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北冰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湖南省旅游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全省在未来5年内,要建设100个特色旅游小镇。在此背景下,湘江古镇群借势而起,今年启动二次规划建设,推行市区两级共建的模式,推动古镇集群化、组团化、特色化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古镇旅游是城市休闲和乡村休闲的复合载体,根据过往的经验,在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中,要注意以下三点:
妆点古镇,勿忘用“新”。一是新标准,古镇应该按照3A级景区和全域旅游的标准建设,以满足现代旅游的基本需求。在建设专项旅游交通体系、游客中心、旅游标识系统、生态停车场、游客公共休息设施的同时,还要完善旅游厕所、wifi信号、智慧旅游系统等设施。二是新思维,创新是旅游发展第一生产力,要注重产业创新和模式创新,充分运用“旅游+”思维,将古镇开发与周边乡村旅游、文创旅游等相结合,形成旅游综合体。
开发古镇,今亦求“精”。如今古镇旅游开发在全国各地如火如荼展开,但是许多地方的历史文化资源被开发得面目全非,甚至蜕化为与历史无关的伪劣旅游产品,“高大上”风靡、“老套路”扎堆,同质化、商业化严重,所以全域旅游背景下的古镇旅游开发应该剑走偏锋,注重品质思维,在细节上下功夫。要参照湘江古镇群的发展经验,强调一镇一韵、一镇一品、一镇一特色的文化诉求,实现“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最终把古镇打造成一个文化精品、旅游品牌。
营造古镇,要让其“活”。几乎每个古镇都有悠久的历史以及灿烂的文化,甚至是一段传奇的发展过程。通过这些历史积淀形成浓郁的、古朴的、独具特色的地域历史文化氛围,是古镇发展所离不开的灵魂。要让古镇重新焕发活力,唯有依靠其文化本底和资源禀赋。
湘江古镇群正是如此,“铜官陶城”“新康戏乡”“乔口渔都”“靖港古镇”“楷圣故里”……个个都将其千百年来传承却活力消退的文化灵魂唤醒。古镇的“活法”,从来都不需要苦苦寻觅,回看历史,问询乡邻,就能找到答案。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铜官窑瓷器上的动人古诗,同样可以用来形容现代人与古镇的关系。今人已无法见到古镇的昔日荣光,但在一些古镇古村日渐凋敝、消亡的同时,另一些古镇在文化旅游产业的推动下,激发出日新月异的青春活力,长沙古镇群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从武陵山间到湘水之滨,从千年苗寨到八百里洞庭,湖湘大地上还有很多有历史、有故事、有美景的古镇,希望湘江古镇群的开发,能够成为湖南古镇发展的一个样板,通过文化创新、旅游引领,让更多的古镇活过来、美起来,走向光荣的未来。
(作者系湖南省旅游协会副会长,湖南省远景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