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毛姆是怎样炼成的
2016-04-29 12:27:52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李 慧] 字体:【

毛姆是怎样炼成的

文/甘正气

面对毛姆近百部小说、剧本和散文集,很多人不知道该从哪部读起,是《刀锋》还是《人性的枷锁》,抑或《月亮与六便士》?理性的“布里丹之驴”站在两堆一模一样的草料正中间,竟然因为无法选择到底先吃哪堆而活活饿死,毛姆那么多佳构,让我们也有成为“布里丹的驴”的危险。

其实,可以先读他这部题为《总结》的回忆录,此书描绘了一位大文豪的跋涉登顶之路。在这部书里,学医出身的毛姆挽起袖子、拿起解剖刀深刻无情地剖析自己。

在书中,64岁的毛姆写了自己的家世。所谓“家学渊源”,毛姆身体里或许就隐藏着写作的基因。在大英博物馆,他祖父的“著述可以开列一份长长的单子”,他母亲“用法文写过供少女阅读的小说”。他走上写作之路还源于他的自身状况。他列举了自己的缺点:“我长得矮小;没什么体力;我口吃;我害羞;我身体不好;我没什么游戏细胞。”社交令他疲倦,谈话使他紧张。这些原因让他爱上了写作,但使他成功的,还是大量的阅读和写作训练。他通过亲身经历得出结论:“写得好并非源于天赋,它是一门要求勤勉学习的艺术。”“杰作更可能诞生于艰苦劳作的极点,而非无师自通的天才幸运的偶然。”

他的阅读量是常人无法望其项背的,他“以一种漫无边际的方式开始阅读”,“只要是能到手的书我都读”,“我阅读能得到的一切文字”。“愿意去读秘鲁的历史,或者一个牛仔的回忆录”,“仔细察看陆海军消费合作社里的价目表、二手书商名录以及拉丁字母表”让他度过很多快乐时光。阅读对他而言不仅是一种休息,还是一种必需,“如果剥夺一小会儿我阅读的权利,那我就会像瘾君子被剥夺毒品那样躁怒”。就这样,他将大多数英法文学经典都读了三四遍。

他精通英语,懂法语、德语、意大利语、俄语,于是他系统地研究那些过去的大师:他成段成段地抄录他们的文章,“然后凭记忆再把它们写出来”。他到底研究了多少人的著作呢?我做了一下记录发现,仅仅把这部《总结》里他品评过的作者的名字记下来,也会密密麻麻写满三页纸。他不仅阅读英国、美国、法国、德国、俄国、西班牙、意大利、挪威的文学作品和拉丁文学,还“找到了大学生要取得哲学学位的必读书目,然后卖力地细读起来”,不管一本书多么让他厌烦,他都会把它读完。就这样他把从古典哲学到现代哲学几乎所有重要作品都读完了。他还研读科学著作,对海森堡、普朗克、薛定谔的理论不满足于泛泛地引用,而是都深入了解。“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他很长一段时间就过着这样的生活。熟悉过去各类伟大的作品不仅让他具有通识,还为他提供了对比的标准,让他时刻知道自己的差距和努力的方向。

为了扩大词汇量,他“带着纸笔去大英博物馆,记下奇珍异宝的名字、古旧珐琅的拜占庭式颜色、织物给肉体带来的感受”,他还苦读英语用法辞典。他时刻都在打腹稿,与一个人聊天,他就构思如何把这个人写进小说或剧本;看到一幅场景,他就想怎样去描绘它。他曾经用7年时间写出15部作品,他在勤奋练笔中写得越来越好,他发现:“人们写得晦涩,经常是因为他们没有不辞辛苦地学习怎样写得明白。”他认为通过大量阅读和写作可以达到完美的境界:清晰、简洁、悦耳。

这是一本写作手册,更是一部人生格言大典。这里记录着毛姆的追求与探索,抉择与取舍,以及一位八岁失恃、十岁失怙的少年一生的苦难辉煌。它比毛姆的小说更加感人、更加励志、更加耐读。

(《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毛姆著,孙戈译,译林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