈,是一个传奇人物。他从经商起步,却成了一名收藏家;他自掏腰包数千万元,连续举办了五届“艺术长沙”双年展。不过,这些已经是过去式。
如今,谭国斌出现在公众视野时,更多的是以民办博物馆馆长的身份。近3年来,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展览30余个,共接待国内外观众100万余人次,探索了一种社会力量办公益文化的模式。
从赚钱到收藏,他的眼光令人“刮目相看”
今年刚过50岁的谭国斌,是土生土长的长沙人,高高的个子,一口地道的长沙腔。
高中没读完,他就开始经商,用湘籍艺术家李路明的话说,“是一个没有任何乌托邦蓝图的小商人”。几年下来,积累了一些资本。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收一些古玩。买入卖出,赚钱而已。刚入行时,被人狠狠坑过一回,20多万元买回来50多件瓷器赝品,也买了个深刻教训。于是,他找到收藏专家拜师,广交文物界的朋友,开始走南闯北参加拍卖会。
2000年,谭国斌的收藏事业开始起步。先是低价买到了著名湘绣画家杨应修的一批书画作品,后来又在湖南文物商店淘到一件国内仅存的故宫龙床仿制品。
喜欢国画的谭国斌,开始关注黄宾虹。当时,与齐白石一起被尊为“南黄北齐”的黄宾虹,作品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只有齐白石的十分之一。谭国斌说,黄宾虹的笔墨,繁到不能再繁,横涂纵抹,近看似乎一团漆黑,很多人看不懂,而毋庸置疑的是,黄宾虹在美术史上占据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是具有开创性的艺术家。谭国斌通过拍卖等方式,将10多件黄宾虹的作品收入囊中。10多年过去了,黄宾虹作品的价值得到广泛认可,价格也不断攀升。
字画市场膨胀起来时,谭国斌找到了价格处于洼地的油画。“当时几万块钱可以买一张油画,但我根本不懂。”李路明是谭国斌咨询的第一个画油画的当代艺术家。第一次见到李路明,两人愉快地交谈了两个小时。“他给我上了一堂当代艺术课。”谭国斌说。
他也走访了李路明北京工作室周围的一批艺术家工作室,撒大网般地买进了一批。随后,李路明向他引见了著名当代艺术家方力钧。
2004年秋的一天下午,李路明领着谭国斌到了一个有方力钧在场的古董拍卖场。相会那一刻,一贯大大咧咧的谭国斌居然有些小小的脸红,口齿不清地说:“方老师,你好年轻。”
接着3人下楼,上了方力钧的车。在车里方力钧拿起个黑不溜秋的印章说:“昨天买了个乾隆时的小玩艺。”谭国斌伸手摸了下那印章,腼腆一扫而去,口齿清楚地说:“方老师,这个印章是假的。”他还告诉方力钧如何鉴定真伪。方力钧当时不相信他的判断,认为不可能。但是一周后,他致电给谭国斌,说“谭老师你是对的”。然后,谭国斌邀请他来湖南,带他看了很多古董,介绍长沙古玩的一些情况。就这样,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
方力钧向谭国斌推介全国各地的艺术家,让谭国斌在一年内获得了很重要的油画作品30多件。谭国斌发现,自己和他们的作品很有共鸣,“可能因为我们差不多都是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都经历过艰苦日子和中国的巨变。”
“藏品多了,他的眼光也是突飞猛进,说起当代艺术来,头头是道,真让人有点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了。”李路明说。
一家老小齐上阵,为“艺术长沙”摇旗助威
与艺术家们成为朋友后,谭国斌萌发了成立博物馆的想法。2005年,他在长沙市解放西路买下一个地方,设立了“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同时,为了表达对方力钧的感谢,准备为方力钧在长沙组织一个大型个展。
李路明回忆:“当时方力钧觉得一个人做个展没什么意思,要做就挑几个人同时做,就邀请我参与。几个人同时做个展,这在中国好像还没发生过。我想,这一下谭国斌把事情搞大了。”
谭国斌满腔热情地开始去实现这个想法,但李路明心里还是有点不以为然。因为在这之前,长沙的当代艺术展基本上是一粒小石子扔到大海里,小水花都起不了一个。然而,随着展览日子一天天临近,事情变得越来越严肃起来。从开始足疗店里三五人的闲扯,到几十个人团队的长桌会议频繁召开,谭国斌就像那个18条枪的胡司令蜕变成了集团军总指挥。
2007年9月6日晚,著名当代艺术家方力钧、王音、李路明、毛焰和李津在长沙世界之窗“2007艺术长沙”新闻发布会现场集体亮相,从而拉开了首届“艺术长沙”的序幕。9月15日下午6时,来自全世界的200多位艺术家、收藏家和评论家搭乘“艺术长沙”专列,从北京出发,赴湖南省博物馆参加展览开幕式。
谭国斌一家老小齐上阵,谭妈妈主管美食,弟弟负责车辆调度,姐姐妹妹搞接待,女儿联系媒体,为孕育十月的“艺术长沙”摇旗助威。
这是中国当代艺术第一次以高规格、大规模的张扬姿态涌入长沙,给悠久厚重的湖湘大地,带来了充满新鲜和前卫的艺术体验。以此为起点,谭国斌以一己之力为长沙创造了一个两年一度的文化节日。“艺术长沙”从2007年至2015年已成功举办5届,从一个地域性展览逐渐成长为具有国际化水准和影响力的优秀当代艺术大展。
“艺术长沙”吸引了当代艺术界响当当的名家纷至沓来。首届的方力钧、第二届的岳敏君、第三届的张晓刚、第四届的周春芽等,均属国内外当代艺术界赫赫有名的人物。第五届意大利艺术家弗朗切斯科·克莱门特的加入,让国际化成为“艺术长沙”的一大亮点。
为何能吸引如此多艺术界大腕来到长沙?谭国斌认为,自己与当代艺术界的一些艺术家私交甚好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艺术家们也非常看重这个中部地区的展示舞台。随着“艺术长沙”成为两年一度的当代艺术盛会,口碑越来越好,艺术家也非常愿意参展。
这样一个艺术展,是谭国斌自掏腰包办起来的,至今已投入约3000万元。他为什么要做别人眼中的“傻事”?谭国斌坦言,自己只是希望做一件好事,提高长沙市民文化素养。他去过国外许多美术馆、博物馆,发现他们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艺术素养,里面经常可以看到青少年在品味欣赏。而国内许多观众一看到文物和画作,开口就是问“值多少钱”,很少在作品面前驻足凝神。
今年,将举办第六届“艺术长沙”,有关的准备工作已经开始。谭国斌期待有关部门能参与进来,让展览的社会效益放得更大。
知难而上办博物馆:湖南人就是喜欢“搞事”
湖南省博物馆,一直收藏着皿方罍的罍盖。而其器身辗转流出国外,先后被美国、日本、法国等多人收藏。多年前,谭国斌就在湖南省博物馆见过皿方罍盖,并听说了它的身世和故事。
2013年11月,在香港佳士得秋拍时,皿方罍器身也来到香港进行预展,谭国斌正好与之相逢,并得知将于2014年3月在纽约拍卖。“我看了之后,非常激动,觉得太精美了。当时就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动,要让它回到湖南。”谭国斌说。
回到长沙,谭国斌立即把这一信息告诉了当时的省博物馆馆长陈建明。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最终决定由湖南广播电视台、省博物馆派领导和专家与谭国斌等人组团赴纽约,见机行事,以恰当的身份参加竞拍。最终,在各方促成下,他们与卖方及佳士得公司达成洽购协议。2014年6月,流落海外近百年、几经易主的青铜重器皿方罍器身,完罍归湘,由省博物馆永久收藏。
2015年,皿方罍亮相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同时展出的还有百余件商、西周时期洞庭湖流域出土的青铜器精品。观众们闻声而来,共有4万余人参观了展览。
多年的收藏之后,谭国斌已经积累了藏品上千件。他一直有个心愿,就是完整呈现自己的收藏体系。一位做房地产的朋友给了他一座小楼4层的空间,总面积6000平方米。2014年9月底,位于长沙城北的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
近3年来,这里已成功举办展览30余个,内容涵盖当代艺术、传统书画、金石拓片、青铜器等多个门类,既迎来了毕加索、罗丹等西方名家的真迹,也展出了周宗岱、莫立唐等中国名家的精品,既有齐白石、何绍基等大师的传统书画,也有方力钧、张晓刚、周春芽等人的当代艺术作品。共接待国内外观众100万余人次,充分发挥了文化传播功能。
作为民营博物馆,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每次展出的精品让人赞叹。然而,运营这样一家民营博物馆,一年需要投入约1000万元,包括水电费、布展费、场地费、人员工资等。其中80%由谭国斌自己负担,只有20%来自政府资助与社会筹集。
“我随便卖一张画就可以吃10年,可以什么都不做,但是湖南人就是喜欢‘搞事’。”谭国斌说,即便办馆需要很大的投入,还是要办。
谭国斌也是“试水”。毕竟社会力量办公益文化,如何解决藏品、人才、经费的问题,没有一个可复制的模式。经过几年的探索,谭国斌形成了一套模式,就是以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作为面向公众的公益机构,另外成立了一个兴兰堂艺术品公司,开展经营活动,盈利的部分就作为博物馆的开支。
由于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运营出色,2016年,长沙市聘请谭国斌担任长沙美术馆馆长。长沙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杨长江表示,希望通过机制创新,激发活力,整合资源,为长沙市民引进更多好的展览。
■记者手记
为艺术“霸蛮”
李国斌
在长沙市最繁华热闹的解放西路,有一个兴兰堂,是谭国斌收藏国画、开展艺术品经营的地方。兴兰堂经常高朋满座、名家云集,观摩“老谭”的藏品,漫谈艺术和创作。大家畅谈至深夜,“老谭”就会遣人下楼,提回来长沙人最爱吃的口味虾,让艺术家们吃得“心服口服”。
都说盛世收藏。经济大发展,文化大繁荣,收藏产业风生水起。大多数收藏家,收到好东西后,都是秘不示人,关起门来自己品玩。而谭国斌认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只有展示给大众,才能真正发挥藏品的价值。
随便卖一张画就可以吃10年,谭国斌原本可以什么都不做,但是他不仅做了,还做得很好——花数千万元办了五届“艺术长沙”,还每年投入上千万元办博物馆,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公众的艺术素养。这大概就叫文化自觉吧。
都说湖南人的性格是“吃得苦、耐得烦、霸得蛮”。“长沙的当代艺术家没有太多的生存空间和土壤。”这是早年从湖南出走的当代艺术家对湖南的评价。艺术家李路明也说,长沙的当代艺术展基本上是一粒小石子扔到大海里,小水花都起不了一个。谭国斌却一路披荆斩棘,把“艺术长沙”办得有声有色,办出了国际影响。
谭国斌,是一个敢为艺术“霸蛮”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