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深读 > 正文
从蒸汽机车到和谐号,“老司机”杨自然开了个遍
2017-02-21 07:53:09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曾璇] 字体:【

从1979年加入火车司机队伍至今,参加了37年春运,驾驶过蒸汽、内燃、电力、和谐号等11种火车车型,安全行车16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走了41个圈——

从蒸汽机车到和谐号,“老司机”杨自然开了个遍

2月16日,郴州火车站,火车司机杨自然(左)和副司机两人在接班前,交流行车安全注意事项。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

2月16日,郴州火车站,列车开车之前,火车司机杨自然(右)和副司机两人在手比口呼,共同确认地面信号。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

湖南日报记者 邓晶琎 通讯员 陈智敏

2月21日,一年一度的春运收官。在这场被称为“人类最大的迁徙活动”中,火车是不变的主角。今年春运,湖南铁路3000余名火车司机24小时轮岗,安全运送1400多万人次旅客出行。

火车司机杨自然,从1980年至今参加了37年春运,驾驶过蒸汽、内燃、电力、和谐号等共11种火车车型,被称为“全能老司机”。今年是这位55岁老司机的最后一个春运年,他将于年底退休。

2月17日,广铁集团株洲机务段郴州运用车间向记者提供了杨自然创下的一组罕见数据:从1979年加入火车司机队伍至今,共牵引1.1万趟列车,安全行车165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走了41个圈。

“当火车司机就是为了实现儿时梦想。”说起自己的故事,杨自然一脸幸福。

火车司机的儿子

1962年,杨自然出身于郴州一个火车司机家庭。上世纪70年代,一部朝鲜经典电影《火车司机的儿子》上映,由此改变了杨自然的命运。

《火车司机的儿子》讲述了朝鲜战争时期,在敌后铁路线上的两代人,为朝鲜解放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故事。

“当时看了这部电影,我很激动,”杨自然个头不高,平时少言寡语,回忆起当年却兴奋不已,“原来火车司机是这么光荣的工作,我也是火车司机的儿子,当时就下决心要当火车司机。”

杨自然的父亲虽然支持儿子的梦想,可也不忘提醒他:“火车司机可是个辛苦差事啊,很多人干不长久。”杨自然不为所动。

1979年12月,17岁的杨自然在郴州机务段(2005年并入株洲机务段)参加工作。他出乘的第一辆机车是前进型蒸汽机车,担任郴州至衡阳区段的货运列车牵引任务。

由我国1956年研制的前进型机车,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蒸汽机车之一。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蒸汽机是中国铁路运输的主要牵引动力。

一台蒸汽机车的驾驶室内,通常有司机、副司机和司炉3种岗位。司机主要负责操纵机车,副司机协助司机瞭望前方,并与司炉替换烧火;司炉负责给蒸汽机车铲煤烧火。

杨自然最初的岗位是学员,任务是跟司炉学习给蒸汽机车添煤烧火。1个月后,经过理论和操作考试,他正式担任蒸汽机车司炉。这一年,他第一次参加铁路春运。1980年4月,他考取了蒸汽机车副司机; 1986年7月,杨自然晋级成为一名蒸汽机车司机。

在杨自然的记忆中,当司炉时的画面尤为深刻:当司机拉下汽笛连杆,机车顶部立即冲出一股强有力的气流,发出“呜……”的一声长鸣;他则不停挥舞手中铁锹,将煤抛入锅炉,整个人很快便被热浪夹杂着煤灰包裹。

“蒸汽机车的驾驶室只有几平方米,又小又脏又热。” 杨自然说,在蒸汽机的火车头里工作,最难受的是夏天,湘南最高温度达到近40摄氏度时,驾驶室内温度更高。出乘一趟,全身汗湿,“脸上都是黑的”。

当时,火车司机常开玩笑“自黑”:“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烧炭的,到眼前才知道是机务段的。”

“全能老司机”

作为工业革命标志之一的蒸汽机,曾给予人类文明最大推动力。一台蒸汽机车每行驶300公里,需消耗20多吨煤、50多吨水。由于巨大的能源浪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湖南铁路开始普遍运用效率更高的内燃机。

1987年,杨自然通过机车转型考试,成为一名内燃机车司机,驾驶东风4B型内燃机车。

从蒸汽机车转为内燃机车,机车司机的工作也发生革命性变化。由于内燃机车依靠柴油牵引动力,驾驶室里不需要司炉加煤加水。加之驾驶室内明亮宽敞,司机操作时视野开阔,既方便又安全。

新型号机车的首次运用,也给司机带来了新的技术挑战。杨自然在一次行车中,机车出现了一起空气压缩机故障,他并没有处理好,只得等待救援。

当天下班后,他便拿起书、电路图、故障库等资料,全身心钻入机车走廊,逐台熟悉设备,正反交叉捋清线路,反复多次自我设置、排除故障,恨不得将机车的所有“器官”掰开、揉碎、再拼上。直至深夜,杨自然终于学会了东风4B型内燃机车故障处理的24招。

不少和杨自然同时期入职的司机,相继转岗,或走上管理岗位。可杨自然斩钉截铁地一摇手:从来没想过换岗位,当火车司机光荣得很。

2001年,杨自然再次转型成为电力机车司机。

电力机车通过电力驱动,列车行驶时产生的噪音减弱,轨道更新为无缝钢轨,旅客几乎感受不到颠簸。

“驾驶内燃机,常年一身柴油味;而电力机车更加干净、节能,车上也装空调了。”杨自然感到,随着中国铁路的跨越式发展,机型不断更新换代,只有潜心摸索才能胜任司机岗位。

2010年8月,和谐号机车HXD1c上线。这种由中车株机研制的大功率干线货运电力机车,最高运行时速达120公里。

为尽快摸透机车性能,杨自然在本子上写下了上百个电器名称,逐个认识和记忆。他用看似笨拙的方法,在一个月内便熟练掌握了机车的操作方法和原理,能得心应手地处理机车常见故障,成为同事公认的“编外教师”。

京广铁路行经的湘南、粤北地区,因线路坡度大、桥隧相连、地形复杂,和谐号机车容易发生坡停运缓现象。为此,杨自然独创一套“长大坡道操纵法”,现已成为指导司机安全行车的“最佳指南”。

“杨自然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可他对司机这份职业始终保有热情、责任心。”株洲机务段段长陈恺说。

最后一个春运

“春运”一词最早出现于1980年的《人民日报》。杨自然从中国第一年春运至今,已连续参加了37年春运。

2月19日1时10分,杨自然穿着整洁的工作服,背着乘务包,在广州东车间派班室出勤。

1时58分,杨自然驾驶0K4254次临客列车正点从广州东站出发,驶向终点站郴州火车站。

7时9分,列车途经33个车站,运行了5小时11分,抵达郴州站。

7时35分,杨自然与搭班司机刘宣君回到郴州运用车间派班室,退乘下班。

这是杨自然37年春运中,平常的一次出勤。可今年春运对于他意义特殊,这是他退休前的最后一个春运。

回忆起自己的火车司机生涯,杨自然亦有遗憾。“结婚30年,几乎没有陪妻子逛过街,从来没有参加过一次孩子的家长会。”

杨自然的妻子罗日光给了他最大的包容。她制定了“家规”:只要杨自然在家休息,全家人都必须轻手轻脚,绝不能影响他的睡眠质量。

罗日光对此解释,火车司机是保障旅客生命和财产安全的“排头兵”,司机不休息好,就是对旅客的不负责。

有了家人的支持,杨自然开起火车来从未松懈。

株洲机务段段长陈恺介绍,考察火车司机安全成绩的一项最重要指标是违章考核率。近10年来,杨自然没有过一次A类违章考核记录,这在全段1800名司机中屈指可数。

“工作以来从没有发生过一起行车安全事故,这就是我最骄傲的事。”杨自然爽朗地笑道,自己“老司机”的春运经历可以画上圆满句号。

新中国火车机车发展简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铁路运输事业迅速发展。火车机车的制造从蒸汽机车起步,沿着仿制旧型、改造旧型,进而自行设计新型机车的道路,循序渐进。

蒸汽机车

有前进、解放、胜利、建设等机型。1952年7月,四方机车车辆工厂制造出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定名为解放型。解放型蒸汽机车为干线货运蒸汽机车。目前,蒸汽机车已退出了客货运历史舞台。

内燃机车

有巨龙、东方红、东风系列等机型。东风系列是中国内燃机车的主力,保有量占国产内燃机车总数的一半以上。东风4型内燃机车是大连机车车辆厂1969年开始试制的大功率干线客货运内燃机车,是中国内燃机车中的经典车型。目前,内燃机仍承担湖南部分线路客货运。

电力机车

主要有韶山机型。1958年,韶山1型电力机车在中车株机(原株洲机车车辆厂)试制成功,这是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

和谐号机车

2006年11月8日,当时全球最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在中车株机下线,后命名为和谐电1型(HXD1)。如今,“株洲造”电力机车不断创新发展,已成为世界轨道装备领域的“领跑者”。

和谐号动车组

2006年8月30日,第一组和谐号列车CRH1-001A在青岛出厂。和谐号动车组是我国铁路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取得的重大成果,标志着我国铁路客运装备技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