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今天应该向国学大家学什么?
2016-06-03 11:31:35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李 慧] 字体:【

今天应向国学大家学习什么?

龚旭东

5月中下旬,美国夏威夷大学东亚语文系名誉教授、著名学者罗锦堂先生返湘祭祖讲学,掀起了一股“罗旋风”,成为5月湖南文化界的一场盛事。

罗锦堂先生精研国学、佛学、元曲等,学养深邃,去国多年,游学多地,传道海外,存国学正脉,他以九十高龄来湘讲学,令后学我辈欣喜。锦老在湘的3次演说,有谈人生之《人生的究竟》,谈文学之《诗经与赋诗》,谈学术思想史之《从唐朝的禅学看宋儒理学》,精彩不断,胜义纷呈。先生谈《诗经》与中国先秦赋诗传统,让听众深切感受到《诗经》的感性生动之美,透彻地传递出其学术理论,结束时语风一转,将先秦赋诗传统与禅宗公案加以联系比较,揭示出文学和思想意旨的妙不可言;先生作为在岳麓书院讲学之最高龄者讲《从唐朝的禅学看宋儒理学》,现场火爆热烈的氛围为书院少见景象,其博学强记、随意挥洒的风采,充分展现了我们久远传统与文化的独特魅力,令听众们赞叹不已。

锦老在湘期间,我有幸多次随侍其身旁,采访请益,受教良多。整理、省思与锦老的多次谈话,我一直在思考,锦老给我的开示与启示中最可珍贵的是什么?我也一直在想,我们今天应该从锦老这样的国学大家学习什么?

锦老给我印象最深处,首先并非他的精深学养,而是他为人处世的许多细节。他年高九秩,身体矍铄,耳聪目明,声音洪亮,记忆超凡,坐越洋飞机十数小时不用倒时差,上南岳乘车盘山旋绕毫无不适,两小时的讲座可一气呵成,毫无倦意,待人接物温润谦和,细致周详,令人如坐春风……我觉得,这些不能仅仅以老先生身体好、善养身等等解释之。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在修德养心,锦老让我们获得了一次亲炙国学大家心性之学的极好机会——这,才是我以为最重要也获益最大处。以此言之,锦老“身体好”,其实不过是他修德养心的一种结果和呈现而已。

在九十寿诞庆会和《人生的究竟》演讲中,锦老都说到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光明地活着”。采访中我曾数次询问锦老:“光明地活着”当作何解释?锦老说,心中没有阴暗面,就是光明地活着。许多人活在内心的黑暗面中,因此与社会格格不入,心中愤世嫉俗,将心思都用在阴暗的计算、思虑上,这就很难光明正大地对待自己、社会和他人。他说,心灵对人的影响太大了,恨别人自己会吃亏。心里有“鬼”,自然就感觉“有鬼”了。心中没有阴影,不恨别人,不讨厌别人,就会活得很快乐,走夜路自然就不怕“鬼”。去除了心中的黑暗面,就无恐怖心、畏惧心,想笑就笑,想发脾气也可以发脾气,不害人,不纵欲,无愧怍,心中没有渣滓,心地光明坦荡,即使遇到任何事情与困难,都可以很好地活着。锦老说,只要心正,顺其自然,就什么都不怕,自己没有对不起人的事情,自然睡觉平稳。如果自己对不起人,就睡不着觉。

佛教素有“戒、定、慧”之说,锦老高寿且“身体好”,其实是有绝大定力的缘故。弃绝心中的迷暗,光明地活着,仰不愧天,俯不怍地,就是“戒”,也就是守其正。能身心合一地持戒守正,心中就会充满正能量,就能得大定力。定而不移,就能得般若慧心。这,就也就是禅家所说的明心见性吧。因此,锦老能够数十年如一日,像他笔下绘制的蝴蝶那样逍遥自由地蹁跹。而心性修养功夫的关键,不但在于知正不惑,更在于内诚外敬、言行一致、知行合一、身心合一。南岳高明台摩崖有一副对联“高无见顶相,明不借他光”,也就是这个意思。

锦老当得起八个字:学深德馨、仁寿智聪。其中仁德是主、是因,学养精深为辅,而高寿、智聪,是仁德所致的自然结果。锦老以身验证了儒释道的相通合一。他的修德养心,才是对我们的最大启示,呈现的正是传统国学的精要。人们关注于他的养身之道,也应从修德养心的角度去体悟。

锦老在湖南收受了两位弟子,拜师时,我请他为弟子赐字(名字之字,现代人多有名无字)为训,他为弟子赐字“昭明”“光华”,我想,他正是期望弟子能够“光明地活着”罢。这不但是他对自己、对弟子的期许,也是他对人们、对人间世的期盼。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