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放牧洞庭之灵感 追寻武陵之诗意
2016-11-18 09:38:11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刘颖] 字体:【

放牧洞庭之灵感 追寻武陵之诗意

——读青年画家黄道勇工笔花鸟画

黄道勇作品《月朦胧》

吴茂盛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在洞庭湖边长大的黄道勇一拿起画笔,他的思绪就会随着窗外的云彩飘向遥远的故乡。而他笔下的花鸟鱼虫仿佛和神仙相遇一样灵动起来,这种灵感如同浩瀚的湖水一般悠远绵长。

青年画家黄道勇以工笔花鸟见长,题材广泛,博釆众长。黄道勇号黄筌后人,以造化为师,追求传统书法用线的表现力,在造型时特别注重对物象神釆的描绘,笔力收放自如,线条充分释放,粗细、干湿、浓淡、疾徐尽在变化之中。不久前,在他的工作室看到这样一幅画,让我震惊:湖水荡漾,一大片残荷,枯枝交错,莲蓬低垂,水面两只水鸟闲雅地凫游,游在前面的不忘回头含情脉脉地凝望着自己的情侣,它们的身后泛起浅浅的水波……这幅名为《秋声情亦长》的画,逸而不散、工而不匠、生动而富有气韵,画面的层次感、质感以及光泽的穿透力表现得淋漓尽致。一种超然、宁静、淡泊之情怀顿时跃然纸上。后来,又有幸看到他画的《天鹅湖》《鸟朦胧》《月朦胧》等一系列佳作。这些作品亦是如此。“气韵本乎游心,神釆生于用笔。”线条苍劲、设色浅淡、格调高雅,生动传神的画面蕴含了深远的意境。

中国工笔花鸟画源远流长,形成于唐、成熟于五代、兴盛于两宋,以独有的笔墨为鸟写照、为花传神。科班出身的黄道勇始终对传统充满敬意和慎重,他与唐宋对话,却不迷失其中。他重视传统绘画功力,却不拘泥于传统形式,他的画既有严谨的学院派气象又颇有源自自己内心的独特创造。尤其是最近创作的《逐香》《玉质凝香》《吾本乘风来》等作品,无论形式的创新、色彩的运用,还是意境的营造,都极具强烈的时代感和鲜明的当代精神。

黄道勇的故乡常德依山傍水,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洞庭湖给了他绵绵的灵感,武陵山给了他浓浓的诗意。他师古人亦师自然。为了寻求艺术之源,他经常灵光一现,进行说走就走的旅行,有时候重温故乡的山水,有时候走进西双版纳的原始森林,有时候写生于海南岛的热带雨林……他觉得一草一木、一花一鸟不仅有生命,还有灵性。每每写生之后回到喧嚣的长沙,他依然能闻到遥远的花香听到遥远的鸟鸣感受到遥远温暖的阳光,身不由己地进入到一个心旷神怡的诗意世界。这时候,他的灵感便源源不断地在他的笔下奔流而出……

王尔德说得好,通过艺术,且只有通过艺术,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完美。黄道勇的作品以造化为师,饱含着丰富的个人情感,仿佛一首首描述蓬勃生机的大自然以及美好的当下生活的赞美诗。他的这种于现代都市的喧嚣中找寻自我心灵的乐土,以传统学院中来却往心灵的自由而去的追求,蕴含在清逸适静的画面、洒脱空灵的情愫,淡雅飘逸的墨象之中。这正是他对不雕不饰且超然物外的东方美学的敬意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