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张炜《独药师》:翻越“高原”之后的全新力作
2016-11-04 09:29:33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周杨] 字体:【

著名作家张炜的新书《独药师》,近日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他在获得茅盾文学奖以后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也是他的第20部长篇小说,被称为翻越“高原”之后的又一部力作。

第一次直面东方神秘主义

我没想到张炜可以写一部这样的小说。张炜最醒目的东西是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的人文思想。他是人文精神、人文尊严的守护者,也是人类面对世界发声的一个强劲的独特的声音。他看世界的广度、深度,相对来说比一般的作家要复杂得多、高远得多。所以他有这样一本《独药师》。《独药师》最后写的还是人和自然、人和历史的关系。张炜第一次直面了东方神秘主义,也就是关于养生这一块、甚至包括革命这一块。这个小说的趣味就在这里,有很多神秘的地方落到了实处。这些地方张炜真的是放开了写,但是放开了写之后又很美。可以说,生活和革命、历史和自然之间不断地折腾,最后搅拌出了张炜鲜明的人文思想。这个人文思想确实是以人为中心,但这个人不是肆无忌惮的,我们能看到对历史规律、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尊崇。

——《人民文学》杂志主编 施战军

和世界很多优秀的作品对话

这部作品我非常喜欢,它是在和世界很多优秀的作品对话,起点非常高。它让我想到帕穆克的《我的名字叫红》,也是表现文明的转型时期、文明的塌陷时期,但张炜是从中、西医的角度来创作。其实中、西医在这里是一个象征。19世纪、20世纪是农业文明衰败的一个很大的转折点,伟大的农业文明遭遇最后的冲击。在这个大的点上,张炜抓住“独药师”这个点,是非常独特的,他能把大的背景写得那么具体、那么细。这是他的一个发现,也是他的一种创造。他能想到用“独药师”来写,也需要很深很深的修炼。

今天中国的小说很少能够在精神层面和心理层面进行叙述。我们的小说都是贴着事走,我们都是在大历史的边缘进行叙述,我们能写得很实。但是不能写得很虚,而这部作品虚实相交,非常见功力、见火候。这本小说的语言,是张炜所有作品里我最喜欢的,超越了他过去所有的作品。在这个意义上说,这部作品可以说翻越了“高原”。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晓明

既认识我们的身体,又认识我们的灵魂

“独药师”是一种方士,不等同于中医。某种程度来讲,中国的这种方式和西方的炼金术是相对应的,都是属于非常偏僻的、我们可以叫做暗黑的传统,不是在明处,而是在暗处的。现代西方的化学很重要的一个来源就是西方炼金术式的一个传统,自己关在黑屋里,试试这个、试试那个,然后一下子就炸了,后来就出来了化学元素。其实中国也是这个传统,也是拿一个小锅试一下尝尝,也许尝得好,也许尝不好当场七窍流血就完了。所以说这是非常暗黑的一个传统。但在这个传统中确实包含着中国人对于身体、对于生命的那些最根本的想象和信念。我们看到主人公携带着这么一个幽暗的传统方式来到现在,他还爱上了一个西医丽人,还碰上了革命。“革命”这个词我们大家用久了都没有感觉了,其实“革命”首先代表的是新生。为什么要革命呢,是因为旧的机器、旧的生命已经衰朽,我们要通过某种方式“下猛药”,也是需要拿一个锅这试试、那试试,也许新的永生就来临了,这叫革命。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就是古代的方式漫游穿越到了现代,想象着和追求着长生的人,又正好碰到了一个民族对于一种新的永生的现代生命的想象和革命的爆发。这是极为有意思的一件事。我觉得读这本书,既有助于认识我们的身体,又有助于认识我们的灵魂。

——中国作协副主席 李敬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