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深读 > 正文
“竹凉席之乡”浴火重生
2016-08-11 09:54:44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荆彩] 字体:【

竹凉席加工产业园中天翔公司的规划图。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记者 奉永成 孙振华

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谢林港镇是全国著名的“麻将”凉席生产基地。用传统加工工艺加工“麻将”凉席排放大量污水、粉尘,严重污染环境,谢林港镇惊动了国家环保部。去年以来,益阳高开区痛下决心,对竹凉席产业加以彻底整治——

“麻将”凉席俏销大江南北,还远销韩国、越南,谢林港镇成为“竹凉席之乡”

据当地人称,谢林港镇加工竹凉席有600多年历史。不过以前都是用手工编织,竹凉席也称为竹篾凉席。

上世纪90年代初,一种新的竹凉席加工工艺被引进到谢林港镇——用机械加工生产竹片凉席。竹片类似麻将大小,故称“麻将”凉席。这种新的加工工艺,生产效率高,产品俏销市场,迅速在当地站稳脚跟,并向周边赫山区的新市渡镇、龙光桥镇和桃江县的桃花江镇辐射。益阳出产的“麻将”凉席占据着全国95%以上的市场,2014年,益阳市竹凉席加工产值达15亿元。

谢林港镇地处益阳市西郊,人口3.4万。境内竹资源丰富,竹林面积达4.4万亩。全镇17个村,有15个村从事竹凉席加工。谢林港镇出产的“麻将”凉席俏销大江南北,还远销韩国、越南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谢林港镇作为全国著名的“麻将”凉席生产基地,因此被称为“竹凉席之乡”。

“麻将”凉席生产门槛不高,只要一套蒸煮锅、抛光桶等简单设备,就能组成一个生产作坊,不需太多的资金与技术投入。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从事竹凉席生产。”谢林港镇镇长唐宏昌介绍,产业高峰期,全镇拥有186家竹凉席加工企业、1253台套加工设备,全年可生产竹凉席250万床,年创产值2.5亿元;加上其他辅助产品,年总产值在3亿元以上。

“生产旺季,男女老少一起上阵,还要从外面请帮工。”谢林港村从事竹凉席加工的夏老板告诉记者,以前他家每年最少能赚10万元。

依靠竹凉席加工,谢林港镇居民不需外出打工,便可丰衣足食。据唐宏昌介绍,全镇有1.2万人从事竹凉席加工。每年7、8、9月农忙时节在家种田,其余月份在家加工竹凉席。家家户户盖了新房,许多人家还买了小汽车,让相邻乡镇好生羡慕。

河渠水草不生、鱼虾绝迹,地下水不能饮用,惊动了国家环保部

在竹凉席生产旺季,站在谢林港镇最繁华的桃益街,只见一缕缕青烟从加工作坊冒出,运输竹子和凉席的车辆川流不息,大小餐馆酒店人声鼎沸,操着不同口音的经销商络绎不绝……

曾几何时,这一幕常常被当地人津津乐道。

竹凉席加工给当地带来滚滚财富的同时,也欠下了沉重的环境债。

竹凉席加工包括18道工序。其中断料、冲条、切割、钻孔等前面的加工工序会产生粉尘和噪音。对环境污染最为严重的是中间加工工序,浸泡、蒸煮、消毒、漂白、漂洗等环节要用到烧碱、双氧水、焦磷酸钠等化学药品;加之抛光工序要使用细沙打磨,产生大量竹青(竹子外面一层青绿色表皮),大量的废水、废渣由此产生。而且在蒸煮过程中,竹片、化学药品散发的味道,与燃料燃烧的浓烟交织,严重污染周边空气。

竹凉席加工产生的大量污水、废渣,不经任何处理,便直排沟渠河流。流经谢林港镇的志溪河深受其害,多年来水体浑浊、泡沫泛滥,水草不生、鱼虾绝迹。

7月下旬记者到当地采访时,尽管竹凉席生产作坊已全部关闭,设备已撤除捣毁,但此前留下的污染痕迹仍触目惊心:蒸煮池里残存的污水,颜色像酱油一般,蚊蝇乱飞,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以前晾晒竹片的农田,杂草枯黄。

看到有记者采访,当地一些村民围了过来,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这些小作坊关了好,以前天都是灰蒙蒙的,头上像扣了一个大锅盖,四处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在蒸煮房做事的村民,头发、眉毛、胡子都变黄了;好多地方的地下水已不能饮用……

污染,让当地居民揪心不已。近年他们开始不断向上级“投诉”竹凉席加工对环境的污染,最终惊动了国家环保部。

2014年,环保部向省环保厅发函,要求对益阳市竹凉席加工产业全面加以整治,达不到环境标准的企业坚决予以取缔!

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既保住了村民的饭碗,又解决了污染问题

“开发区并没有对谢林港镇的竹凉席加工‘一刀切’,简单一关了事。”益阳高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刘科华介绍,竹凉席加工是当地多年培育起来的产业集群,也是百姓的“钱袋子”,如果将竹凉席加工全部关停,会影响到村民生活。

在反复调研后,高开区出台了“两头在外、中间集中”的产业整治思路。

“两头在外”,即将断料、冲条、切割、打孔等前段工序和串片、包边、贴牌、销售等后段工序,交各家各户自行完成。

“中间集中”,即用绿色环保的碳化加工工艺,取代污染严重的蒸煮、抛光、晒片等传统工艺;将碳化加工向竹凉席工业园集中,废渣、废水集中处理,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竹凉席加工户可转让碳化加工工艺,也可以将竹片拿到竹凉席工业园进行碳化加工。

碳化加工工艺,是湖南天翔生态竹业科技有限公司投入上百万元、携手省内科研院所联合攻关的成果。2010年,该工艺获国家专利。天翔公司碳化工艺加工的竹凉席,2011年被全国高科技建筑建材产业化委员会推荐为“中国优秀绿色环保家具产品”,后又获得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中国环保产品认证证书”。

2015年5月初,益阳高开区下发通知,要求竹凉席加工户在2015年5月31日之前,关停加工作坊,销毁设备;管委会按销毁进度给予补贴。

“这一举措,既保住了村民的饭碗,又解决污染问题,一举两得。”刘科华评价道。

35岁的陈娟,一直生活在谢林港镇,从小就跟着父母从事竹凉席加工。去年她家竹凉席加工作坊被关停后,她一度不理解,但现在已是竹凉席产业转型的“铁杆”支持者。

7月25日,记者在天翔公司见到正在忙碌的陈娟。串片、包边,动作十分麻利。“像我这种熟练工,每天可赚二三百元钱。”陈娟一边手脚不停地忙活,一边向记者介绍,如果自家接了订单,可把竹片拿到天翔公司加工,加工费每片仅1分钱,再把加工好的竹片拿回家自己串片、包边、销售,这种方式不用自家花钱购买设备,加工成本也不高;没有订单的时候,到大公司打工,一年收入不比以前少。

碰碰磕磕1年多,谢林港镇竹凉席产业整治转型思路,已为越来越多的村民所接受。据湖南天翔公司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公司碳化处理的竹片,有60%是为其他作坊代加工。

碳化加工工艺因不需使用化学药品,不但解决了污染问题,还提升了产品附加值。据介绍,采用碳化工艺加工的竹凉席,每床可多卖15元。“新工艺让谢林港镇竹凉席加工迎来了第二春!”刘科华感慨。

河水变清了,鱼虾又回来了,加工“大佬”“要把谢林港的竹凉席卖到全球去”

“除生产‘麻将’凉席,我们正在研发采用粘贴工艺加工更高档次的轻薄凉席。”天翔公司总经理莫厚辉透露,现在公司已能加工出0.3到0.5毫米厚的竹片。

新工艺、新产品,把谢林港镇竹凉席老板们的心“撑大”了。

以前,蒸煮工艺加工的凉席不好卖,只能依靠中间商销售,当年的产品只有三成货款能回笼。现在规模化生产,有了自己的品牌,加上电商助力(碳化加工凉席六成通过电商销售),谢林港镇竹凉席加工企业已直接与终端市场打交道。

“要把谢林港的竹凉席卖到全球去!”莫厚辉等几位竹凉席加工“大佬”掰着指头跟记者分析,把生意做到全球可不是吹牛:碳化加工工艺,解决了发霉难题,产品可以存放二三年;产品品质高、卖相好,走到哪里都吃得开;竹凉席不怕摔打,非常适合网络营销……

“竹凉席完全可以一年四季生产销售。”莫厚辉介绍,以前,眼睛只盯着北半球市场,秋冬季生产、春夏季销售;南北半球气候相反,秋冬季可以到南半球销售凉席。

莫厚辉等人还真不只是图嘴巴“过过瘾”,借助电商平台,正在开拓澳大利亚、南非等南半球市场。“我们还准备到孟加拉国、印度建立竹凉席加工厂。”莫厚辉认为,“销地产”更贴近消费者,有利于做大市场。

“如今,谢林港的竹凉席老板们眼眶子高了。” 益阳高开区管委会副主任刘科华介绍,除革新生产工艺、开发新产品、开拓全球市场外,资本筹措也是各显神通,天翔公司已在湖南股交所挂牌,还有的企业正筹备到新三板上市。

为支持将竹凉席产业做大,益阳高开区拿出190亩地,建立竹凉席加工产业园,将“七通一平”的土地以成本价提供给加工大户。目前,天翔公司已入园生产,湖南天缘竹业有限公司紧随其后,正在紧锣密鼓安装设备。“计划引导五六家上规模的企业入园,以此推动当地竹凉席加工产业走上规模化、集团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刘科华说。

记者看到,新的竹凉席加工园区与以前“前店后厂”小作坊一条街已是判若云泥:高大的厂房,整洁的车间,崭新的设备,花木扶疏的厂区……

采访途经志溪河大桥,刘科华建议记者下车看看。“谢林港镇竹凉席产业整治效果如何,志溪河变化最为直观。你们看,河底又长满了水草,河水变清了,鱼虾又回来了,河水已达到三类水质标准!”

短评

整治,并非“一关了之”

孙振华

整治谢林港镇的竹凉席加工产业,当地政府如果图省事,完全可以“一关了之”。但他们没有这样简单为之,而是转变思路,放管结合,力推产业转型,使老产业脱胎换骨、老树发新枝、青春焕发。

谢林港镇竹凉席加工尽管时间久、名声大,如果论税收贡献,对年财政收入27个亿的高开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竹凉席加工是实实在在的“富民产业”,可藏富于民,也是当地村民就业的好渠道。青年男女不用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业,收入不菲。同时兼顾农活,一家老小其乐融融。在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后,将这个产业保留下来,并发扬光大,何乐而不为?

除了竹凉席加工,我省还有不少类似的产业,如烟花鞭炮、铸造、腌菜、辣条、废旧物资回收加工等。这些产业谈不上“高大上”,大多一地一品、集群发展。因自发形成、产业起点低、产业层次不高,或在安全或在环保或在能耗或在物耗等方面,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问题。但这些产业大多历史悠久,已成为当地百姓的“钱袋子”与就业的“蓄水池”。对这些产业必须加以整治,但又不能简单“一关了之”“一停了之”。事实上,这些年我省对这些传统产业的整治,就不是简单的“一关了之”,而是引导产业弥补短板,通过转型升级,走上可持续发展坦途。

如烟花鞭炮整治,全省既“切一刀”,但又不“一刀切”。按照统筹安排、相对集中、有序退出、安全稳定的原则,推动全省烟花鞭炮产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浏阳、醴陵、临澧、宁乡、临湘等烟花爆竹生产重点县市,着眼于安全、环保,借力现代科技,着力提升其产业层次。其他县市区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在2017年底以前有序退出,或向烟花爆竹生产重点县市转移。

当然,提倡对传统产业整治不搞“一刀切”,并不能成为保护落后的借口,达不到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要求的产业,还得壮士断腕,该关则关,该停则停。总之,产业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带血的GDP坚决不能要。

■记者手记

污染产业,不应存在“避风港”

湖南日报记者 奉永成

益阳市对竹凉席加工进行整治,喊了多年,也喊过多次,可谓雷声大、雨点小。此次行动,雷厉风行,收效明显,关键是益阳市政府下了决心:产业不能消灭污染,就“消灭”这一产业;企业不能解决污染,便“解决”污染企业。益阳高开区、赫山区、桃江县这3个竹凉席生产重地同时行动,让严重污染环境的竹凉席加工企业无立足之地。

而记者了解到,益阳市采用落后工艺加工竹凉席的企业并没有全部关门停产。看到益阳无生存之地,“卷土重来”更是无望,又不愿配合产业转型升级,一些企业纷纷外迁,到岳阳、常德、长沙、怀化、郴州的一些竹资源丰富的县市区“另起炉灶”,“重操旧业”,有的企业还搬迁到了邻省。

这些外迁企业,仍没有对污染采取任何举措。更有甚者,因外迁地熟练工人少,不少企业将竹片用传统蒸煮、晾晒方式加工后,再运回益阳进行后期加工、销售,只给当地留下了一片污染。

“益阳整治竹凉席产业,并不是要将加工企业赶走,更不是想将污染搬迁到外地。益阳多年深受其害,不能让这些产业再去污染其他地方的青山绿水,危害当地百姓。”益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副主任刘科华认为,污染产业,全国都不应该有“避风港”。竹凉席整治应全省一盘棋,不能让污染企业有任何安身之地。要通过产业整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真正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