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爸妈不在身边,爱在身边”
——走进怀化“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
上图 5月7日,洪江市岩垅乡星火社区的留守儿童在社区活动中心开心打乒乓球。通讯员 摄
上图 5月10日,洪江市岩垅乡中心小学,郭昌喜老师在辅导留守儿童做作业。湖南日报记者 陈勇 摄
湖南日报记者 陈勇
“亲爱的爸爸妈妈:女儿想你们了。还记得那一年,我才4岁,春节刚过,你们要出去打工了。那天晚上我难以入睡,一个人在床上哭了起来,直到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睡着了。你们怕我伤心,没有叫醒我,偷偷地拿上行李,去了车站。
转眼几年过去了,我常常盼着想着你们回来,可都没有见到。现在,我在学校结识了许许多多的朋友,他们在生活上关心我帮助我。在学习上,老师努力地帮助我们,希望我们成绩好,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你们什么时候回来?不管多久,女儿都会一直在家等你们回来的……”
这是记者近日在溆浦县北斗溪镇九溪江中心小学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室读到的一封信,写信的是该校六年级同学翟嵋香。短短几行字,长长渴盼情!
1
“小嵋香们”过生日——
“爱心爸爸”“爱心妈妈”齐唱生日歌
在怀化,像小媚香这样的留守儿童不在少数,据统计超过了20万人,有的学校三四成甚至半数学生是留守儿童,他们绝大多数与空巢老人住在一起,隔代生活,小小年纪亲情缺失,孤独无助。
怀化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近年来出台了《关于在城乡社区建立“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明确党委政府主导、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社区实施运行机制,通过修缮现有办公服务用房、村级活动中心或闲置学校等资产,在全市城乡社区建设关爱服务中心,同时在城乡学校确立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机构,配备专门人员从事这项工作。2014—2015年已建立服务中心550个,今年打算再建500个,明年实现全覆盖。
“我们有‘爱心妈妈’‘爱心爸爸’,他们对我们可好啦,作业有不会做的,放学后还会把我们集中起来,专门辅导。”和小嵋香同校的留守儿童刘有萍高兴地告诉记者。
刘有萍所说的“爱心妈妈”“爱心爸爸”,是九溪江中心小学老师担任的留守儿童“代理家长”。北斗溪镇学校像全市其他乡镇学校一样,老师与留守儿童结对,名单、责任在墙上一一公布,由乡镇考核帮扶成效;除寒暑假外,每个月过集体生日,“爱心爸爸”“爱心妈妈”轮流主持,学校负责人中午陪他们共进“爱心午餐”。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天天快乐!”关爱服务室响起阵阵祝福声,原来是翟嵋香、张婷、王湘等12名5月份过生日的留守儿童,在当月12日集中举行生日Party。只见他们人人头戴生日帽,围坐在几个大大的生日蛋糕旁,点起蜡烛,许下心愿,吹灭蜡烛。带头当“爱心妈妈”的镇党委书记梁金华和老师们一起,一遍一遍唱着生日歌,切蛋糕、送蛋糕给孩子们吃,安排他们依次到亲情视频台前,和约好的父母亲聊天,幸福挡也挡不住地堆放在孩子们稚嫩的脸上。
梁金华说,北斗溪镇在中小学开展以“三点一线八爱心”为主要内容的关爱服务留守儿童工作。“三点一线”即家庭、学校、服务中心全天候保驾护航;“八爱心”即爱心档案、爱心卡片、爱心阵地、爱心视频、爱心电话、爱心爸妈、爱心活动、爱心礼物,留守儿童感受到没有爸妈在身边,满满的爱在身边。
现在,该镇依靠社区关爱服务中心,还组织居住在村里的任课老师或退休教师等,放学后、双休日给孩子们辅导功课,指导课外阅读,把关爱之手延伸到社区和家庭。
2
服务中心乒乓球桌比球技——
“大人再也不用提心吊胆了”
5月11日,怀化市溆浦县桥江镇独石村汪波、严长军等19名志愿者抢抓晴好天气,清晨6时下地,为留守儿童中缺劳力户收割油菜,当夏海涛、张瑞等同学放学回家看到收回的油菜籽时,高兴地跑到社区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通过电话或者网络,把好消息告诉远在他乡打工的父母,村留守儿童微信群里立即有20多位外出务工人员点赞,发红包800多元,说是给志愿者买水喝,村关爱保护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把这笔钱捐入关爱服务中心账户。
怀化市民政局从2014初开始,在村(社区)建立关爱服务中心,让孩子们离开学校回到家里,也有人帮助他们照应生活、交流情感。关爱服务中心建有篮球场、乒乓球台,图书室,网络室,影视播放室,心理咨询室等,以政府购买或低偿服务方式配备了专门管理人员,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尽兴地玩耍或者看书,有小伙伴陪伴,不会感到孤独寂寞。
5月10日傍晚,记者在洪江市岩垅乡星火社区关爱服务中心乒乓球桌旁,邂逅了少年周诗棋、郑桂权,他俩是同班同学,正对杀得起劲。说到中心的好处,他俩表示,“过去没地方玩,也没东西玩,如今有地方玩,安全有保障,大人再也不为我们提心吊胆了。”
满意不满意,服务对象说了算。记者在怀化不少关爱服务中心看到,村委会的考核表,服务等第栏由服务对象自己填写、自己签名,每月上墙公示,村委会根据考核结果,对志愿者(联系人)亮红、蓝灯。
洪江市岩垅乡空田村65岁志愿者瞿太玉联系12组残疾留守儿童小凯,前几天小凯奶奶生病住进了村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中心,瞿奶奶给他做饭送饭。面对记者,老人家说:“农村虽然有敬老爱幼的淳朴习俗,但以前没有明确具体人、具体责任,心好的碰上了、看见了,帮一下;没碰上也不会主动上门去帮忙。现在不同了,明确了志愿者和联系人,工作任务具体,还签了合同,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信任,我必须把事做好。”
怀化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关爱保护留守儿童,主体责任要交到乡镇党委和村(社区)党支部,由他们担任关爱服务领导小组组长,民政部门牵头,村组干部、党员、爱心人士等形成服务志愿者(联系人),关爱服务中心与外出务工家长、留守在家监护人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各自责任义务,这样才能够做到关爱保护常态化、长效化。
3
公益组织、爱心人士弘扬大爱——
扬州(怀化)慈善励志班爱心接力
社会不缺爱心。我们经常看到,每年“六一”前后,有的城区学校送温暖的志愿者前拨未走后拨又到,而偏远乡村的一些学校、留守儿童却长期被爱“忽视”。这是资源和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错配。随着怀化一批批城乡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建起来,公益组织资源排列开始优化,爱心人士爱心激情喷发。
“在学校学到了很多东西,当地的星级酒店给我们提供兼职机会,周六周日我去兼职,每个月能赚1000多元钱,自己留200元,剩下的都可以寄回家里。”来自通道贫困山区、眼下就读于江苏扬州旅游商贸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2014届学生王紫娟,近日通过电话向怀化市慈善总会叔叔阿姨汇报自己的生活。
像王紫娟一样幸运地在东部发达地区读书的怀化留守儿童,现在有312名。缔造幸福的是扬州大学洪江区籍人士宋文斌教授,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校长王慧勤,民建怀化市委和市慈善总会等。
扬州旅游商贸学校是江苏省重点职业高中,学生就业十分走俏。2014年春节,宋文斌回乡探亲,了解到家乡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深受感动,回去后联合扬州旅游商贸学校和扬州太平洋重工技工学校,牵线搭桥开办扬州(怀化)慈善励志班,免学生3年学费、生活费、住宿费,报销学生入学、放假时来回交通费用,学生毕业后全部推荐安排工作。
为了筹集孩子们所需各项费用,宋文斌、王慧勤等人四处奔波,动员扬州爱心企业20多家捐款,到目前为止扬州社会各界捐款捐物价值500多万元。今年,宋文斌还计划对口怀化教育扶贫150名学生,弘扬大爱。
全国著名的邓飞公益基金、钢丝行善团、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等纷纷进入怀化,尤其是邓飞旗下5支公益基金全面布局怀化,他们觉得这里“资源对接有条不紊,避免了盲目性”。
外来公益组织带动本地社工及志愿者组织迅猛发展,怀化志愿者协会、公益联盟等异军突起,把更多的关爱送给了留守儿童。
为未来厚植希望
——对话怀化市民政局局长戴永福
湖南日报记者 陈勇
怀化市建设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的做法,引起了民政部高度重视。近日,民政部组织新华社、光明日报等数家央媒记者实地采访挖掘,总结推广其经验。怀化市委、市政府怎样看待这项工作,又是如何坚持把好事做好的呢?5月10日,记者跟牵头此项工作的怀化市民政局局长戴永福进行了一番对话。
记者:为什么要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
戴永福:我当民政局局长以后,到乡下走访,看到乡村空心化严重,大量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生活孤单,没人照顾。老人连自己都照顾不过来,哪能隔代照顾孙儿孙女?导致儿童没人管,厌学,隔代问题严重。
农村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一样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关系到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关系到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大局。
怀化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幸福怀化”,民政部门应当主动发挥部门职责。社区建设和社会治理创新是民政的职责。农村老人在自己的社区生活了几十年,把这片熟悉的山水融进了灵魂、嚼碎成乡愁,他们即算进城了,也很难融入那个社会,只有在原本的社区才能够沟通内心的共同点。所以,我们要把农村社区建设好,给他们一个生活的好去处。
今年2月4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民政部门牵头,全社会共同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这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我们把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和空巢老人关爱服务中心合在一起建设,就是想通过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缓解城乡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不均等、社会保障不完善等问题。
记者:钱从哪里来?
戴永福:怀化属于武陵山连片脱贫攻坚主阵地,经济欠发达,但市委市政府对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中心建设高度重视。一年多来,省、市、县三级财政投入了1500多万元,建成550个中心(点)。同时,我们积极整合财政、农委、教育、卫计委等部门资源,继续加大福彩公益金投入和政府购买服务力度。还有一个资金来源是,有条件的地方,从集体经济中出资补贴。再有一个辅助渠道是,积极吸引社会捐赠、开展家庭互助。两年来,群众看到了中心的实际好处,现在自愿投钱的多起来,今年上海、浙江两家慈善企业捐款70万元,溆浦县一个村群众自发筹款3万元。
建关爱服务中心,不是大拆大建,坚持“因地制宜、资源共享、花小钱办实事”建设原则,主要是以行政力量推动市场配置资源。
记者:下一步着力点在哪里?
戴永福:现在,我们初步具备了阵地、平台和队伍3个条件,下一步就是如何进一步把中心做实,更好地发挥效益。
首先是要落实“党委领导、政府主抓、民政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社区实施”的运行机制,乡镇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关爱服务工作领导小组;村(社区)成立以村支书为主任,村主任和中心负责人为副主任的工作领导机构,为开展关爱服务工作提供有力组织保障。二是落实志愿者(联系人)和村(社区)督查考核制度,确保全覆盖,一个也不能少,各项关爱服务内容一项也不缺。三是整合学校、关工委、妇联、团委、志愿者组织等职能,把服务中心这个阵地固定起来。
从长远来看,服务中心要持续健康运营,还是要走社会化生存之路,因为财政的资金毕竟有限。我们在探索为老服务这块引进家政服务公司,适当地收费,低成本保本化运行,持续地发展。摸索了成熟的经验以后,再统筹考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这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