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1959年夏天,“双抢”(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时节,江西萍乡的一条山道上,一位年轻妇女挑着一担刚收的稻谷艰难地行进着,汗水湿透的衣裳紧贴着她的身体,看得出来,这是一位孕妇。忽然,挑着稻谷的年轻妇人在山路上踉跄了一下,她感到剧烈的阵痛,意识到自己可能要生了。她紧走几步,把肩上的担子放到山路边的一棵大树下,自己也在树荫下坐了下来。她茫然四顾,看不到一个人影。这是炙热的正午,连飞鸟的影子也没有。她好想自己的丈夫这个时候能在身边,她的丈夫是从湖南湘潭流浪到这里成了上门女婿的,这几天他随林场工人上山伐木了。年轻妇人知道不能等了,她自己为自己的第一个儿子接了生。她用牙齿咬断儿子的脐带,脱掉身上的衣裳拧干汗水,将新生儿子包裹起来,听着儿子响亮的哭声,她心里充满了幸福感。休息了一下,她准备抱着儿子回家。这时,她看到了那担稻谷,这是公家的稻谷,本要挑到生产队的晒谷坪去晒干的,如果丢在这里,肯定会被人偷走,她可赔不起。于是,年轻母亲把新生儿子放在一只箩筐的稻谷上,挑着这担稻谷加儿子向生产队晒谷坪走去……
当年的那位年轻母亲是我的伯母,她亲自接生的儿子如今都有了孙子,伯母80多岁了,身体硬朗。
上世纪70年代,一个秋天的正午,湘潭县一个叫泉塘湾的村子,一栋茅草房里,一个30多岁的妇女正张罗着和她的两个儿子吃午饭,桌上摆着三小碗掺了红薯的米饭,另外有一大钵看不到油星子的青菜,男主人出去做上门工了。那时粮食紧张,一个月都难得吃上一餐肉。两个小家伙早就饿了,三下两下把自己那碗饭吃了,母亲问他们吃饱了没有,他们都懂事地点着头。这时,门口出现了一个小叫化,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妇女把小叫化喊进屋,要他吃她还没吃的那碗饭和青菜。两个儿子担心母亲又要挨饿,正要说什么,母亲用眼神制止了他们。小叫化吃完饭后,妇女又烧了热水,叫两个儿子帮忙,用肥皂为小叫化洗了头、擦了身子,还找了件旧衣裳给小叫化穿上。这样一弄,小叫化竟也是一个俊朗少年。最后,妇女对小叫化讲,以后莫讨饭了,回去出工或学手艺弄饭吃。也不知道小叫化听明白了没有,反正他是带着笑意离开的。
这是我亲历的一件事,那个妇女就是我的母亲。我家里有好几本父母年轻时候照的相片,喜欢美术的父亲把那些黑白相片都弄成彩色的了,也不知道他当年怎么弄的,我觉得比如今的彩照还好看。母亲年轻时很漂亮,她当过十来年小学老师,下放潮时回家当了农民,邻里一直都叫她“冯老师”,这个称谓让母亲很是受用。如今,快80岁的母亲依然和年轻时一样,爱美,爱干净,爱操心。
湘潭云湖桥老街上,有一户人家,女主人是个裁缝,手艺很好,又极讲诚信,于是生意就好得不得了。特别是每年腊月,人们都等过年穿新衣,女裁缝忙得晚上都少有时间睡觉,累是累点,但收入也比一般农家多。女裁缝有一个漂亮女儿,正在读中学,女裁缝就想女儿辍学跟自己学手艺。但女儿有自己的想法,她不愿学缝纫,她要读书考大学。做母亲的知晓女儿心思后,也不多说什么,就供女儿上学,吃的穿的用的,全不亏待女儿。后来,女儿大学毕业后成了一名医生。一直住在云湖桥老街的老裁缝早就不做缝纫了,她和老伴在当地很受人尊重,过着闲适的日子。
忽然有一天早晨,老人在洗脸的时候,毫无征兆就瘫软在地上。在市里一家大医院工作的女儿明白事情的严重性,第一时间将母亲接到医院实施抢救。各种检查、专家会诊,都表明情况不容乐观。女儿坚持要给母亲进行手术。术后一个星期的危险期后,女儿每天三次到重症监护室呼喊母亲,和母亲说话,为母亲四肢做按摩,虽然母亲没有一丁点反应,但女儿没有放弃,周末还带上自己的女儿,一个喊“嗯妈”,一个喊“奶奶”,一起给病床上的母亲做按摩。女儿还每天为母亲打鲜果汁、熬营养粥,配上各种鲜肉、莲子、百合、花生等,用料理机打成糊状,鼻饲给母亲。这个过程是极辛苦的,每个晚上她只能睡五个来小时。但奇迹出现了,一个月后,母亲能睁眼了,四肢能动弹了;两个月后,母亲能进行眼神交流了,和她说话,能用点头或摇头应答了。有了这种母爱的交流,谁又能说不会有进一步的奇迹呢?
病床上的老人是我的岳母,那个做医生的女儿是我的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