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每周评论 > 正文
“该谁抬病人”背后的公共服务短板
2016-07-15 08:00:33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李 慧] 字体:【

房清江

7月9日凌晨5点,81岁的丈夫出现腿脚僵硬等病症,北京通州五一花园的丁女士拨打120请求送医。急救人员赶到后,自称抬不动老人,要求家属找人抬病人下楼,导致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7月12日,北京120急救新闻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整个过程没有违规行为。

该新闻出现了“三个和尚抬水”式的尴尬:患者及家属是两个年过八旬的空巢老人,亲属指望不上;120因为没担架工可派,服务旁落;而剩下的也只有急救的医生与司机。在如此特殊的情况下,人命关天,不分分内分外,主动搭把手应是人之常情。几名医护人员不主动沟通,不考虑家属心理,的确十分不妥。就算两名女医生抬不动病人是事实,也不能表述成让人理解为“拒抬病人”的话语;要求病人家属找人帮忙抬病人即便合理,也该是“大家一起抬”的主动姿态。而事实上也是患者的邻居、小区保安与另外两名急救人员一起将患者抬下楼的。

“抬不动病人”不能简单归咎于急救医德医风的争论,折射的还有公共服务的短板。

首先,是急救机制欠健全。许多地方还在为急救该不该收担架费而争论,事实上急救“抬病人”更该是急救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是财政补贴还是患者买单只是次要矛盾。

其次,是社会养老服务匮乏。该案另一个特征是“空巢老人”,这是老龄化群体养老的一个缩影。老人一旦遭遇突发事件,容易处于无助的境地,导致对急救服务的无限依赖,也让急救服务的不健全承受着不可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