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深读 > 正文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这样做手术
2015-10-16 06:56:39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李 慧] 字体:【

10月15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成功完成湖南首秀,记者走进手术室现场揭秘——

机器人这样做手术

10月15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医务人员操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一名男性患者进行肾囊肿切除手术。

湖南日报记者

唐俊 摄

湖南日报记者 段涵敏

医生不再站着做手术,而是像开飞机、汽车一样坐在操控台前遥控操作,由两三米开外的机械臂、机械手,在病人体内完成手术。

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已经实现的机器人手术。

这个手术机器人系统叫“达芬奇”。它不是画家,却是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手术机器人,造价高达约2000万元人民币。10月14日晚,2台“达芬奇”分别落户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湘雅三医院。连夜组装调试完毕,它们就投入到紧张的手术中了。

这名“达芬奇”机器人医生,到底牛在哪里?10月15日清早,记者走进机器人手术室,进行了探访。

突破人手极限,机械手自由旋转无死角

在湘雅三医院手术室29间,“达芬奇”已由医护人员连夜安装调试完毕。

它的身体看上去像章鱼。四条“手臂”,其中三条负责握住手术器械进行微创手术,另一条负责摄像和照明。

与人的手臂一样,“达芬奇”也有肩、肘、腕三个关节,能完成上下、前后、自由运动与仿真手腕的左右、旋转、开合、末端关节弯曲共7种动作。它的前臂可脱卸,能根据需要安装剪刀、钳子、持针器等不同功能的“手”;而它的腕关节比人的手腕更加灵活,能自由旋转无死角。

早上6时左右,53岁的旷女士已经安静地躺在手术台上,等待手术开始。医生在她的肚子上切开了4个直径0.8厘米的微创小口,将“达芬奇”的“手臂”一一“送”入腹腔。

“机械手突破了人手的极限,可以自由旋转无死角。在人手伸不进的区域,它也可以灵活穿行,还具有人手无法比拟的稳定性和精确度;机械臂上有稳定器,可过滤掉主刀医生拿刀时手不由自主颤动的现象。”10月15日上午8时左右,湘雅三医院妇产科主任薛敏教授刚完成首例“机器人”手术,向记者介绍时难掩激动。

超越人眼极限,3D成像可放大10倍

离手术台两三米外的控制台,是“达芬奇”的“大脑”,也是医生的主战场。

它像一台大型电脑,手术系统的每一个指令都由医生在这里操作发出。医生将双眼置于控制台上的3D眼镜上,看到的病人体内组织结构,可放大10倍至15倍,而且是三维高清立体成像,视频速度达到每秒1300次,超越了人眼的极限。

控制台上有操控杆,医生通过它远程操控“达芬奇”的“手臂”。

同时,医生的双脚也没闲着。操控台下方有4个脚踏控制板:有离合器,踩下就切断了操纵杆与达芬奇“手臂”的联系;有踏板负责调整摄像头的焦距;有双极和单极电凝刀的开关,它们产生的高温能在结扎血管的同时起到止血作用。

“不用开腹,医生像置身患者腹腔中,极细小的血管也能一目了然。”薛敏教授兴奋地说,高清的三维手术视野,让她45分钟就成功完成患者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手术中出血量极少。

“以前做手术要站着,腰要扭、头要低,一台外科手术几个小时,做完腰都直不起来。”15日上午,湘雅二医院也完成了“达芬奇”的首秀,泌尿外科教授易路大呼轻松,他说以前一天3台根本吃不消,现在坐着做手术,一天做五六台根本没问题。

医生病人都说好,将来有望实现远程遥控手术

拥有灵活的双手和“3D”眼睛,“达芬奇”被医生称为最具天赋的手术者。

在湘雅三医院院长陈方平看来,“达芬奇”不仅可以完成常规腔镜所能完成的所有外科微创治疗,在大型复杂手术上更显身手。例如肿瘤手术,还有泌尿外科、妇科这些在小骨盆区的手术,手术空间狭小,还有大量敏感神经束通过,人手操作极不方便,而机械臂则运转自如。据了解,目前美国85%的急性前列腺手术是由这一机器人系统完成的。

“达芬奇”还有一项更大的优势,就是创口小。常规的胰腺肿瘤切除手术需开腹,创口在15至30厘米之间,而“达芬奇”手术的创口不到1厘米,仅用创可贴便可覆盖。手术创口小、患者恢复快,能大大缩短病人的术后住院时间。

“达芬奇”不仅能为患者提供最佳手术效果,也受到医生和医院的欢迎,因为它让医生大大减负。例如,腹腔镜手术需要3至4名医生共同完成,而达芬奇机器人实施手术仅需2名医生配合就能完成;手术者可以熟练完成全部操作,避免了与助手之间配合不熟练引发的安全性及低效等问题;此外,医生通过操纵机械臂实施手术,还可以避免与病人的交叉感染(如乙肝、艾滋病等)。

更令医生们感到兴奋的是,“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可远程遥控,只要保证网络传输的速率,在不久的将来,医生坐在长沙的手术室里,就能指挥这台机器人为外地病人做手术。

“达芬奇”“手臂”只有10条“命”,手术费用比传统腹腔镜手术贵3万元左右

“达芬奇”不仅身价高达约2000万元,做一台外科手术的成本也比传统腹腔镜微创手术高。朱晒红透露,由于器械成本和耗材贵,利用机器人做手术,要比医生常规手术贵3万元左右。

例如,“达芬奇”的“手臂”只有10条“命”——装在机械臂远端的手术器械在使用10次后就需强制性更换。机械臂的每一次使用都会被电脑系统记录在案,10次过后,机器将自动锁定,无法操作。

“不换也得换。”易路认为,这虽然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却也意味着患者必须为这笔费用埋单。“达芬奇手术价格昂贵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的技术和市场垄断。”易路一语中的。

机器人手术的费用虽然目前暂未纳入医保报销,不过,在朱晒红接触的患者中,有一些人是愿意接受机器人手术的。“从手术效果来说,它有着以往手术不可比拟的优势,能将手术造成的创伤降到最低。”

机器人做手术安全吗

湖南日报记者 段涵敏

“机器人手术,并不是说今后将会取代医生,反而对医生的要求更严格了。”10月15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副院长朱晒红教授特别强调,“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个工具,关键还是人在操作,应该说安全性更高了。

医生想用机器人动刀,门槛并不低。湘雅二医院泌尿外科教授易路介绍,先是网上学习,通过网上考试后,再到美国或中国香港实地操作练习,最后通过考核才能拿到资质证书。“不仅是医生,麻醉师、护士等都需要经过专业培训和资质认定,要求极其严苛。”

只有取得了全球统一的证书后,才能登陆“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方能启动机器人。它的操作系统是按照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具有记忆功能,医生的头、手、脚放在什么位置,高矮、坐姿等,都会储存起来,以便于下一次手术让医生操作更顺手。

“当你觉得疲惫时,双眼一离开它的3D‘眼睛’,机器人就会自动停止操作。”易路说,“达芬奇”的智能性无处不在。

目前,湖南省仅有9名医生具有启动并操作“达芬奇”的资质。其中湘雅三医院5人,分别来自普外科、妇产科、胸外科以及泌尿外科四个领域;湘雅二医院有4名医生具备该资质。记者了解到,两家医院将分批组织相关培训,让更多的医护人员取得相关资格,提高机器的使用率。

除了对医生要求严格,“达芬奇”也不是医院有钱就可以购买的。据了解,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发布了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实施的相关技术规范和培训管理规范。手术机器人由国家统一招标、采购,购买单位要经过严格的审批、评估程序。

另外,医院内部也出台了最为严苛的手术医生执业资格,首先将手术分级,再将手术医师分级,通过专家能力数据库自动匹配审核医师手术资质,“说到底,机器人是高精尖工具,是医生的辅助,所以医生的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朱晒红表示。

■链接

“达芬奇”由美国宇航局等机构研发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是美国宇航局(NASA)将高新科技用于临床医学的产物,它是尖端航天技术与医学治疗的完美结晶,代表人类最尖端的科技水平。据悉,目前,全球共有3000多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的发达国家。在美国的私立医院,90%以上的手术由“达芬奇”参与完成。

中国大陆首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系统于2006年落户解放军301医院。截至2015年3月,中国大陆共有37台,香港有8台,而美国和日本分别拥有2254台和194台。

国产机器人手术已在湘试水

在发达国家,手术机器人已在手术室大范围使用,但高昂的购置费用、手术耗材费用,是困扰国内医院和患者的最大难题。

2014年3月,湘雅三医院成功开展了中国首例“妙手S”国产机器人手术,至今共开展直肠癌根治术、胃穿孔修补术、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等系列手术。“妙手S”国产机器人由中南大学、天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相关研究成果已在美国微创外科权威杂志发表,也是中国国产手术机器人临床应用第一篇发表在国际知名SCI杂志的论文。

目前,“妙手S”国产手术机器人系统,仍处于科学研究和临床试验阶段。

“其基本功能与国外系统相当,最大的意义在于打破了国外手术机器人的技术垄断,让手术机器人为更多的中国患者服务。”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副院长朱晒红教授说,外科手术机器人时代已来临,他对机器人手术的未来充满期望。

(湖南日报记者 段涵敏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