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视点图 > 新闻 > 正文
“工人发明家”手握8项专利
2017-01-20 07:48:23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谭思敏] 字体:【

“工人发明家”手握8项专利

——记湘电集团高级技师徐仲维

徐仲维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记者 邹靖方 通讯员 杨艳红

新年伊始,徐仲维收到了一项人生的最高奖励——全国第十三届高技能人才获奖证书。

被称为“工人发明家”的徐仲维,今年50岁,是湘电集团特电事业部某国家重点科研项目高级技师,没有高学历、没有官衔。

然而,谁都没想到,这些年来,他竟获得了8项国家专利,其中发明专利“一种外径千分尺检定校正装置” ,获得了全国第19届发明展铜奖。

“穿新鞋走老路,不会有突破,我觉得穿新鞋就要走新路。”徐仲维对解决技术方面的问题,从不墨守成规,总是要打破常规找思路。

几年前,湘电集团承担了一项国防科技重大技术攻关项目,徐仲维担任安装调试、装配工艺技术工作。该项目的技术处于国际科技前沿,无任何经验借鉴,徐仲维四处寻资料,想办法,折腾了很长一段时间,却无一收获。

十分苦闷的他,一连几天,日夜围绕车间的操作台转来转去,当他想到自己常年处理装配技术解决的诸多实际问题时,眼前突然一亮,用分段的方式说不定就能解决这一重大项目的技术难题。顺着这个思路,他奋战了10多个昼夜,通过制定实施方案,调整操作规程,改变加工手段等,终于成功利用分段轨道精确定位的整套程序,攻克了这一难题。

“失败与成功,往往一步之遥,坚持就能看到曙光。”徐仲维记得某个国家重点科研项目中有一项技术,就是高能电机定子线圈的绕制工艺。该工艺要求在同一定子铁芯绕制多相多级线圈,不能拼头、不能缠绕,尺寸也要求极高。

一时间,分管技术的高层都觉得非常棘手,甚至有放弃的想法。其实,这时徐仲维的压力比任何人都大,可他总觉得有办法扫除“拦路虎”。他与自己的团队,制定攻关方案,一个不行再来一个,这种方案加起来就有10多个。

正是这种永不言弃的坚持,他们最终设计制造出了两台大型全自动绕线整形机,其技术达世界前沿水平。徐仲维发明的该项技术获得4项国家专利。

“大家的脑子转,比一个人转效果会更好。”平凡工作中,徐仲维搞发明善于发现和利用工友们的集体智慧。

有一次,他们承担200米导轨装配测量项目时,由于测量精度的准确性要求非常高,且国内外均无先例,技术攻关陷入困境,徐仲维工友中有人提出可考虑从平面测量入手,再做深入研究的建议。

徐仲维听了工友的建议,茅塞顿开,他根据这种设想,很快摸索和总结出一套完整的双轴平面测量法,运用高精设备,满足测量精度要求,最大限度控制了测量中的误差。他还根据项目要求,设计出了实用、可靠的检具、量具,有效保证了测量的准确性,得到专家的好评。

公司在装配测量技术上接到大项目时,首先想到的是徐仲维,然而,徐仲维每次都没有忘记“传帮带”的责任和义务。

2011年9月,公司与武汉新能源接入装备与技术研究院签订了一项电机总装和调试的业务,徐仲维承担这项任务后,首先想到的,是利用这次外派的机会,打造技术骨干队伍,他带领30余名技术人员赴武汉,进行为期3个月的电机总装。

项目实施中,徐仲维除了带头奋战一线外,几乎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传授技术上,将自己的看家本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同事。实践操作中,徐仲维经常会结合每个技术要点,提出一些关键性的技术问题,让大家集中智慧、开动脑筋、思考问题。通过这次现场锤炼,参与外派的30余人中,将近一半成了行业的技术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