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上图为抗日战争时期的杨得志。(资料照片)
下图为平型关战役示意图。
湖南日报记者 文热心
2014年10月26日,山西平型关大捷纪念馆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他们是平型关战役参战将领杨得志的亲属。他们将杨得志将军戎马生涯中的17件物品无偿捐赠给了这个纪念馆。
这17件物品中,有记述杨得志将军戎马一生的书籍和影像资料,以及其生前使用过的子弹、弹夹、军用水壶、便鞋和5枚勋章。将军的儿子杨建华表示,此次捐赠是为缅怀父辈在平型关战役中的丰功伟绩,也是为教育后人,不忘历史,珍爱和平。
出任六八五团团长
平型关战斗发动之前,杨得志刚刚从延安抗大提前结业,被任命为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团长。
六八五团是一一五师的一个主力团,充任全师的前锋。三个营,一个是朱德南昌起义的队伍,一个是毛泽东从秋收起义带来的队伍,另一个则是黄公略红三军的老底子。三位营长都在红军时期做过团一级的干部,全团由杨得志担纲,可见上级对他的信任,杨得志也担当得起这份器重。
杨得志在副师长聂荣臻那里接受任命后,在外面转了一圈又回来了,居然向聂荣臻要求撤回命令,他想去独立团,哪怕做人家的副手也行。
原来,杨得志刚出师部就碰上了几位在独立团的老战友,他们怂恿他,独立团就是由老红一团改编的,你杨得志早在红军长征过大渡河时就是这个团的团长,现在为什么不回来?
聂荣臻理解杨得志对老部队的感情,但军令如山,上级领导心中自有一盘棋,岂能轻易更改?杨得志想去的独立团,团长正是红军时期有名的“三杨(杨得志、杨成武、杨勇)”中的另一位——杨成武。
杨得志一上任,就是正面与日军交锋。1937年9月20日,日军二十一旅团以两个大队的兵力南下,占领灵丘县城,逼近平型关。八路军总部根据战区部署,决定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担任打日军“蛇头”的重任
平型关四面环山,层峦叠嶂,地势极为险要。一条峡谷古道穿关口而过,西抵雁门,东通京蓟,自秦汉以来即为军事要隘、兵家必争之地。
在掌握敌情后,林彪在平型关摆出了一字长蛇阵:杨得志的六八五团打“蛇头”,李天佑的六八六团斩“蛇腰”,张绍东的六八七团堵“蛇尾”,守住平型关的出口,以做到关门打狗。
杨得志奉林彪的命令率团冒雨秘密进入了指定地域,担任伏击圈“袋底”的任务。
再说杨得志从师部接受任务后,即星夜兼程赶往前线。在太原,他见到了先期到达的林彪师长。林彪讲话一向言简意赅,只是强调要加快行军速度。杨得志不敢耽搁,立即带着部队冒着夜雨在大山沟里穿行。
终于在拂晓前赶到了伏击地点,杨得志放眼望去,不禁心中一乐,战士们个个滚得如泥猴,满身泥浆与周围山沟浑然一体。
部队士气很旺。团政训处主任邓华对杨得志说:“一句话,劲头都集中到刺刀尖上,就等吹冲锋号了。”
天亮后,风停了,雨住了。除了平型关方向传来稀疏的炮声外,公路上仍不见日军的踪影。一营营长从山头左侧跑过来,有点着急地问杨得志:“团长,鬼子怎么还不来?”
杨得志回答道:“打伏击嘛,就要沉得住气,有点耐性。怎么,你认为鬼子不会来吗?”营长摇摇头,说:“拿不准。”
“没有什么拿不准的。”杨得志说,“你赶快回到自己指挥位置上去!要注意你那些机关枪噢!”因为一营集中了全团10多挺机枪。
上午8时多,远处传来了汽车的马达声,接着隐隐约约出现了汽车的影子。汽车越来越近,杨得志这才发现后面还有一大溜马车。只见头一辆汽车上插着一面“太阳旗”,坐着几十个日本兵,头戴闪光发亮的钢盔,身着黄呢大衣,上着刺刀的步枪抱在胸前。日军在车上指手画脚,叽里呱啦的不知讲些什么,真有点旁若无人、不可一世的味道。日军汽车就这样一辆接一辆地开进了一一五师的伏击地域。
上好刺刀的枪膛里压满了子弹,机枪射手们已经在瞄准了,就等着杨得志一声令下。当日军的头几辆汽车开到六八五团阵地的山脚下时,按照师部的部署,杨得志打响了第一枪:“全体冲锋,打!”
顿时,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开火,指战员们暴风骤雨般地向敌人冲去。日军最前面的汽车已被打坏,着了火,后边的汽车、大车、马匹等互相撞击,走不动了。
战士们“眼睛都打红了”
杨得志日后回忆说:“应当说坂垣二十一旅团还是支很有战斗力的部队。他们从懵懂中一清醒过来,其骄横、凶狠、毒辣、残忍的本性就发作了,指挥官举着军刀拼命地嚎叫着,钻在汽车底下的士兵爬出来拼命往山上爬。敌人想占领制高点。我立即派通信员向各营传达命令:附近的制高点一个也不准鬼子占领!”
这时,刘营长已指挥一营把公路上的敌人切成了几段。接到杨得志的命令后,马上指挥一 、三连向公路边两个山头冲去。山沟里的日军也在往山上爬,可是不等他们爬上去,山头的一 、三连紧接着又反冲下去,一顿猛砸猛打,把这群日军报销了。这个营的四连,行动稍慢一步,被日军先占了山头。连长在冲锋中负了伤,一排长就主动代替指挥,他用两面夹击的办法,很快把山头夺了回来,将日军逼回沟底全部消灭。
正当八路军同日军反复争夺制高点时,两架日军飞机顺着公路来回盘旋。战士们看到这情景,一股劲地靠近日军,同敌人混在一起拼杀起来。敌机无法扫射,也无法投弹,只好飞走了。日军多次集中力量,妄想从杨得志的阵地上撕开一个口子,可都无济于事。
最激烈的白刃格斗在二、三营的阵地上展开。二营五连连长曾贤生,外号叫“猛子”。发起冲锋后,他率先向敌人突击,20分钟内,全连用手榴弹炸毁了20多辆汽车。在白刃格斗中,他一个人刺死10多个日本兵,身上到处是伤。一群日军在向他逼近时,他拉响了仅有的一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他的壮烈行为鼓舞着大家。这个连的指导员身负重伤,依然指挥部队;排长牺牲了,班长顶替;班长牺牲了,战士接上指挥。就这样,前仆后继,打到最后,全连只剩30多人,却仍然顽强地与敌人拼杀。三营的九连和十连,冲击公路后伤亡已经很大,但他们依然勇敢地与敌人拼杀,以一当十,没有子弹了就用刺刀,刺刀断了就用枪托,枪托折了就和敌人抱成一团扭打,哪怕只有几秒钟的空隙,他们也能飞速地捡起石块将日本兵的脑壳砸碎。战斗到最后,两个连队眼睛都打红了,尽管伤亡都超过了半数,战斗情绪却依然旺盛。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激战持续到下午1时,1000多名日军全部被歼。这次胜利打破了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平型关战役纪念馆里资料记着,杨得志的六八五团在这次战役中歼敌500多人。
平型关一战,对日本侵略者来说是“如雷轰顶”。“九一八”事变以来,“不可战胜的皇军”,居然败在了他们认为是“一盘散沙”、“不堪一击”的中国人的手下。
平型关一战,震动了矛盾重重的国民党各派势力。“灭共派”看到了共产党的真正实力和气魄,不能不作进一步的思考和谋划了;“联共派”应该说受到了不小的鼓舞,觉得“联共”的“资本”大大地增加了。作为一个整体,国民党在进一步分化。
平型关一战,也震动了一些对中国共产党了解不深,难免存有观望情绪的人士。经过10年内战,他们觉得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伤痕累累了,但是此段让他们亲眼看到了一个无比健壮的、傲然屹立的巨人。这就大大增添了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希望,尤其是在民族危亡的严峻时刻。
■链接
杨得志,1911年出生于湖南醴陵南阳桥(现属株洲县)一户农民家庭,家境贫寒。小时候,他在安源挖过煤,在郴州做过挑夫,在衡阳筑过公路。1928年初,当朱德、陈毅率部路过衡阳时,杨得志当即与20多位筑路工人一起报名应征,成为了红军战士。
杨得志是一代名将。人民解放军战史许多经典战例,都与他的名字相关,如红军长征时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被称之为中央落户陕甘宁的奠基礼的直罗镇战役,解放战争时期的清风店战役、平津战役中的新保安战事,等等。1953年在天安门国庆观礼台上,毛泽东诙谐地向人们介绍说:“你们都认识吧,此人大名叫杨得志,当年强渡大渡河的红一团团长,如今志愿军的副司令,德怀的助手。湖南人氏,我的老乡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