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小院春秋文脉深
2016-12-16 09:40:09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杨思] 字体:【


老档案里的老故事,令人回味。 田超 摄

湖南日报记者 肖欣

通讯员 张传务

长沙市开福区,衡清里5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湖南省文史研究馆”两块牌匾庄重典雅。梧桐树下的小庭院,绕开芙蓉路上喧闹的市声,颇有几分清幽自在。但半个多世纪以来,这处藏在街巷深处的安静之所,所传承、所凝聚、所影响的,既牵动远去的湖湘历史烟云,亦与当下湖南的战略顶层设计、大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书生报国有何计?这庭院之门,穿越半个世纪的时空,联结的正是一代接一代湖湘士子的报国志、为民心。现代“翰林院”、湖湘大智库……一座不起眼的小庭院,藏的是报国为民的大春秋——

往事‖老先生·老档案

戥子桥二号的大木门,迎来了一位老先生

在老一辈湖南省文史专家魏方的记忆中,当年位于戥子桥二号的文史馆,有一张独具特色的厚重的大木门。戥子桥二号,即今天的衡清里五号。1953年1月湖南省文史研究馆成立后,第一任馆长、著名语言学家杨树达,多次从河西岳麓山下出发坐船过江,一路施施然而行,进入此门……

湖南和平解放不久,新政府拟通过成立湖南省文史研究馆这个具有荣誉性、统战性的机构,团结湖湘文史界的元老们,并照顾一批生活有困难的“老夫子”。68岁的杨树达学术造诣精深,在文史界地位高、分量重,当年曾给毛泽东讲过课,由他出任第一任馆长可谓不二人选。

杨老先生本只想当个挂名馆长,没想到副馆长方叔章上任不到一个月就去世了,诸多事务只好亲力亲为,如推荐馆员、商讨困难馆员年末补助办法等。待到副馆长、著名教育家曹典球上任,他才轻松一点。老先生著述频出、建言新政、社会活动频繁,他坚持每晨四五时即起,在微弱的煤油灯下开始一天的工作。1956年2月14日,他因常年带病工作突发脑溢血去世,临终前仍微弱地说:我还有事情要做呢……

数百份人事老档案,掀动历史深处的烟云

2016年11月22日。正逢小雪节气,长沙气温骤降。但从小院历史深处透过来的一道光亮,却留下了春的温暖。记者来到红色小楼三层的档案室,推开沉重的铁门,上百份老档案资料排列齐整,一目了然。

“姓名:柳午亭,名大谧,性别:男,年龄:74”……已经发黄的表格里,繁体的小楷毛笔字端正工整。照片上,柳午亭戴着眼镜,一派斯文。可以想见,这位毛泽东的体育老师、烈士柳直荀的父亲,在填写这份人事表格时的肃穆与严谨。

细微的书页清香,掀动历史深处的烟云。1949年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一个月后,程潜和陈明仁赴京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议期间,毛泽东告诉两位将军,政府考虑在湖南省人民政府、湖南省军政委员会设参事室、参议室,妥善安排湖南和平起义将士以及长期合作共事的老朋友,使其各得其所,各尽所能。

1950年8月21日,长沙中山路宝南街1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正式成立。首批60名参事,第一任参事室主任,是曾有“白马将军”称誉的方鼎英。这位从新化走出来的国民党元老,北伐时任黄埔军校教育长、代理校长,与周恩来交谊深厚,多次掩护共产党人。1955年4月,参议室与参事室合并,参议改为参事,参事室人才济济,名人汇聚:16岁即随父亲出生入死的黄兴长子黄一欧,毛泽东在第一师范读书时的校长张干,作为蒋经国的左膀右臂开辟过所谓“新赣南”、1981年曾去信劝蒋经国“高瞻远瞩,完成统一大业”的徐君虎……

为了保护这批档案,47军一个班在院子里驻守

当年,这些名人们填写的表格和个人自传都是真实的人生记录,也是珍贵的历史资料,收藏于湖南省统战部干部处。

在上世纪60年代的动荡混乱中,工作人员将所有档案藏入20多个樟木箱子,转移到当时统战部办公楼下的秘密小隔层里,两年后又趁着夜色,将所有档案偷偷转移到参事室的宿舍楼上,那里楼下有大铁门,楼顶上有一层阁楼,需要搭楼梯才能上去。全部档案藏在最上层的一间小屋里。85岁的原参事室工作人员罗功海回忆当年情景:“那时我才30多岁,几个单身汉就住在藏档案的小屋前面几间房守着。社会上最乱的时候,我们担心光靠几个人守不住,向领导报告,不久,47军一个班的士兵专门在院子里驻守,一驻几个月。”

1977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正式恢复,与省文史研究馆合署办公,这批珍贵的人事档案得见天日。为纪念抗战胜利,相关部门向湘籍国民党抗战将领发放纪念勋章,这批几成孤本的档案成为关键依据。2009年11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组织编撰三卷本《湖南省参事传略》,即以这批参事档案为基本素材。

“肖扬、黄绍文、石家城、李春华、张尚政”,罗功海在记者的采访本上一一写下当年一起保护档案的同事名字。往事并不如烟。从迸发生命最后光华的杨树达,到默默守护档案的罗功海等人,小庭院里走过了许许多多老先生,发生了许许多多老故事,见证了一个时代的沧桑历程。

今颜‖新谋士·新使命

参事不是当吹鼓手唱赞歌,要敢质疑,敢讲真话

进入新世纪后,参政咨询成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的核心工作,一大批在各领域学识渊博、阅历丰富、业绩显著、身份超脱的党外人士被聘任为参事,他们被称为“湖南谋士”,柳思维是其中的代表人物之一。

“2001年,我被聘任为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连续当了三届参事。参事不是去当吹鼓手,唱赞歌,而是要能比别人更早地发现问题,要敢质疑,敢讲真话实话,哪怕领导一时不能接受。”

11月23日,在湖南商学院的一间办公室里,柳思维说起他的15年参事心得,爽快干脆。

2009年,湖南省GDP总产值首次超过湖北省,大家都颇为高兴,2010年3月,柳思维在有省委书记参加的一次座谈会上提出了:“不要过于陶醉,自娱自乐,要冷静思考”,并提出省里的“一化三基”发展思路要调整,要把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等考虑进去。“书记听得很认真,我的观点也引起了大家的热烈讨论。那天的会从下午3点开始,吃过晚饭接着开,开到晚上9点半。”

讲实话、讲真话要建立在扎实的一线调研与深入思考上。柳思维常年来非常关注农村商品流通问题。他说:“今年,我的重点就是调研农村电子商务,在江永松柏乡,一位返乡的淘宝店店主覃红梅告诉我,农村网络不好,她只好拿着手机在村里四处走,哪里上网信息强就把店址定在哪里。今年夏天最热的时候我还去了桃江、南县调研。”

“没有问题,就没有建议”

陈先枢人称“长沙人文历史活辞典”。几十年来,他常带着一个本子一部相机,寻访长沙的老街老巷和众多历史人文古迹。2010年,陈先枢被聘任为湖南文史研究馆馆员,正值时任总理温家宝提出文史馆员新增调查研究、参政咨询的任务,陈先枢等一批文史馆员成为中坚力量。

“没有问题,就没有建议。”和柳思维一样,陈先枢也最看重问题意识。问题在哪,建议就在哪。例如,为什么每次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两者冲突时,历史文化的保护总是处在被动、弱势的地位?2014年,陈先枢和王沛清等馆员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强我省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建议》,毫不客气地指出,在历史文化保护上,违法成本和守法成本严重失衡,直指当地政府的利益驱动是历史文化保护不力的重要原因,长官意志往往取代了文物保护法的规定。这份《建议》引起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责成相关部门强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在保护名城历史风貌、传承历史文脉上尽职尽责。

说起文史馆所在地、当年的戥子桥,陈先枢有一份特别的亲切。他是清代史志学家陈运溶之后,陈家祖上的宗族祠堂就在这里,上世纪30年代陈氏宗祠建为至善小学,他的父亲陈继征曾担任校长。陈运溶专心十载,五易其稿,编著了《湘城访古录》;也许命运冥冥之中自有安排,陈先枢接过了先祖的接力棒,从1982年至2016年34年间,他编著和参与编著与长沙历史文化有关的图书达136部,包括长沙的老建筑、老照片、老报刊、老字号等。他找到的一张德国建筑师柏石曼拍摄的戥子桥陈家祠堂的老照片,就收录于这些书中。

一条老街、一处小院,一个家族、一座城市……跨越百年的彼此守护与精神绵延,标点的正是生生不息的湖湘精神与人文血脉。

“知识分子有说话的空间与机会,这就叫报国有门”

“经纶满腹全倾吐,只为人间献锦囊。”据不完全统计,最近5年来,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向省政府提交建议200多份。当人们发现门前那条古朴的老街保留下来了,不远处湘江的水越来越清了,也许并不会想到,这些日常生活的细微变化背后,连接着政府参事、文史馆员这些知识精英的时代使命。

2006年6月29日,柳思维根据中央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决策,撰写了《关于加快中部地区崛起的政策建议》。7月7日,建议上报的第二天,时任省长周伯华即指示省政府办公厅将此件上报国务院。柳思维提出的相关建议得到采纳。回想当年,柳思维颇为动容:“报国也要有平台和机会。参事的建议能直接到达省领导甚至国家领导的案头,如果被采纳,影响的就是国计民生的大事。知识分子有说话的空间与机会,这就叫报国有门。”

2016年8月22日,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向谭晓风、石军南等10位省政府参事和凌宇、王宏等11位省文史馆员颁发了聘书。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新型智库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和存史资政作用,努力把参事室和文史馆打造成省委、省政府“信得过、用得上、离不开的新型智库”。

历史悠久,文脉深厚的长沙衡清里5号,已敞开新时代新智库的大门,迎接它的未来。

■链接

一份参事建议

一项国家战略

·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这是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概念的提出,始于2013年省人民政府参事、湖南师范大学教授朱翔的一份建议。长期致力于区域经济规划的朱翔参事,参与了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规划制订的全过程。他敏锐意识到,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等园区的高层次职能不够突出。2013年6月份,他向省委、省政府提出《关于争取设置国家级长沙湘江新区的建议》,很快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经过近两年的努力,终于获得国家批准。

·2008年,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停滞不前,向世林等7位参事共同署名,向省政府提交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获得成功》的参事建议。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参事室和20多家省直部门参加,参事们提的各项工作措施基本被采纳。2012年,新宁县崀山风景区终于捧回了“世界自然遗产地”的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