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上帝给你的就是文学
2017-02-10 10:28:28 [责编:胡泽汇] 字体:【

宋谋万

作家王晓方说:“上帝能给你什么,文学就能给你什么。”爱文学的人会笃信这句话,笃信这句话的人也会爱文学。

上世纪80年代初,文学青年的热潮粉饰了无数少男少女的青春梦想,业余时间看小说或谈论文学是最具文化气质的。有一幅水墨画《青春记忆》至今闪现在我脑海:一对青年情侣在落日熔金的夕阳里漫步,女的将一本书贴在胸口,表情陶醉,书的封面“青春之歌”四个字清晰可见。

我就是被这种氛围裹挟着懵懵懂懂跌跌撞撞地走进文学的。几十年过去了,我不知道上帝能给我什么,一路辛苦走来,没有成名成家,未曾著书立说,只有一些零散的文字见诸报端,文学不曾给我香车宝马甚至油盐酱醋改善我的生计,但在为生计而努力打拼之余,文学的因子却如同细小的蝼蚁从肌肤侵入骨髓,成为骨子里难以搔挠的一种痒,你无法摆脱,你不得不在意!

于是,在憔悴与疲惫中,你还得去读去想去写;于是,依然有一些名字如夏夜的繁星闪耀在苍穹,你依稀能说出北岛、顾城、海子、席慕蓉、舒婷……你依然思考着“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你依然怀念着《神女峰》和《一棵开花的树》……但你还是不知道上帝给你的到底是什么?

“高天厚土”是新浪博客的一位博主,他也不知道上帝给他的到底是什么?我两年前在博客上认识他,他家在甘肃武威乡下,他的博客头像肤色绛紫,皱纹纵横,如古铜雕塑,十分接近罗中立的著名油画《父亲》。他是本地的农民作家,他写的文章取材于田间花草,邻里乡亲,他把平凡的事物写得传神走心,让你每次阅读都有新的感动,而且写作效率很高,隔三差五就有美文发布在博客和当地报刊。我每次都能从他的文章里读出他内心的执着、充实和幸福,猜想他肯定是个衣食无忧的人。一年仲夏,半月未见,很是纳闷。后来看到他的留言:“近来麦子熟了,起早贪黑忙于夏收,可屋漏偏遇连夜雨,七旬老母不幸病倒,我每天赶驴拉车运麦子,也赶驴拉车送母亲去诊所……虽然身心疲惫,但也欣慰,因为在外打工的女儿寄来了母亲的诊疗费,还有每晚还在坚持写作……”看完留言,我在震惊之余实在不知该说什么。

享誉世界的文学巨匠曹雪芹也不知道上帝给他的到底是什么?八旗子弟的尊贵因时事变故不复存在后,文学成了曹公人生新的归宿,毕生心血。一部《红楼梦》,“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对曹公48岁生命历程中文学情结最生动形象的写照。在曹公作古200余年后的今天,《红楼梦》几乎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上世纪80年代初,还成立了国家级《红楼梦》文学艺术研究会,各种研究活动从未中断。令人遗憾也有几分讽刺意味的是,曹公离世魂归何处仍然没有定论。90年代初,北京通州张家湾发现的一块墓碑,质地粗糙、形不规整的墓碑上刻着“曹公讳霑墓”。因曹雪芹本名叫曹霑,一时间舆论哗然,相关的专家学者纷至沓来,有学者根据墓碑来历大胆推定,穷困潦倒,贫病交加的曹公是在某个雪花飞舞的冬夜与友人切磋《红楼梦》手稿而殒命归途的,友人近况也不宽裕,就地就简安葬并以简碑铭记。紧接着,学术界围绕墓碑的真伪打起了旷日持久的口水仗……

不管墓碑是真是伪,不管曹公命途因何而终,曹公为一部鸿篇巨制《红楼梦》穷尽毕生,在穷困贫病中怆然而去应该是没有太多争议的。

上帝能给你什么,文学就能给你什么。上帝说:“我给你的就是文学,因为你最终需要的就是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