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回忆“见字如面”
2017-03-10 07:58:15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周杨] 字体:【

民彤

当下,荧屏上充斥着各种真人秀、狗血剧情、拼明星、拼规模等俗套节目,却没料到一档安安静静的《见字如面》一下子火了。对于豆瓣上获得9.4高分的这档节目,媒体和观众给予一致好评:“‘见字如面’,是陌生了的心灵之旅。”“是用沉静抵抗浮夸的综艺清流。”“书信中字里行间闪烁的真诚最能打动人心。”这个节目“让人重拾写信慢时光”……

《见字如面》是国内首档书信朗读节目,去年12月份首播,其节目形式是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内容,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

节目中一百余封跨越古今的书信,是从上万封文化名人、信件收集家、多家书信博物馆和档案馆的推荐中精选出来的。不少观众在微博、豆瓣上评论:“这个栏目对于现代社会而言,是一股新鲜的空气。过去的人,够真挚带温度有情怀,所幸当下的我们还能缅怀,还未遗忘。”还有网友表示:“真想把手机砸掉,然后我们写信,驿寄梅花鱼传尺素,感受以前那种很慢很慢的时光。”

这实在是一种对书信文化的怀念,它不仅是人们的真实情感的记录,也折射和记录着时代的变迁。

其实,这正是人类书信文化的本质意义。我们知道,书信曾被称之为“最温柔的艺术”,也是极好的文学作品。像鲁迅的《两地书》、徐志摩的《爱眉小札》,都是书信隽永之作。

如今,我们的风格与精神都被打上了时代的标志和烙印。我们的书信形式基本上已经电子化,使用的是随时被删除的电子邮件、140字的微博、符号化的短信,传统的通信方式所具有的优美的修辞、亲切的笔迹和情感的期待等,似乎已经消失——现在,还有多少人手写家书,又有多少年轻人会手写情书呢?在这个文化速食时代,一种传统的文化形式已被抛弃了。我们的情感寄托、灵魂归宿,似乎无处安放……

这不禁让人想到海涅在《论浪漫派》中所说:“我们的感情枯萎了,我们的幻想干枯了:我们必须新生,我们必须再去寻求堵塞了的天真质朴的文艺源泉。”这也许就是 《见字如面》能够走红,触及到每一个观众内心情感深处的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