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欧阳金雨
这几天,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刘先林在高铁二等座上工作的照片刷屏网络。尽管其团队解释称,刘院士为了便于交流和其他成员一起乘坐二等座是常态,网上仍有不少人不由分说地用“共和国脊梁”、“中国骄傲”这种大词来表达敬意,赞美刘院士是“二等座上最高贵的乘客”。
刘院士从事测绘50余年,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没受到网友如此关注,可一张坐二等座备课的照片,却让他顿时成了网红。网友们这种用力过猛的赞美背后,有太多值得深思的地方。
这说明人们对院士太不了解了。很多人以为院士天天坐飞机头等舱、高铁特等座,豪车伺候、五星级宾馆住着?记得上大学时,经常在校园看到老院士挎着包推着自行车走过,在食堂跟学生一起排队打饭,大家都觉得很寻常。湖南人非常熟悉的袁隆平院士享誉中外,开着普通的车(早些年还骑着一辆电动车),穿朴素的衣服。而这一切在袁院士眼里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刘先林院士的质朴无疑值得称道,但敬仰科学家,不是看他坐几等座,而是看他的专业贡献。刘院士让我们记住的,应该是他的科研成果:其始终不渝的自主创新实践,打破了中国数字航空测量仪器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局面,推动中国测绘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化技术体系的跨越式发展。
笔者还注意到,每每有关院士俭朴生活的新闻曝出时,明星总会躺枪,这次也不例外。有网友在评论里搬出了明星开私人飞机的事,并大发感慨。其实,明星本就是依靠曝光度而生存的,而喧嚣与浮华通常与学术是不相干的。
并且,不能用收入来简单衡量科学与娱乐的价值。袁隆平院士如果垄断水稻专利而用于市场化变现,他的收入肯定会超过任何一个娱乐明星。科学家的伟大之处,就在于那种超越个人功利而惠及人类的博大胸怀。
过度拔高的正能量有时还会产生负效应。华为的任正非还深夜在首都机场的士区排队候车呢,高铁上写作、备课、办公也是当下很多人的常态。别因过度拔高“院士高铁上备课”,反而让“处处都讲级别、排场、待遇”的观念大行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