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每周评论 > 正文
舆情面前,官方调查理应详实一点
2016-03-23 11:37:29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荆彩] 字体:【

邓海建

备受关注的“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终于有了官方结论:据“周口发布”公布,假“王娜娜”(原名张莹莹)学籍、学历信息被注销,毕业证书被宣布无效,本人也被商水县教育体育局解聘。调查组介绍,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管理上存在漏洞,部分人员对工作不负责任、未履职尽责,甚至严重失职,根据相关规定,对九名相关责任人进行党纪政纪处理。

面对舆情,官方的调查结论,要发挥出释疑解惑的功效,要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在应对舆论广泛关注的“王娜娜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当中,当地官方的调查处理显然太过于粗线条。

这份官方的调查结论,既没有还原事情的来龙去脉,只说了处罚哪些人,但被处罚的九个人在整个事件中,在哪个环节做了什么都没说清楚。更为含糊的是,调查组称,“部分人员对工作不负责、未履职尽责,甚至严重失职”。这样的表述,仍是让人一头雾水。仅仅是失责失职,王家的通知书就花落张家?这背后没有人为的“运作”、没有利益的输送与打点,就碰巧遇到这九个失责失职的当事人?

同样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还有,调查组最后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举一反三……抓紧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是从考试招录程序上痛定思痛、而只是在“各项工作”上泛泛而谈,漏洞与问题,果真就不药而愈?

让整个事件真相原委归于清爽透明、公平正义的逻辑,让人们坚定对社会公平正义的信心,是人们关注、关心此事时最主要的动机。王娜娜事件之所以举国关注,并不仅仅在于其“农村学生”的身份,更在于高招公平牵涉阶层流动之本、关乎社会公平正义之核心。如果没有详细的原委与剖析,就很难打消舆论的三重质疑:此事究竟有无背后的“难言之隐”?冒名顶替者的“狠话”是否空穴来风?类似个案有无在当地翻版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