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耀邦回乡》:多为人民做好事
2016-12-16 09:46:01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杨思] 字体:【

剧照:“胡耀邦”(左)与童年伙伴“胡牛皮”对唱浏阳山歌。

夏天

2016年国家艺术基金资助剧目、大型花鼓戏《耀邦回乡》,以胡耀邦同志在湘潭兼任地委第一书记和蹲点浏阳为切入点,通过“呷食堂”“借古书”“看大戏”“拒礼物”“回老屋”等情节,从平凡中见伟大,从轶事中见精神,颂扬了胡耀邦同志坚持党的原则、不搞特权、关心群众疾苦、永葆艰苦朴素的崇高品德。12月10日,在长沙市“杜鹃花”艺术月开幕式上,《耀邦回乡》成功首演,引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1962年至1964年,胡耀邦同志带职下放,担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处书记兼湘潭地委第一书记。其间,他满腔热忱对待群众和工作,留下了许多动人故事,至今广为传颂。他讲的“多为人民做好事”这句话,一直铭记在湖南干部群众的心上。

“少小离家老大回”。胡耀邦14岁投身革命,40多岁才回家一次。剧中有这样一个场景:1963年农历正月十五,农村调研途中,胡耀邦到了文家市。寒风裹着春雨,时落时停,他登上中和乡与文家市交界的山冈,来到一个叫做甘露亭的小亭歇脚,遇到一个10来岁的小女孩在啼哭。女孩赤着脚,穿着单薄的破衣,满脸泪水。经询问,这个女孩叫王光梅,无父无母,她要带两个年幼的弟弟,还有一个80岁的祖母需要照顾,生活凄惨。听罢,胡耀邦立即说:“走,下山去看看。”他要小女孩引路,不顾山陡路滑,拄着拐棍,沿着泥泞的小路快步来到了王光梅家住的破烂草棚,只见屋漏锅破,老人和小孩在冷风中瑟瑟发抖。胡耀邦给了王光梅20元钱,派人找来大队支书,批评他不关心群众,限他3天把棚子和锅灶修好,对其生活做好安排,3天后派人来检查。回到文家市以后,他要民政部门立即拿棉衣、棉被给王光梅送去,同时要区委迅速摸清全区还有多少这样的困难户,要求发放救济粮款,安排好群众生活,限期办好这件事并向他汇报。

在家乡,胡耀邦的亲哥嫂因生活窘迫,伸手向他求援,他只给了10元钱。他对哥嫂说,我现在是地委书记,要管十多个县几百万人的事,家里有困难只能自己想办法,确实有困难可以找当地政府,但不要给政府多添麻烦。他在老家住了两天,找乡亲们座谈时,得知哥哥有多占、损公利己的行为,便耐心劝哥哥珍惜革命家庭的荣誉,帮助哥哥主动清理退赔,乡亲们都称他为“包青天”。

“看大戏”一场,说的是1963年1月2日,胡耀邦回到家乡,当时浏阳花鼓剧团为了欢迎胡耀邦回家乡,准备了四个地道的浏阳花鼓戏节目,有一个曲目叫《胡大回门》,讲述的是一个叫胡大的傻子与妻子回岳母娘家途中发生的诙谐幽默故事。剧团领导考虑到姓氏的雷同,会对胡耀邦不尊重,准备临时换个曲目。胡耀邦得知后笑着说:“我就爱看这戏,人是人,戏是戏,两码事嘛!”

第二天,胡耀邦通知在县委招待所召开剧中演员座谈会,胡耀邦说:“花鼓戏是浏阳特产,不是说西乡出小旦嘛!”他的话,引得满堂大笑,气氛轻松愉快。接着他又说:“我们家乡民间艺术丰富多彩,龙灯、舞狮、蚌壳灯……南乡还有一种板凳龙,你们没看过吧!那就是用一条四足长板凳一头扎龙头,一头扎龙尾,两个人舞起来,饶有趣味呵!”说着他袖口一紧,提起一张木椅就舞起来……会场里活跃非常。接下来,胡耀邦谈起《顺藤摸瓜》来,说戏中有句唱词“北京飞来金凤凰”必须改掉,剧中主人公不是我们,尤其不是我,我是游子远方回。我们剧作者应该多描写那些长年辛苦在基层的人物,他们默默无闻,一片忠心为人民服务,他们才值得宣传。剧团的同志提出希望有进京演出的机会。胡耀邦乐呵呵地说:“欢迎嘛,但剧团要抓好艺术质量,不能拿着矮子当长子,要树立信心,我等候着大家的到来。到那里,我给大家当吹鼓手嘛!”一句话,又说得大家全都笑了起来。

该剧导演童晓阳认为,这部塑造伟人形象的戏剧作品摈弃说教,在花鼓戏轻松幽默的氛围中演绎人物,花鼓戏亲和、诙谐、幽默、接地气的剧种风格,非常适合表现胡耀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