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2016年12月6日,十八洞村,妇女们在绣制苗绣。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
2016年12月6日,游客们在十八洞村参观游览。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
2016年12月6日,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许多游客在村民家中快乐聚会。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张湘河 通讯员 龙艾青 吴红艳
2月18日,记者从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获悉,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达到了脱贫出列标准,对这个“精准扶贫”的首倡地来说,这是个大喜讯!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时说,我正式提出“精准扶贫”就是在十八洞村。
十八洞是湘西大山中的一个偏僻苗寨,2013年,人均纯收入仅1668元,为当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75%。全村225户939人中,有贫困户136户542人。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十八洞村时,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重要指示。
——那一天,大学生“村官”龚海华外出考试,从朋友口中得知总书记来十八洞村的消息后,“当时我都懵了。”
——那一天,39岁的单身村民杨再康正在浙江打工;年近70的村民施长寿在家,“可惜什么也没看清楚。”
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脱没脱贫要同群众一起算账,要群众认账。”2月上旬,苗寨浓浓的春节气氛尚未散去,记者又一次来到十八洞,与苗族群众在火塘旁算账、在田埂上畅谈、在山间小路叙旧……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他们发自心底的喜悦和对山寨巨变的感慨。
选了一个好班子
2013年底,记者第一次到这个苗寨时,龚海华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当时,村党支部成员平均年龄50岁,全村24名党员平均年龄在55岁以上。
为有效推进十八洞村精准扶贫工作,2014年1月,花垣县委抽调5名党员干部组成了十八洞精准扶贫工作队,同时选派干部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全力支持“村支两委”班子开展工作。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把讲政治、有文化、“双带”能力强、群众信任的能人选进班子,并创新增设建制专干和主干助理。通过竞争上岗,3名产业带头人成为村主干,9名能人当上主干助理。
龚海华全票当选为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当时,他29岁。新班子上任后,如何找准病根对症下药,让群众早日脱贫致富,是摆在他们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实实在在找准贫困户。2014年1月,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认真入户调查并结合实际制订了《十八洞村精准扶贫贫困户识别工作做法》,扶贫方式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转变。他们按照“户主申请、投票识别、三级会审、公告公示、乡镇审核、县级审批、入户登记”七道程序,把识别的权力交给群众,及时张榜公布结果,实行全程民主评议与监督,确保识别公开、公平、公正。
实实在在选准致富产业。通过走访调查、外出考察、广泛征求意见等多渠道、全方位的调查研究,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确定了以种植、养殖、苗绣、劳务、乡村游五大产业为主的脱贫思路。
实实在在创新扶贫机制模式。扶贫工作队和“村支两委”勇于探索、大胆实践,针对村内耕地面积少难以发展产业的实际,“跳出十八洞村建设十八洞产业”,在县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里流转土地1000亩,进行猕猴桃产业建设。
为了彰显党员作用,村党支部结合脱贫攻坚各项工作任务,对党员分类管理、设岗定责。 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每个脱贫产业都采用党员带头、先行先试、群众参与的方式。
村党支部还要求所有党员从小事做起,从服务做起,从自己做起。每个党员每年承诺为村民做3到5件实事。所做实事每月公开,接受村民评议,满意率低于80%的要求重来。
2014年以来,群众对“村支两委”的满意率由2013年的68%上升到2016年的98%。村党支部连年被评为全县先进基层党支部;2016年7月,被中共中央授予 “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龚海华上任后的第一个月里,体重从70多公斤掉到55公斤。如今,他可以自豪地说:“看到村里的发展,自己作为一个见证者、落实者、实施者,很有成就感。”
1月11日,2016年中国旅游十大新闻人物公布,龚海华作为“旅游扶贫带头人”当选。
走出一条好路子
“山沟两岔穷疙瘩,每天红薯苞谷粑;要想吃顿大米饭,除非生病有娃娃。” 村民施长寿记得,这是当年十八洞人都会唱的一首苗歌。
冬去春来,如今十八洞甩掉贫困帽子了,主要干了啥?在烧得旺旺的火塘旁,记者一边翻看着《2016年脱贫户收支项目汇总表》,一边听村民们掰着手指细细算账——
一是种植业:全村225户农户以政策扶持资金入股十八洞村苗汉子果业公司,在县农业科技示范园流转土地1000亩,大面积种植优质猕猴桃。目前已全面完成猕猴桃嫁接任务,全部签订了销售合同。2018年,入股农户每家至少能新增收入5000元。同时,村里组建了辣木树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辣木茶150亩。另外,村里还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鼓励贫困户种植了油菜、彩稻等近200亩。
二是养殖业: 德农家庭牧场已养湘西黄牛30头并产仔10余头。养殖专业合作社养殖山羊800多只;手拉手种养专业合作社年出栏仔猪1600多只。
三是苗绣加工:成立了苗绣制品加工专业合作社,54名妇女组成了苗绣发展团队,与4家公司签订了订单,年创收5万余元。
四是劳务输出:人才培训合格后及时分期分批直接输送到用工企业,解决务工者“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被动局面,保障外出务工人员稳定增收。去年,贫困户339人中已劳务转移131人,非贫困户182人中已劳务转移82人。
村民最津津乐道的是乡村旅游发展。十八洞始终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长富久富的一个支柱产业来抓,充分利用习近平总书记前来考察调研的影响力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古朴的苗寨以及淳朴的民风民俗,依托十八洞苗寨文化传媒公司,致力发展乡村游。前来村里旅游观光、考察学习的游客和参观学习团队络绎不绝,双休日游客多达5000人次以上。据不完全统计,每年接待游客25万人次。2016年11月,十八洞引入了首旅集团华龙公司、北京消费宝公司,计划斥资6亿元打造以十八洞村为核心的旅游景区,力争3年内完成国家4A景区创建。
2013年,村民施长寿家人均纯收入1479元。“开始讲扶贫要‘造血’,把我吓了一跳。”他搓搓手说道。
3年来,村里发动大家入股猕猴桃合作社和发展乡村旅游时,施长寿都有一个从犹豫观望到积极加入的过程。2016年,他家人均纯收入8825元。
建成一个美村子
村民杨再康家位于山顶,站在他家门前环顾四周,生机盎然的苗寨尽收眼底。
当年那个贫困冷寂的十八洞,眼下已是武陵山中最美的村寨之一,先后获得了“第三批全国宜居镇村”“全国旅游系统先进集体”“湖南省脱贫攻坚示范村”“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殊荣。
龚海华对数据烂熟于心——学生义务教育、家庭基本医疗和住房全部得到保障,学生入学率100%,家庭人口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率100%,住房全部达到安全标准。
村里探索出了“村民思想道德星级化管理”模式,每半年组织召开一次全体村民大会,对全村16周岁以上的村民,从支持公益事业、遵纪守法、家庭美德等6个方面进行公开投票,当场宣布评选结果。按得分多少,分别评为二星级到五星级,在全村大会上公开表彰,挂星级牌管理。
进村道路升级改造和机耕道等公益建设所到之处,视土地如生命的群众纷纷无偿让出土地,积极投工投劳。央视航拍设备摔落深山,龙玉菊等20多名村民自发攀下山涧寻找;外来民工肖磊在农网改造时触电晕倒,杨进昌等多名村民冒险救人;90后青年龙兴刚,在火车驶来的一刹那,从铁轨上勇救同伴。
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设与原生态协调统一、建筑与民族特色完美结合”的要求,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4.8公里村道拓宽并铺上了沥青路面,全村225户房前屋后铺上了青石板,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修旧如旧保持了原生态的苗族房屋建筑风格。核心景区配套建设了停车场、公厕、观景台、千米游步道。升级改造了村小学和卫生室,建立了村级电商服务站,无线网络覆盖了全村,阿公阿婆在院子里刷微信。村头“农家书屋”里,《冬桃病虫害的预防与治理》《科学养羊》等书籍成了抢手货……
每到春节、赶秋节,村里便举办风情浓郁的苗族“抢狮”“接龙”、打苗鼓等传统习俗活动,引来八方游客。村里成立了游客服务中心,开办了8家“农家乐”,可以同时接待500人就餐,每年全村仅腊肉销售就创收10万元以上。在刚刚过去的春节期间,日均接待游客在3000人次以上。
2013年,贫困的十八洞村有30多个40岁左右的大龄单身男青年,杨再康就是其中一个。
2016年初,杨再康在家里办起了“农家乐”,主打苗家柴火饭菜。当年,他家人均纯收入8251元。“栽下梧桐树,就有凤凰来。” 杨再康笑嘻嘻地整理着门前的红灯笼。春节前,他成了村里第九个“脱单”娶媳妇的大龄单身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