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每周评论 > 正文
跳出“越减越负”的怪圈
2016-12-28 10:09:20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李 慧] 字体:【

王石川

不得布置超越小学生能力的作业,严禁学校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周末、节日及课余时间成建制补课……近日,长沙市教育局出台《长沙市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六项规定(试行)》,对作息制度、作业布置、考试等提出新的要求。

减负新规一出,势必有人长吁口气,而基于过往观感,更多的人恐怕难言轻松,疑虑大于乐观。此前,全国多地掀起过一轮轮的减负潮,结果却事与愿违,有的无疾而终,有的在执行中变形,更多则是陷入越减越负的怪圈——越减负担越重,孩子叫苦不迭。

通常状况是,学校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家长布置;学校不设特长班,家长帮孩子报社会上的特长班;学校希望学生多玩,而家长却强迫学生多学。由“拼孩子”扩大为“拼家长”,这种由显性模式调整为隐性模式的减负,自然难以让人满意。

如今,长沙出台的新规较为细致,便于执行;尤其值得点赞的是,长沙市的减负举措还给家长吃了“定心丸”:即“减负不减质”,学生课业减负,但学习效果提质。教育主管部门还向家长喊话:与其让孩子参加各种名目的培训班,不如选择陪伴,与孩子一起成长!

其实,所有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他们显然是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产生了本能焦虑,害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孩子学业有成,在未来起码能够读个好点的中小学,然后上个较为理想的大学。这是朴素的愿望,无可厚非。

长沙市的减负能否最终跳出“越减越负”的怪圈,还得经受时间的检验。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要想让减负新规落到实处并得以制度化,还需从另一方面着手:不能只是一地减负,而应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减负,形成规模效应。从根本上说,在一个起点公平的环境中,减少乃至杜绝“场外”因素,才能最大程度纾解家长身上的焦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