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深读 > 正文
江华,当代瑶胞的乐土
2015-11-09 07:14:36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邹仪 唐善理 陈茂智 李光平] [责编:荆彩] 字体:【

长号震天 黄海 摄

欢歌相聚 通讯员 摄

千家峒

通讯员 摄

古战场遗址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记者 邹仪 唐善理

通讯员 陈茂智 李光平

在瑶族众多典籍和神话传说中,千家峒是瑶族至尊神圣的故地,一直是海内外瑶族子孙心中的情结。

千家峒对于瑶胞来说,就是汉族传说中的桃花源。对千家峒的探求与追寻,从古至今一直没有停止过。他代表着千千万万瑶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走进湘西南边陲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有关瑶族的印记随处可见:长鼓造型的界碑,被誉为“天下瑶族第一殿”的盘王殿,图腾园广场上堪称世界首座的瑶族图腾柱、图腾坊,规划面积3000亩、正在建设中的神州瑶族文化博览园……瑶风古韵,瑶胞们在江华安居乐业,诠释了传说的千家峒的美好生活。

“神州瑶都”,一个响亮的称号,为这片生机勃勃的土地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它正在成为当今瑶族同胞的生活乐土。

1 寻梦瑶山:史上重要的中转站和发祥地

江华境内姑婆山顶有个最古老的盘王庙……有史可查,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就被人发现并记载。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各方瑶族同胞在此祭祀始祖盘王。

由于年代久远,风雨剥蚀,盘王古庙坍塌,仅剩遗址。1995年10月,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顺应瑶族同胞意愿,将盘王庙从姑婆山顶迁建于县城沱江中心平头岩公园内,建成了被誉为“天下瑶族第一殿”的盘王殿。

10月30日,距离盘王节虽然还有些日子,但各地瑶族前来江华拜谒朝觐祖先盘王的络绎不绝。江华盘王殿成了海内外瑶族同胞朝拜祖先的圣殿,江华在天下瑶族人心目中已成为朝拜祖先的圣地。基于此,江华有意将自己打造成“瑶族朝觐圣地”,“让行游天下的瑶族子孙找到回家的路。”

“传说中,千家峒被官兵攻占后,瑶族同胞分别从蓝山、道县、江华等地中转,逐渐迁徙到广西、广东,后来还迁徙到海外。”永州市民委原主任、全国瑶学研究会副会长王明生告诉记者,瑶族其先民最早生活在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一带。后在不断的战乱中,过着“吃过一山又他徙”的流离生活,足迹遍布整个中国南方。明清时期,瑶族逐渐迁徙到东南亚各国。20世纪70至80年代,又有部分瑶族从东南亚迁徙到美国、法国、加拿大等国,瑶族因此走向世界,被称为“东方吉普赛人”。中国瑶族,则主要分布在湖南、广西、云南等地。

湖南瑶族人口有70多万,主要分布在永州、郴州、邵阳、怀化等市的部分县区。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湖南省唯一的瑶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51万,其中瑶族人口达34万,约占世界瑶族人口的十分之一。江华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瑶族自治县,被誉为“神州瑶都”。

自宋、元时期瑶族辗转迁徙至南岭瑶山以来,江华成为瑶族历史上重要的中转站和发祥地。进入江华千里大山的瑶族,主要是秦汉时期的“长沙蛮”、“武陵蛮”、“梅山蛮”,千余年历史积淀而形成的瑶文化,是江华地域文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标志。

“盘王始祖随身带,木本水源不可忘”,是瑶族子孙始终信守的族源根本。无论迁居何方,流落何处,第一要敬奉的是祖先盘王。“姑婆山那座最古老的盘王庙就见证了江华在整个瑶族大迁徙中的位置。”王明生说。

2 筑梦江华:古老瑶族文化传承不息

“站在瑶山望北京,瑶歌唱给主席听,山高路远难听见,千里相隔心连心”。如今被誉为“瑶家歌妈”的赵庚妹,1950年出生在江华的一个瑶族民间艺人世家,《盘王大歌》为自家祖传,到赵庚妹已经传到第11代。8岁时就跟祖父学唱瑶歌,到10岁时,赵庚妹在当地就已经小有名气。“我们往舞台下看,看到毛主席坐在中间看表演。”1964年初冬,第一次出瑶山,就见到毛主席。50多年过去了,赵庚妹说起来心情仍然十分激动。

《盘王大歌》是一部瑶族诗歌总集,被誉为瑶族的“史诗”,它由绪歌、插歌、正歌和杂歌组成,包括瑶族先民的自然观、人类起源说、瑶族的产生与迁徙、瑶族的婚恋、瑶族的创业史等内容,全面记述了瑶族的历史、思想、斗争和文化,被称为瑶族社会的“百科全书”。《盘王大歌》用汉字书写,但是在唱的时候采用瑶语。

最近几年,江华加大对瑶族文化的推广力度,对瑶歌的宣传也越来越多,希望了解和学习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学习《盘王大歌》的热情越来越高。对此,赵庚妹坦承自己“看到了希望”。作为《盘王大歌》主要传承人之一,赵庚妹表示自己有责任将《盘王大歌》传承下去,她下一步准备把《盘王大歌》的各种唱腔和坐歌堂的唱腔都整理录制下来,写成歌谱,发扬光大。县文化部门开设了瑶语、瑶歌培训班,聘请了赵庚妹担任主讲教师,培训人数1000余人,为江华旅游局培训导游和讲解员30余名……

“野羊撬,野羊撬,野羊撬断梓木树,梓木树啊好控鼓,控个长鼓好风流。”激昂的瑶歌声中,身着盛装的瑶族小伙开跳了。这是为今年的江华瑶族自治县成立60周年暨中国第十三届瑶族盘王节准备的大型长鼓舞。长鼓舞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想要看到正宗的长鼓舞,得到其发祥地之一江华大圩镇文明村,那个村子产生过4代“鼓王”。70多的赵明华老人是第27代传人,也是如今健在的第三代“鼓王”。他家里有一只老长鼓,说是“千家峒流传下来的”,鼓上的羊皮已烂穿,曾有人出2万美金买,他不卖,“老祖宗传下来的很多东西,是不能用钱来衡量的。”

赵老有4个儿子,老大是老师,老二老三都务农,小儿子赵能文30多岁了,自己搞了个乐队。老赵和小儿子跳上八仙桌,站定,深吸一口气,长鼓开始在他们的手上舞动,或蹲、或站,勾腰抬腿间,如行云流水,没有一丝拖沓。

正是这些文化的传承不息,江华,慢慢以其瑶族人口聚集最多、瑶族民间风俗保存最纯粹、瑶族历史印痕留存最久远,而成为海内外瑶族同胞所认同的文化中心。

1988年,著名社会学家、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来江华调研时,认为江华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的县,是瑶族历史上重要的中转站、大本营和发祥地,是南岭地区的中心区域,提出要把江华打造成“神州瑶都”。2002年,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到江华考察,亲笔题写了“神州瑶都”。

江华瑶族自治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局长甘秀椿告诉记者,近年来,江华着力打造“神州瑶都”,发扬民族文化。2010年,世界首个“瑶族图腾园”的建成,成为瑶族文化研究的一座里程碑,引起了国内外瑶族的广泛关注。2014年1月,投资20亿元的神州瑶族文化博览园项目正式落户江华。项目总占地面积约2000亩,总投资20亿元,建设期5年。内设瑶族盘王历史文化区、瑶族支系建筑景观区、瑶族墟日特色建筑区和平地瑶村寨、瑶族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产权式瑶族特色度假酒店、现代瑶族特色商住区综合开发6大部分。江华,有望成为瑶族历史文化最聚集的地方。

3 圆梦瑶都:建设当代瑶族的乐土

走进江华桥市乡大鱼塘村制香产业基地,只见各个厂房内摆满了等待装箱的佛香,男主人程礼云则忙碌着装箱。

“你从事制香工作有多长时间了?”

“我十几岁就到广东打工,从事的就是制香工作,后来孩子大了,县里政策好,鼓励我们回来开办制香厂,买一台机器,县里补贴5000元。本村现在像我这样从事制香的人有200多人,有规模,销路就不愁。”

“收入高吧?”

“仅制香这一项一年3至5万元纯收入没有问题。我还办了个现代化养猪场,还种了几百亩茶叶,小康标准是完全没有问题啰。”程礼云回答得很干脆、很自信。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以往的国家级贫困县已经拥有了“中”字头企业扎堆工业园,江华瑶族大山下的乡村也搞起了特色产业。“把南岭山区纳入国家集中连片扶贫开发范围,帮助我们到2020年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这就是我的梦想。”2013年3月,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江华瑶族自治县县长龙飞凤当面向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了自己的梦想。李克强总理鼓励说:“我相信,最后发言的女县长,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远远大于她今天站起来发言的勇气。”

江华大瑶山作为华南地区生态保护完好的森林绿地,76%的森林覆盖率,拥有生态山水之优和民俗人文之美。如何让江华51万百姓过上理想的安居生活?如何将天赐江华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实现富民强县的发展优势?县委书记罗建华直言自己的“野心”,全县以生态建设入手,通过文化建设发力,全力打造“神州瑶都”,把江华建成中国瑶族文化的研究中心、传承中心、展示中心,建成瑶族风情浓郁、各族同胞向往的地方。

江华的“野心”是有底气的,今天江华的各项经济指标经常排在永州前3名。 2015年2月,江华被评为2014年湖南省全面小康推进工作快进县。

当然,那些长年居住在瑶山山林中的瑶族群众,还有很多生活艰难。2013年以来,为帮助生存环境恶劣地区贫困群众“挪穷窝”,江华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分期分批异地扶贫搬迁的重要决定,确定在两岔河、大圩、大锡3个乡镇的17个高寒山区村实行异地整体搬迁,规模为5000多人。目前,整个搬迁工作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后期扶持政策措施正在落实,以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在江华县城沱江四联移民安置点,在东田集镇、水口镇新址等安置点,移民新镇、新区建设已见雏形。这些安置点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按照“宜居、宜游、宜业”的瑶族风情旅游小镇规划建设,让走出大山的瑶族同胞,同样感受到家园的青山绿水、鸟语花香。那些熟悉的山花竹影、松风林涛,那些日夜相伴的竹楼木屋、山涧林泉,依然还在眼前;那些饱含瑶风瑶韵的浓浓乡情,依旧留在梦里、留在心间……

身为美国一家公司董事长、执行总裁的赵召山在江华瑶族自治县50周年县庆时曾“回”过江华。当时,在他的想象中江华是一个偏僻、落后的山窝窝。到了江华后才知道,这里生态环境好,各行各业生机勃勃,是一座幸福的小城。从瑶族同胞们灿烂的笑容、惬意的生活中可以感受得到。这次,赵召山作为美国瑶族代表团团长又“回”来参加江华60周年县庆和第十三届中国瑶族盘王节,他内心无比激动。他听说江华近几年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担心“还找不找得到上次回家的路”。

刘玉兰,是泰国清莱皇家大学社会学院的一名教授,也是这次代表泰国瑶族来参加江华大庆活动的。她说:“每一次到江华,都有游子归乡的感觉;每一次到江华,都有不同的感受。”作为文化人,她表示有责任将祖先土地上的好东西带到自己的课堂上,带到自己的瑶胞中间,带到瑶族的学术领域进行更广泛的交流和传播,让同胞和外界知道中国的瑶族人民已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关链接

江华文化遗产

奏铛

奏铛是瑶族最古老的民族民间文化娱乐形式。史家谓之“踏谣”,瑶民称之为“奏铛”。译成汉语则是做鼓乐,亦为作乐。

盘王大歌

为纪念始祖盘王,瑶族人民每年举行“盘王节”(又称“盘古王节”,时间不定,有的在农历七月,有的在农历十月)。歌唱时用瑶族的传统唱腔,男女对唱。

地方习俗

放炮节

每年农历正月十九,大圩镇文明村的瑶族同胞都要欢度传统节日——“放炮节”。这一天,附近几个村寨的人们都会早早地聚集于该村,唱瑶歌、打长鼓、放鞭炮。每家每户都要设宴,免费款待外来的客人。谁家的客人越多,谁家就越发高兴。

赶鸟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一,瑶族青年男女,相邀到山上对歌,纪念歌仙,驱鸟祈求丰收。借此机会,瑶家青年男女通过对歌形式,相互表达爱慕之情。歌毕,通过“拿篮子”、“送篮子”的方式,确定双方的爱情关系。爱情在竹篮子一“拿”一“送”之中,逐步走上成熟。

盘王节

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为盘王生日。每年的这天,瑶族儿女、盘王子孙便齐聚盘王殿,高奏长鼓笙乐,敬献美酒香烛,三牲清礼,为始祖盘王贺福祈祷。

瑶族婚嫁

瑶族青年男女崇尚自由恋爱。在生产劳动、赶圩做客、节日聚会中,多以歌声为媒介,表达爱恋之情。一经双方同意,即可互相往来,父母不加干涉。这种恋爱方式,男方称为“交客姑”,女方称为“带后生”。

江华瑶族,有“赘婿”的习俗,即招郎,瑶语叫“纠千”。男到女家落户,通常要写“赘书”,内容为赘后男子的义务和权利、女子承祀、财政继承等条款。入赘者一般要改名换姓,按女家排辈,也有少数夫妻换姓的。

岭东高山瑶,妇女地位较高,婚后双方共同劳动,如感情不和,任何一方可提出离婚。一般请寨中长老“喝茶”,说明离婚原因,经长老调解无效,就“判离婚”。入赘男子,如违反“赘书”条约,女子即可“休夫”,财产全部归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