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新声 > 正文
未雨绸缪,“绕道”中等收入陷阱
2016-01-06 10:18:04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荆彩] 字体:【

未雨绸缪,“绕道”中等收入陷阱

——对话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周小毛

周小毛 通讯员 摄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图/张杨

湖南日报记者 奉清清

2014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同工商咨询理事会代表对话会时自信地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关键是什么时候迈过去、迈过去以后如何更好向前发展。年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理论界认为,这正是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出的有力举措。那么,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它有一些什么特征?我们有什么办法跨越它?元旦前夕,记者采访了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周小毛。

1 中等收入陷阱是发展中国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利剑

湖南日报:说起“中等收入”,有一个词似乎与之如影随形,那就是“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一个令人心惊肉跳的词组!一个令诸多国家经济几遭灭顶的“魔咒”!它到底是个什么“鬼”?判断中等收入陷阱都有一些什么指标?

周小毛: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最早出现在世界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中,它是指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后劲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状态。也就是说,当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越过1000美元时,会进入经济起飞阶段,快速地达到1000至3000美元,但这是一个临界点,往往因为劳动力成本上升而失去人口红利难以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因为产业没有及时升级而无法与发达国家角力,形成上下挤压的尴尬局面,长时间突破不了临界点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最终“掉进了”陷阱。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性的现象。虽然德国、法国、美国、日本和韩国等少数国家顺利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但占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几乎都面临了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与威胁。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等收入陷阱就像“达摩克利斯”利剑,悬在发展中国家的头上,千钧一发,岌岌可危;稍有不慎,灾难临头。这个魔鬼确实让人胆战心惊、寝食难安。

湖南日报:那么,我们怎么样来判断一个国家掉进了中等收入陷阱呢?它都有一些什么样的特征?

周小毛:世界银行的报告和经济学家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衡量中等收入陷阱有五个指标体系,即“收入水平”、“经济发展程度”、“生活成本压力”、“就业结构”、“人力资本结构”。具体来说,当人们的收入水平长时间得不到提高,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状态、物价不断上涨和货币不断贬值、主要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解决就业问题和劳动力素质没有及时提高时,经济体就可能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

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后,一个国家总是会全方位表现出令人触目惊心的景象:诸如经济增长回落或者停滞、民主泛滥、贫富分化、腐败丛生、过度城市化、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缺失、失业率高、社会不稳定、信仰危机、金融体系脆弱等。

2 中等收入陷阱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

湖南日报: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相对集中在南美及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这是为什么?这里有什么规律性的东西能够提供借鉴吗?

周小毛:确实,谈到中等收入陷阱,必称南美和东南亚,比较典型的是巴西、阿根廷、智利、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我一直在思考,西方发达国家在上个世纪60年代都是中等收入国家,而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进入高收入阶段。为什么南美和东南亚有些国家在60年代也有进入中等收入的,但是这些国家至今还在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拔?我想,不外乎这么几方面的原因。一是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缺乏现代企业治理制度,经济制度效率低下。二是对外贸易战略畸形,要么长期坚持进口替代,要么长期坚持出口替代。三是创新意识差、创新水平低,技术和管理过分依赖于模仿。四是社会思潮影响大,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五是城市化战略的失误:要么城市化率低,无法发挥城市的引领作用;要么过度城市化,城市病泛滥成灾。

湖南日报: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虽然各国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有自己的特殊原因与个案情况;但是在差异与个性之中还是暗含了相同和共性?

周小毛:实质上,寓于特殊性之中的普遍性就是一种规律性的反映。一般而言,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有如下共性:

经济增长减速乃至停滞是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本质特征,其他特征都与此直接或者间接相关。比如从1963年至2008年间,阿根廷和马来西亚分别有16年和5年出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负增长,年均经济增长分别只有 1.4%和4%,两个国家经济起步遥遥领先于韩国,韩国早就进入高收入阶段,而他们还在陷阱里徘徊、煎熬,尚无出头之日。

收入差距悬殊是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重要特征。比如,巴西的贫民窟闻名于世,25%的人居住在贫民窟里,而圣保罗就有2000多架私人直升机在天空飞行,这种两极分化孕育着极大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是经济停滞的逻辑延伸。社会保障是支撑社会良性运转、维护社会秩序与稳定的重要杠杆。南美国家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提出了以社会救济为核心的扶贫与社会发展计划,但是远没有实现预期目标,大量的社会弱势群体处于无助的状态,加剧了与政府之间的对立与冲突。

愈演愈烈的腐败现象是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一个通病。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大多缺少预防、制约、惩治腐败的制度机制,因而成为了腐败的重灾区。

中等收入陷阱国家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过度的政治参与。历史上,这些国家大多是宗主国统治的殖民地,二战之后纷纷独立,人们政治参与的激情非常高。加上西方国家民主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颜色革命推波助澜,使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在制度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非制度化、非程序化、非法制化的政治参与,导致参与爆炸、孔道拥挤的严重问题,带来了无序、失衡的严重后果,严重地影响社会稳定。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中等收入陷阱国家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告诉我们,中等收入陷阱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它所产生的影响不是短时间的而是长久的;它的后果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领域的、不是浅层的而是深层的。给我们的启示是,经济的发展要与社会的治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经济的增长要与社会的公平紧密地融合起来,经济质量的提高要与人的素质的提高无缝地对接起来,经济的运行要与制度的建设高度地统一起来。没有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经济这匹脱缰之马迟早都有可能摔跟斗、出问题。

3 中国具有很多“绕道”中等收入陷阱的优势和条件。未来5年非常关键

湖南日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似乎是一种普遍现象。中国政府早就采取了相关的预防措施,正在努力“绕道”中等收入陷阱。您认为,我们具有哪些条件,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利于打破中等收入陷阱“魔咒”?

周小毛:根据世界银行关于中等收入标准的界定,中国2008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正式进入中等收入国家系列,2014年人均7800美元,达到上中等收入水平。习总书记自信地表示我们肯定要跨越中等收入这个陷阱,中国经济将在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中找到平衡点,并且行稳致远。显然,这不仅是承诺而且是自信。尽管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收入差距有所扩大、腐败问题此伏彼起、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完善、社会矛盾比较集中等等一系列问题,但是,中国没有步南美和东南亚国家的后尘,仍然是世界经济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湖南日报:为什么习总书记有这样的底气宣布中国肯定会越过中等收入陷阱呢?

周小毛:从理论上来分析,中等收入陷阱确实是世界性的难题,是一种普遍性的甚至是带规律性的现象,但是这并不能说中等收入陷阱具有必然性。中等收入陷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但是也不能说中等收入陷阱就无法避免,因为毕竟有许多国家还是顺利地过了这个坎。只要准备充分,思路正确,措施得力,化解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是完全可能的。

中国也确实具有很多绕道中等收入陷阱的优势和条件。最重要的是我们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理念作为今后发展的思路、发展的目标、发展的着力点,这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尚方宝剑。

具体来说,首先,经济向好发展的态势没有改变。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一般在刚刚进入中等收入之后就会出现经济发展的拐点,伴随着经济停滞状态的社会问题接踵而至,欲罢不能。而中国2008年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之后,并没有出现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而是可持续地增长7年, 2015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7%左右的增长。中国经济形势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形在波动,势仍看好。

其次,物质基础的准备和积累比较充分。经过改革开放37年的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世界总量的占比达到13.3%。 37年的积累,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再次,经济运行总的来说是好的。我国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经济运行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总的来说,在预期和可控之中。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发展速度进入中高速阶段,这种增长速度仍然高于世界平均增速,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活跃的经济体,中国国内市场广阔,通过结构性的改革还会激发更大的有效需求,有进一步发展的巨大空间。

能不能绕道中等收入陷阱,未来五年非常关键。如果继续保持连续5年的增长,我国就可能接近或者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用12年的时间实现从中等收入到高收入的跨越,这将是世界性的奇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专题研究了“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确立了未来五年年均增长6.5%这个激动人心的目标,并采取五个有力措施确保目标实现。这五项措施包括特别强调创新、着力完善社保、继续深化改革、精准扶贫脱贫、培育新的增长极。很显然,这些举措肯定会对中等收入陷阱说“不”。

4 在绕道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上,省委、省政府保持了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关注

湖南日报:徐守盛书记在省委经济工作会上提出,转方式、调结构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选择。我们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虽然界定中等收入陷阱一般从国家层面来思维,但同样存在地方性或者说区域性的中等收入陷阱。显然,省委、省政府对此没有掉以轻心。那么,地处中部地区的湖南面临怎样的风险与挑战?湖南绕道中等收入陷阱有哪些独特优势?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方面,省委省政府采取的哪些措施值得“点赞”?

周小毛:在绕道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上,省委省政府保持了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关注。省委十届15次全会和刚刚闭幕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深刻地分析了湖南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省委省政府在充分肯定过去五年成绩的基础上,以强烈的问题意识审时度势指出,我省还存在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低、城乡发展不平衡、区域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发展方式粗放、收入差距较大、贫困人口集中等突出问题,深刻认识到结构不优、动力不足、矛盾集中、短板突出是我省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挑战。

我认为,湖南虽然面临着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与挑战,但是绕道中等收入陷阱同样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经济发展仍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具有“一带一部”的区位优势;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极大改善;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湘江新区的建设为经济发展注入了创新动力,四大区域发展战略均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总量稳居全国第十,抗风险能力大大提高等等。这些都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正是这些有利的条件,湖南2015年经济保持了8.5%的增长,高于全国的增速,而且可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还比较大。

当然,有利条件只为绕道中等收入陷阱提供了可能性,要使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不仅要有科学的顶层设计,而且要有实实在在的具体措施。湖南促进经济发展、应对中等收入陷阱的主要对策是:以创新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加快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中国制造2025湖南行动和网络强省战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形成长株潭都市农业圈、环洞庭湖现代农业示范区、大湘南丘陵农业区、大湘西山地农业区。以协调发展构建平衡发展新格局,形成“一核三极四带多点”省域空间格局和“一核两带三组团”的城镇化格局,着力打造岳阳、郴州、怀化三个新的增长极。以绿色发展建设两型生态新家园。实施长株潭两型实验区第三阶段五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行两型采购、绿色税收政策,设立绿色发展基金,加强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绿心保护,推进湘江、洞庭湖的保护与治理。以开放发展打造内陆开放新格局,全面对接“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深度融入中部崛起战略,完善对外贸易格局,促进湖南对外开放。以共享发展创造幸福美好新生活,实施精准扶贫工程,消除武陵山、罗霄山连片特困区的整体性贫困;深化教育改革,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坚持就业优先,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明显增加高收入者比重,降低低收入者比重;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全面落实好省委省政府的这些举措,绕道中等收入陷阱就不只是理想目标,而将成为客观现实。

5 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对个人也是痛苦和不幸

湖南日报:过去,我们更多地强调中等收入陷阱对国家和社会层面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但我想提一个问题,中等收入陷阱对个人有没有影响?有哪些影响?怎样超越?

周小毛:毋庸置疑,中等收入陷阱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说是危机与灾难,而对生活在中等收入陷阱国家的个人来说同样是痛苦和不幸。经济长期停滞不前直接影响国民收入分配水平,个人的获得感下降;基尼系数上升、贫困人口增加,个人的痛苦感增强;经济发展乏力引发社会矛盾、社会冲突,个人的安全感消失;经济增长缓慢或停滞导致就业难度增大、失业人口增多、社会保障体系脆弱,个人的幸福感减少。

如何让个人摆脱中等收入陷阱带来的痛苦呢?解铃还须系铃人,釜底抽薪的办法是政府更新发展理念、调整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发展环境、注入发展动力、提高发展质量,使经济发展既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又能够协调、平衡、可持续,并且让经济发展的成果为全社会所共享。

总之,面对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威胁,我们不必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只要保持定力,未雨绸缪,积极作为,我们一定会顺利地绕过、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专家简介

周小毛,湖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研究员、政治学博士。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一般项目等省部级课题10余项。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学社会主义》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CSSCI来源期刊20余篇,《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摘要、全文转载、复印10余篇。出版专著1部。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