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仅有“看见”是不够的
2016-11-18 09:42:30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刘颖] 字体:【

古滕客

铁凝的身上有多重角色,但她说:“我本质上还是一个作家,也最重视作家身份。”她把更多的时间用于读书写作,为下一部长篇做些深厚积累。而今,我读到了铁凝的新书《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从中读到了她对文学与心灵的坚守。

这本书是铁凝近十年来的散文自选集。书中,既刻画了杨绛、马识途、汪曾祺、贾大山、张洁、井上靖、大江健三郎等文学家,也精选了铁凝在国际文学论坛上睿智、激情的演说,更可见深度对话中的真诚、犀利。她能从中寻出人性的某些光辉来,让正直、信任、友谊、善良带给读者以美的感动。她以诗意之笔,将多年来铭刻于心的人和事,生活态度的真诚,与作家的畅谈,一一呈现给读者。读之,文字中饱含对生活的情意、坦诚以及悲悯,同时又能给人猝不及防的精彩与撞击。

文学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盏路灯,它照亮心灵,并使人对时光和生命心存眷恋。书中写道,铁凝访问日本时特地去了仙台医学院,她和经济系的几位教授聊天,发现他们非常热衷于谈论鲁迅,并为他感到自豪。他们谈到他并不特别优秀的成绩,他和藤野先生之间的别扭,画解剖图时只求美观、把一条血管画到脖子外边去了,还和老师争辩的可爱的固执……他们没有把他看作圣人,但是他们爱他。他们和仙台市民自发地编演了一出《鲁迅在仙台》的话剧。“这一切使我感到亲切,我看到了一位经典作家和他的文学经典是怎样长久地活在普通人心中,并给他们的身心带来充实的欢乐。”

铁凝接触了很多的文化老人。她笔下的杨绛一头银发整齐地拢在耳后,皮肤是近于透明的细腻、洁净,实在不像年过百岁的老人;杨绛虽然形容自己“坐在人生的边上”,但情感和视野从未离开现实。汪曾祺是一个饱含真性情的老人,一个对日常生活有着不倦兴趣的老人;他从不敷衍生活的“常态”,并从这常态里为我们发掘出悲悯人性、赞美生命的金子。大江健三郎身着典雅、内敛的黑色正装,安静地坐在那里,倾听中国同行对他作品的评价,神情专注而谦逊,还有些许拘谨;大江先生婉拒研讨会设午宴,他建议与会者以盒饭为午餐,说这样既简朴又节约时间。读后,有种默默的感动。

这个时代需要积攒什么?铁凝说,我们处在一个缺乏细节的时代,文学尤其需要作家在这个时刻积攒起爱与意志。对于多数作家来说,写作是出于对文学的爱,因为没有人强迫你写作。成功的艺术家成功的路径千差万别,但有两点是他们必备的,那就是爱与意志。不论东西方的外表有多大差异,我们仍然有可能互相理解,并互相欣赏彼此间文化的差异。就像许多中国人在今天仍然对堂吉诃德记忆犹新,因为他为幻想中的理想而战的疯狂与执着,悲凉与欢悦;就像毕加索虽然深远地影响了西方现代艺术,却坦承非洲黑人雕刻和中国木版年画对他的强烈影响。字里行间,流露出铁凝浓厚的文化情怀。

读完全书,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资源是泥土里的东西,影响是空气里的东西。”铁凝的路还长,路上的桥也多,让我们跟着阅读下去,在自己的心灵上,也生出这桥的翅膀来。不过,仅有“看见”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能力倾听,才有可能抵达一片森林隐秘的深部。这是铁凝带给我的思考与启迪!

(《以蓄满泪水的双眼为耳》铁凝 著 三联书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