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天堂有您不寂寞【邝厚勤】
2016-03-04 09:33:43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荆彩] 字体:【

天堂有您不寂寞

——与阎肃的三次见面

本文作者与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阎肃合影。

邝厚勤

阎肃先生走了,带着歌声与笑声,去了天堂。

阎翁是我所崇敬的人生“偶像”。从读初一开始我就遇上文革,整个中学阶段音乐课被取缔,大批抒情歌曲被禁唱,校园里听得最多的歌声就是“红岩上,红梅开……”,其优美的诗句、动听的旋律,让我这个生不逢时五音不全的歌词写作后来者,从中得到了莫大的心灵慰藉和美的陶冶。可以说是阎翁的一曲《红梅赞》引领我一步步走出文化的蛮荒,走向五彩斑斓的广阔世界。

今年2月12日清晨,我正在长沙黄花机场候机,忽然从手机微信中得知阎翁辞世的噩耗,周身仿佛遭受高压电击一般,一时木然得不知所措,抑制不住的悲恸泪水像断线的珍珠夺眶而出,与阎翁三次相见的情景,即刻浮现在婆娑泪光中……

初相识:

名字“阎肃”,其实一点儿也不“严肃”

追溯与阎翁初次见面,屈指算来是20多年前的事了:中国音协和湖南省音协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七十周年”联合举办了一次全国性征歌活动,并于1990年7月间,组织北京、湖南两地的部分词曲作者赴湘西张家界创作采风,我有幸忝列其中,而阎翁和《歌曲》杂志编辑冯世全、《音乐周报》副主编田祝厚等作为专家被邀请来现场指导。我这个初出茅庐的词坛新秀有缘见到了心仪已久的阎翁。

在与阎翁朝夕相处一周时间里,我第一次近距离品读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人品风范和人格魅力:他没有任何名人架子,从不在座谈讲话和私下聊天中,夹带一些有关自己的职位以及以前作品的信息。在我面前,他不再是官员,不再是大艺术家,不再是著名学者,似乎只是一个和蔼的普通朋友。

由于阎翁用他固有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拆除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层层围墙,为这次创作采风活动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阎翁一天到晚总是乐乐呵呵毫无矜持地畅怀大笑,始终带给每个采风团成员轻松和愉悦,在他身边,所有参加创作采风的词曲作者都感到没有心理压力,一个个激情勃发,很快就进入了创作状态,创作出一件件新作,创作采风活动大获丰收,多件作品在征歌中获奖并被歌手演唱,有的作品还被《歌曲》《解放军歌曲》同时刊登,选编进大学音乐院校理论作曲专业的教材。

这次活动,我与词作家廖泽川还各自带上了正在读小学和中学的女儿。当时正值电视剧《西游记》开播,当听说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就是这位慈眉善目的阎爷爷作的词,两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便天天缠着他讲《西游记》故事。他总是不厌其烦,一有空就搂着她俩津津有味地讲起来,讲了一个又一个,每讲到故事结尾处,阎翁还模仿起孙悟空耍弄金箍棒的一个个机灵动作,逗得两个小女孩也跟着他一起挥舞双手又蹦又跳,开心极了。阎翁有“阎肃”的名字,其实一点儿也不“严肃”。尽管是初次接触,他风趣幽默、童心不泯的本真性情,却深深印进了我的脑海。

再相交:

细微之处见真情,一片冰心在玉壶

1994年9月,阎翁出版了他第一部歌词集《长城长》。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距张家界创作采风活动结束已过去4个多年头,这中间我与他再没有联系过,而他这位文坛大家却没有忘记我这位生活在社会底层仅一面之交的小人物朋友,词集一印制出来,他立即从邮局给我惠寄了一本,并亲笔在扉页题签上“小令一束 有赠厚勤 阎肃 九五、五、二十九”。同时还将写有他家电话号码的一张小纸条夹在书页内,方便我日后跟他联系。只怪我疲于职场奔命,整天事务缠身,加上怕打扰他老人家,就连过年过节也没有给他打过一次电话,现在回想起来悔恨不已。

阎翁凡事都能做到举重若轻,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待人之诚之真,正是古典名句“一片冰心在玉壶”的最好注脚!

重相逢:

谦谦君子,大家风范

2007年4月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的“首届全国知识产权组歌”征歌大赛总决赛在北京举行,阎翁出任这次大赛的主评委,我作为湖南省4名获奖词曲作者之一赴京领奖,有了与他再次见面的机缘。

总决赛那天下午,按规定,决赛演唱两点正式开始,所有人员必须在1点40分之前进入演播大厅。当我与曲作家搭档陈经荣提前20分钟进入演播厅时,评委席上阎翁与李双江、田晓耕、邹友开、晨枫、孟庆云等评委早已就位,惟独号称中国民歌“天后”和民歌“皇后”的两位年轻女歌手评委座位还空着。结果这两位年轻女歌手评委姗姗来迟,一个迟到30分钟,另一个迟到近1小时,等得台下观众席上怨声鼎沸,主办方尴尬不已。阎翁却端坐在评委席,不愠不怒,脸上始终堆满着笑意,与李双江、邹友开说话,不时发出一阵阵爽朗的开怀大笑,好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

此时年已七秩的阎翁,做这两位年轻女歌手评委的爷爷绰绰有余,却耐着性子,与几百名观众一道恭候着两位年轻女歌手评委大驾光临,他表现出来的大度宽容,真令人惊讶和感佩,是他特有的谦谦君子、大家风范的最好展示。

剧场中间休息时,我跑向前去准备跟阎翁打招呼。“邝厚勤,我们又见面了!”不等我开口,他却抢在前面跟我打起招呼来。“让你们久等了。”这句本来应由两位年轻女歌手向观众说的道歉话,却从阎翁的口中说出,好像是他做错了什么事,听得我心里暖融融的。

决赛演唱结束后,在等待宣布总分统计结果的十几分钟时间里,阎翁和田晓耕两位评委对作品作现场点评。他的精短点评抑扬顿挫、风趣幽默,不时引发出台下一阵阵欢笑声和热烈掌声,因等候两位迟到年轻女歌手而淤积在观众心里头的怨气,一下子被阎翁化解得烟消云散。

三相见:

开会像小学生听课,坐得毕恭毕敬

2007年5月,中国音乐文学学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湖北荆州召开,同为这次会议代表的我与阎翁,有了第三次谋面的机缘。

排座次常是会议操办者最为伤脑筋费心思的事。这届与会的126名代表中,像阎翁一样享受正军级待遇的文职将军词作家就有7位。好在乔羽会长早在学会成立之初就立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除开幕式、闭幕式主席台按惯例排座次外,台下统统按姓氏笔画排列。论资排辈本应坐到最后几排的我,因此居然被排到前二排正中间阎翁身后的座位,又一次让我近距离领略了阎翁让人高山仰止的风采。

整个会议没有安排阎翁讲话的议程,除开幕式、闭幕式阎翁坐过两回主席台外,其余几次会议,阎翁均以普通与会者身份坐在台下,像一名小学生听老师讲课,坐得毕恭毕敬,认真聆听着台上专家的讲座和与会代表的发言。每次会议阎翁都准时进入会场,从不提前退场。他的一言一行,无不体现出一位饱经风霜经过严格训练的标准军人形象。

会议间隙,与会代表纷纷找阎翁合影留念或题词签名,他来者不拒,有求必应,一一满足大家的要求,一副仁慈的菩萨心肠尽显其中。

闭幕式结束时,我跑上主席台,替做记者的女儿请阎翁在书画册页上题词留念。他接过册页薄,笑容可掬地问:“题写什么内容?”我说:“就借用您为《西游记》作的主题歌最后两句歌词。”“好!”只见他话音一落,不假思索一气呵成,挥毫写下了“敢问路在何方 路在脚下 阎肃 丁亥初夏日”。

就这样,一幅饱含人生况味、遒劲老辣的行楷墨宝,从此定格在我的书画册页中,成了我和我女儿睹物思人弥足珍贵的纪念物。

令我唏嘘不已的是,荆州又相逢,竟成了我与阎翁最后的诀别。

阎翁,祝您一路走好,天堂有您不寂寞!

【作者系资深词作家,现为中国音乐文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音乐家协会音乐文学委员会和湖南省音乐评论委员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