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重读《可爱的中国》
2017-04-28 10:13:56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李 慧] 字体:【

岁次丙申,正式入冬后的第一个周末,被阴雨天困扰已久的长沙,终于迎来了久违的阳光!我和一位友人来到长沙一家古玩城外的地摊市场上。驻足一处旧书摊,忽见杂乱的旧书中有一本已经泛黄的《可爱的中国》。我弯下腰毫不犹豫地将其拾起,付款买了下来。

《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烈士的遗著。这次淘到的这本《可爱的中国》,是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3月在北京第28次重版印刷的。书中收录了方志敏烈士就义前在狱中写的三篇文章,即《清贫》《可爱的中国》《遗信》。

实话实说,这本《可爱的中国》在自己的学生时代或许不止一次阅读过,兴许在我的藏书中,还能找到也许版本不一样的《可爱的中国》。然而,这次买回这本《可爱的中国》,弄清这《可爱的中国》版本的来源以后,原本平静如水的心,顿时激动不已,怎么也平静不下来。于是,我用整整两天的时间,一字一句、一页一页地重新阅读了这本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远大理想和崇高品德的“大部头”,我的这颗近乎老去的心似乎又激荡起一种青春的活力……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在《清贫》一文中,一开头就说:“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数在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民党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

这段开头语,是全文的中心思想。在这里,方志敏烈士不仅述说了自己在多年革命斗争中保持艰苦朴素的“清贫”本色以及自己对金钱的淡然态度,而且还公开表明:珍惜一文一物,坚守舍己为公,这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也是与国民党的根本区别。为了证明自己的“清贫”,方志敏烈士在文中说了“一桩趣事”:“就在我被俘的那一天”,有两个国民党军的兵士,“满肚子热望在我身上搜出一千或八百大洋,或者搜出一些金镯金戒指一类的东西,发个意外之财”。结果两位国民党士兵从方志敏的“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摸到袜底”,除了一只“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以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

由于这两位士兵总是认为共产党的官跟他们国民党的官一样,官越大钱就越多,因而对方志敏这样“当大官的人”“身上一个铜板都没有”总是不明白不相信,猜想一定是方志敏“把钱藏在哪里,不肯拿出来”。于是他们震怒了,一个手拿拉出引线的手榴弹,威嚇地大吼,要方志敏“赶快把钱拿出来,不然就是一炸弹,把你炸死去!”一个则以为自己“是老出门的”,相信像方志敏这样“当大官”的“决不会没有钱的”,也便“弓着背重来一次”,将方志敏的“衣角裤裆过细的捏,总企望着有新的发现”。这两位兵士费尽心思,瞎忙一阵,四处“搜寻”“毫无所得”“后彼此说定表和笔卖出钱来平分,才算无话”。

而就在这两位兵士“低头注目搜寻”的时候,方志敏就要他们“不要瞎忙”,说“我不比你们国民党当官的,个个都有钱,我今天确实是一个铜板都没有了,我们革命不是为着发财啦!”还十分幽默地回答了兵士“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方志敏说:“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天我穿的几套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已交给我的妻放在深山坞里保藏着——怕国民党军进攻时,被人抢了去,准备今年暑天拿出来再穿;那些就算是我唯一的财产了。”一位共产党的高级领导,竟是如此清贫,确实是国民党当官的无法想象和无法比拟的,也真要“叫那些富翁们齿冷三天”!

其实,对于方志敏来说,不仅在参加革命工作,走上领导岗位后是如此清贫,就是他的童年,也是在清贫寒苦中度过的。方志敏七岁开始放牛、捡野粪、割草,14岁时祖父病逝,叔伯们各立门户,他辍学在家,一边劳动,一边学习,对社会的黑暗和农民的疾苦,感同身受。他常扪心自问:村里的农民一年到头,拼死苦做,为什么还是过着不得温饱的生活?他在一篇文章中写着:“一块小猪油,可以涂几十回的锅,整年不见肉面;不买盐而吃淡菜;热天不穿衣服,宁愿让太阳晒脱一身皮;晚上不点灯,宁愿摸黑;生病不吃药,宁愿病死;荒年就吃树皮、草根、观音土。租和债逼得紧时,就出卖儿子老婆,或吊颈投水而死。”“看到村中如此情形,心里总感着难过,合得将它改良一下才好。”(《方志敏文集》第12页)这时的方志敏不仅感受到自己的清贫寒苦,而且也看到整个社会整个农民都处在清贫之中,于是也开始了对社会改革的思考,开始了对人生道路的探索。也就是这些自己的所见所闻,促使他毅然走上革命道路,并始终保持着“清贫”的政治本色!

何以如此?“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这是方志敏烈士1935年5月26日写于囚室之《清贫》一文中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方志敏烈士留给后人的一句经典名言,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读到这儿,写到这里,我想在中国已经进入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只要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都能像方志敏烈士那样,永远保持清贫洁白朴素的政治本色,真正能做到“拒腐蚀、永不沾”,永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那我们的党就会坚强无比不可战胜,那我们“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一定能变为现实梦想成真!我们也就可以真正告慰无数革命先烈的在天之灵!

为了可爱的中国,“又何惜于我这一条蚁命”

《可爱的中国》是方志敏在狱中囚室写下的文字较多的一篇经典大作。应该说,这也是一篇充满激情,极富爱国情怀的抒情散文典范!读之,会引领你回到那积弱积贫苦难深重的旧中国,吞咽那令人凄凉的悲苦酸楚,同时也会使你重又回到这流光溢彩的当今社会,倍加珍惜充满阳光的幸福甜美生活……也就是这篇《可爱的中国》,着实教育、鼓舞、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血性青年!

《可爱的中国》共有九个章节。文章虽然没有开头,但方志敏却在文章的开头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我很小的时候,在乡村私塾中读书,无知无识,不知道什么是帝国主义,也不知道帝国主义如何侵略中国,自然,不知道爱国为何事。以后进了高等小学读书,知识渐开,渐渐懂得爱护中国的道理。”我以为,这段文字就是方志敏为何要写《可爱的中国》的原本意旨。

紧接着这段文字,方志敏满怀激情地讲述了1918年爱国运动波及他所在高小的情况。他说,这以后,他们也开起大会来了。在会场中,几百个小学生,都怀着一肚子的愤恨,一方面痛恨曹(汝霖)、章(宗祥)等卖国贼的狗肺狼心!他还说有一个青年教师还跑上讲堂,将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一条一条地边念边讲。“他的声音由低而高,渐渐地吼叫起来,脸色涨红,渐而发青,颈子胀大得像要爆炸的样子,满头的汗珠子,满嘴唇的白沫,拳头在讲桌上捶得砰砰响。”而此时的同学们,没有哪一个不是鼓起嘴巴,睁大的眼睛都是红红的像要冒出火来!紧接着,方志敏用了三个章节的篇幅,讲述了他在高中毕业以后,到N城(大概是南昌市)和K埠(大概是九江市)以及上海的所见所闻,更是激怒了他“一个血性青年”极大的爱国义愤和强烈的爱国热情。

在上海,“最使我难堪的,是我在上海游法国公园的那一次”。那天,和几个穷朋友一走到公园门口就看到一块刺目的牌子,牌子上写着“华人与狗不准进园”几个字。“这几个字射入我的眼中时,全身突然一阵烧热,脸上都烧红了。这是我感觉着从来没有受过的耻辱!”在上海,到处“还可以看到高傲的洋大人的手杖,在黄包车夫和苦力的身上飞舞;到处可以看到饮得烂醉的水兵,沿街寻人殴打;到处可以看到巡捕手上的哭丧棒,不时在那些不幸的人们身上乱揍;假若你再走到‘西牢’旁边听一听,你定可以听到从里面传出来在包探捕头拳打脚踢毒刑毕用之下的同胞们一声声呼痛的哀音……”

方志敏满怀深情地说:“总之,半殖民地的中国,处处都是吃亏受苦,有口无处诉。但是,朋友,我却因每一次受到的刺激,就更加坚定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决心。我是常常这样想着,假使能使中国民族得到解放,那我又何惜于我这一条蚁命!”

从这里,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一个革命者博大的革命胸怀、远大的革命理想和伟大的革命精神!

方志敏在写自己在家乡、在九江、在上海、在江西以及在日本的轮船上的一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以后,以极大的热情用了很多笔墨,讴歌美丽的中国,赞美可爱的中国。方志敏用母亲的口吻大声发问:“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的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用自己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这种发问,就是一种号令:四万万七千万同胞团结起来,为了可爱的中国,为了生育我们的母亲,去战斗!

方志敏同志这位中国民族的优秀儿子,在经历许多许多令人难过心酸和悲伤愤怒的事情以后,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方志敏同志牺牲后,叶剑英同志1940年在重庆读完方志敏狱中手书后,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血染东南半壁红,忍将奇绩作奇功。文山去后南朝月,又照秦淮一叶枫。”方志敏同志为了“可爱的中国”,为了“生育我们的母亲”,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了自己年轻宝贵的生命!

方志敏当时所处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方志敏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程”。“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方志敏还坚信:“这么光荣的一天,决不在遥远的将来,而在很近的将来……”

想想过去,看看现在,革命前辈的预言已经成为美好的现实!生活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我们是多么的幸福啊!然而,这幸福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和先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幸福的今天,展望美好的未来!

铭记《遗信》“诺言”“要引导人走上光明之路”

《遗信》一文,是方志敏殉难前,写给胡逸民先生的一封信件。信中写道:“请你记住你对我的诺言,无论如何,你要将我的文稿送去,万不能听人打破嘴而毁约!……大丈夫做事,应有最大的决心,见义勇为,见危不惧,要引导人走上光明之路,不要被人拖入黑暗之潭!”这是这封遗信中的“点睛”之笔!其意是告诫人们为人处世,要信守“诺言”,不要“毁约”;要见义勇为,见危不惧;要引导人走上正道,不要被人引入歧途!至理名言,今天仍具现实意义。

方志敏同志被捕入狱后,脚带重镣,备受苦刑。敌人为了诱降,使用了各种方法和手段,软硬兼施。然而,方志敏虽身入囹圄,心却日夜想念着党,惦念工农群众和革命战友,为了革命事业,他“不怕饥饿,不怕寒冷,不怕危险,不怕困难”。他说:“屈辱、痛苦,一切难于忍受的生活,我都能忍受下去!这些都不能丝毫动摇我的决心,相反的,是更加磨练我的意志!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

正是因为有这样坚定的信念,所以方志敏在狱中,利用敌人要他“写点东西”的笔和纸,坚持在昏暗的牢房里奋笔疾书。由于他早年染有肺病,入狱以后又备受苦刑,身体是虚弱到了极点。有时写作的时间稍长一点,他就头发晕,全身无力,这时候他会咬着牙,紧靠着桌子坚持写,或者拖着铁镣在室内移动几步,实在支撑不住了,倒在床上躺一会,起来再干,当然还要时刻防备敌人的搜查。就是在这种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方志敏用自己的心血写下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我们临死以前的话》《在狱中致全体同志书》《可爱的中国》等16篇约13万字的文稿和信件,给我们留下了一份极其珍贵的革命遗产和精神财富。

胡逸民,何许人也?在这里也作一个简单的介绍。

方志敏同志1935年1月29日下午因叛徒告密被捕。1935年2月2日上午,敌人出动四辆装甲车和五辆卡车,将方志敏解往南昌,关押在蒋介石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牢房里。方志敏先被关在三等号子里,后又转入“优待室”。这“优待室”是受特别严密监视的一间囚室。在这里,方志敏认识了也被关押在“优待室”的胡逸民。胡逸民早年追随过孙中山先生,后曾担任过江西省高等法院院长、中央军人监狱长等职,拥有大量资产,属国民党上层人士,后因“袒共嫌疑”而被关押在“优待室”。起初,胡逸民充当“说客”,由看守所长引见方志敏。一开始,胡便作了一番自我介绍,说了一些同情方志敏的话。方志敏也赞扬他追随孙中山干革命,也为他坐牢鸣不平。随着接触增多,他们也亲如旧友,并借“说客”这个题目以“谈天”的名义经常谈一些比较知心的话。方志敏感到胡逸民的确倾向进步,同情革命,对自己态度也真诚。于是,就义前将一部分文稿托付给他,恳切地对他说:“胡先生,你一定会获得释放,我俩总算有过囚友之交。拜托你,出狱后将这些我写的东西,送交上海四川路一位鲁迅先生。”与此同时,方志敏还给胡逸民写了上面的这封《遗信》,还给胡逸民夫妇留下遗书,指出:“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要“用自己的力量,从各方面来帮助苏维埃和红军,摧毁国民党的统治,这是我们的责任”。方志敏还说:“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这些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话语,充分表达了一个共产党员对党的耿耿忠心和绝对忠诚!

方志敏壮烈牺牲后,胡逸民非常悲痛,写了一首七言律诗《悼方君》,最后四句是:“江山变色灵光减,草木同悲陌上遗;最晚逢君偏易别,泪痕犹洒白杨枝。”胡逸民出狱后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将方志敏托付给他的文稿,亲手交给了上海党组织,完成了烈士的遗愿,履行了自己的“诺言”,没有让方志敏烈士失望!

(本文节选自《人生路上》 文选德著 湖南人民出版社,文章有删节。)

【相关链接】

方志敏,出生于1899年,江西弋阳人。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转为共产党员。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在江西领导农民运动,曾任江西省农民协会秘书长。1927年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后,领导弋阳横峰起义,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1931年当选为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中共“六大”当选为中央委员。1934年11月,率红军北上抗日,1935年1月被捕。1935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