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编者按:
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典型发言中,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光荣院院长贺晓英的发言,话不多,声不高,却让听众心头一暖,精神一振,让人印象殊深。这篇短文,无空话、套话、啰嗦话,是她心声的坦露。她31年服务革命老人,点点滴滴,酸甜苦辣,浓缩在千字以内,有故事、有情节、带感情、明义理,给人感动和感召。为此,我们特全文刊发以飨读者。
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光荣院院长 贺晓英
我叫贺晓英,是张家界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光荣院院长。
桑植县是贺龙元帅的故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我的爷爷就是一名老红军。我到光荣院已经31年了,先后照顾了124位革命老人,为91位老人送终。他们都是像我爷爷一样出生入死的老红军、老赤卫队员、老八路、老战士及烈士遗属,我心中始终只有一个情结,照顾他们就是照顾我的亲人。为亲人做事,我每天就有使不完的劲。
工作中,我就认准三点:一是精心照料。82岁的谷伏登老人患了胃癌,说想吃枇杷,可枇杷已过季。我就到光荣院后山去找,找了大半天,终于找到了树上没掉的三颗枇杷;入朝作战伤残军人詹进成老人得了半边风,卧床不起,我就给他喂饭、喂药,擦洗身子,还为他接屎接尿,1000多个日日夜夜,直到他干干净净地离去。二是用心陪伴。每逢老人过生日,我都要给他们做一碗长寿面,唱一曲生日快乐歌,买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人人如此;每逢传统节日,光荣院一定是热热闹闹、红红火火;老人们走了,我也要按照当地的风俗,安葬得体体面面、风风光光。三是耐心坚持。我每天为老人们做饭、洗衣、劈柴、搞卫生,为他们洗脸、梳头、剪指甲。从早上6点,忙到晚上10点,31年,天天如此。为了让老人们生活得更好,我每年都种6亩地、养七八头肥猪。
回想这31年,我累,但更多的是幸福。记得刚到光荣院时,很多人说这份工作辛苦、低贱,父亲鼓励我说:“这些老人和他们的家人为新中国流血流汗,没有他们就没有我们的幸福生活。工作不分高低贵贱,只要做得好,就贵气、就高尚”;烈属余秀英妈妈,我照顾到95岁,临终前,掏出两块银元,对我说:“女儿啊,我这两个光洋我一直舍不得花,给你留个念想吧。”每每想起,我就提醒自己:一定要把老人们照顾好,这是对家人、对革命先辈的最好回报。
今年3月,我被评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专门来张家界采访我。连续3天,我走到哪,他们就跟到哪。我5点起床,他们就4点开始准备,我工作完了,他们还在讨论整理片子。没想到,就我这点事迹,中央电视台竟然报道了12分钟,取名叫《坚守平凡》。看到这四个字,我就在想,岗位学雷锋的真正意义不正是如此吗?不论是我,还是记者,还是在座各位,只要我们爱岗敬业、只要我们用心坚持,人生就会有价值,就会不平凡。
作为一名党员,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回去以后,我也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为老人们服好务、尽好孝,当好他们的“亲闺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