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书香深处丽人行
2015-08-29 21:53:58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荆彩] 字体:【
  

孙桂均,副编审,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首席编辑。第六届全国优秀版权经理人、第十一届韬奋出版奖获得者。编辑《时间简史》、《世界是平的》等图书近300余种。

刘海珍,2010年开始担任湖南美术出版社国际部主任,版权输出品种数达到80多个。《毛泽东时代的美术》《一位美国校长眼中的中国》《一位葡萄牙汉学家眼中的中国》等,都取得不错的销售成绩。

吴双英,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副社长,副编审。曾策划出版《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汤素兰奇迹系列》等书系,荣获中国出版政府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全国儿童文学奖、冰心图书奖等多项奖励。

“《我的简史》 史蒂芬·霍金著。”黑封面上凸起银色小字,像星星点缀的夜空深邃而神秘,正如那位传奇的宇宙探索者留给世人的身影。

2015年7月,霍金在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第九本书。23年前,湖南科技出版社首开先河引进霍金《时间简史》版权,2006年更获得其唯一中文出版权。今天,这位科学巨星已经影响了无数中国读者。

8月26日至8月30日,第二十二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召开。“出版湘军”的图书版权贸易数据将刷新历史。让我们沿着霍金走进中国的小径,寻访几位点燃焰火令众人仰望,自己却隐身幕后的湖湘出版丽人。

孙桂均与霍金:

从长沙“向阳院”出发

霍金的白色半身小雕像,孙桂均放在办公室书柜的最上格。雕像背后,是一排灰色的《爱因斯坦全集》。两代科学巨星,在她的书柜奇妙相遇。

孙桂均在湘雅附二医院一个名叫“向阳院”的院子长大。跟小伙伴在院里跳格子、捉迷藏时,她做梦也想不到,有一天她会与一位探索宇宙秘密的科学家有什么关联。

1988年,霍金被誉为全球科学著作里程碑的《时间简史》出版时,孙桂均还是湖南科技出版社的年轻编辑。她对霍金一无所知。当时的普通编辑、后来的著名出版家李永平果断策划出版了《时间简史》,并毅然买下了该书版权。1992年,《时间简史》在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时间简史》一炮走红后,很多出版社想跟着出,但对不起,湖南科技出版社已经买断版权。

好书就要抢独家版权!因为《时间简史》,这条国际出版界的常识,才开始被中国出版人所关注。不久,中国加入《伯尔尼公约》,中国版权贸易开始起步。《时间简史》堪称中国图书版权意识的启蒙之作。

至2015年,有关霍金的图书在中国的发行量已难以估量。孙桂均也收到不少读者、包括不少中小学生写来的信,要她代向霍金提交问题。孙桂均曾想策划一本书,将这些信和霍金的回答汇集起来。但霍金的病越来越重,全身唯一能动的只有眼睫毛,这个心愿恐怕会落空。

如今,在雕像霍金的注视中,已是首席编辑的孙桂均每天的工作,仍然从最基本的版贸编辑内容开始:填写报价单、版权合同,一一回复相关邮件。最近她在读《天才编辑》,说的是发现海明威等众多著名作家的编辑珀金斯。“坚持编辑自我隐形的职业操守”这句话,深得她心。

晚上七点,孙桂均会收看央视的新闻联播。这是她多年的习惯。在她看来,做编辑要有想法、有思路,才能出好书。但想法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首先就要跟上这个国家、这个世界的发展趋势。

2006年,在剑桥大学一间摆着红木书橱的办公室,那位坐在轮椅上的老人,向眼前的中国编辑孙桂均发出问候:“How are you?”从长沙“向阳院”出发,到此刻相遇,其背后正是中国的开放与巨变。

现在, 互联网新技术给全世界带来的变化和未来,是她关注的焦点。“向阳院”如今也成了孙桂均的微信名字,是她体验移动新媒体浪潮的新院落。前一段,“罗胖胖”选中了她责编的《爱因斯坦传》,想放到“逻辑思维”上。

爱因斯坦、孙桂均、“罗胖胖”。他们碰到一起会发生什么?“向阳院”里,还会有新故事。

美目慧心刘海珍:

渡“中国之美”

“ 天凉好秋,夜读艺术史。人生有很多5厘米,身高,发长,可是你知道5厘米的厚度可以读透一本艺术史吗?”

8月14日 ,刘海珍在她的朋友圈里发了这段推介语。“艺术史”是台湾作家蒋勋的《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湖南美术社2015年7月第三版。2004年,刘海珍第一次引进此书的版权,从此与蒋勋结缘。她编蒋勋的《吴哥之美》,林青霞做序说,“蒋勋是我的半颗安眠药”。另外半颗则被刘海珍吃了,“睡前服一片蒋勋的红楼,安神静心”。

她编黄永玉的《沈从文与我》,曾陪老先生穿过一条小巷子。她担心巷子太杂乱,没想到老头从车窗探出头来,眉开眼笑好快活,原来老头发现,前面两个年轻女孩子边走边吃油条,好玩; 她为钟叔河编《念楼学短》,则见识了钟先生的严谨和他的“癖好”:看到不喜欢的封面,自己动手,剪刀加浆糊重新装订……

她最难舍的,是不久前去世的郭天民先生,她的编辑启蒙老师: “俗人眼里,他是个傻子。有着油画家的本事却心甘情愿做个替人做嫁的出版工匠;常人眼里,他是个疯子,人家需要干五年的活,他加班加点三年就做出来;人家编好书的目的是功成名就,他却为了编好书主动申请从领导的岗位上退下来……”

一路与这些深悟图书之美、文化之美、生命之美的高手同行,刘海珍也懂得 “看到美容易,活得美不易”,一心要将美变为她的生活方式。单调的办公室,她在双喜字的青花罐中插上万年青,和小伙伴在窗台上种满兰草、各种多肉植物;得闲时她还玩长沙窑,那些浅浅线条描出的几枝粉荷,特别让她心动,在收藏圈内获得“荷花仙子”的美名……

2010年,刘海珍出任湖南美术出版社国际部主任。她相信人类的视觉艺术是相通的,以“美”为不同文化体系的沟通媒介,相对而言更自由畅达。她输出到美国的第一本图书《毛泽东时代的美术》,一直在各个英语国家热销,今年还会再推出阿拉伯语版本。

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彼此理解并不容易。一位美国大学的校长,十多次来中国访问,还想将其在中国的所见所闻编一本书。但没想到这位作者发来的就是一堆零乱的照片,无文字,无思路,还要求编辑“不能动”。刘海珍花了好几个月,与作者几十封邮件磨合,最后对方在她的专业与执着面前“服了软”。《一位美国校长眼中的中国》,成为2013年国家汉办孔子学院全球联谊会的唯一嘉宾礼物。

通过教材让中国之美走进外国孩子的课堂,则是刘海珍的新点子。2012年年初,她通过设在美国的孔子学院,向美国一家中学推荐《美术》教材。教材从美术角度巧妙编排了一些经典的中国文化词汇,并穿插动手制作的有趣细节,大受欢迎,更多的美国学校开始引入这套教材。

刘海珍很喜欢《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的新书推介视频。蒙娜丽莎、维纳斯等无数西方名画中的“女神”交替渐变,但无论怎么变,似乎总有一双不变的眼睛在盯着她。她觉得这眼睛里有超越东方与西方的不可名状之美,有直抵美之核心的大智慧,对她颇有启发。

如何从个体的小美走向更开阔的大美?中国之美如何由湖南美术社这个渡口驶向远方?这位做了20年编辑的小女子,自有她的美目、慧心。

执灯人吴双英:

点亮孩子的心灯

她走到你面前的时候,你一定会不自觉地想,专心为孩子们创作图书、出版图书的女人,就应该是这样子:眉毛弯弯的,眼睛亮亮的,说话轻轻的……

为什么人们会对少儿出版者抱有童话般的美好期待?似乎他们食的是不一样的人间烟火。她说,其实都在一样的人间,只是他们要面对的,是人间最纯净的儿童。做本真、本色的健康自己,才能传递最珍贵、最值得的东西给孩子。

说这些话的时候,她郑重地端坐在湖南少儿出版社的办公室里。远远的窗外,是密密麻麻的“鸽子笼”。她也是每天要从鸽子笼里进进出出的家常都市人,可更多时候,她会蹲下来,和孩子们一起吹青草嫩嫩的风,追看蓝的天、白的云,还有无数说不上来的七彩梦想。

她曾经觉得做少儿出版太“浅”。中学时代,她是个会为林黛玉落泪,一心想当作家的文艺少女。直到现在,她也热爱着茨威格,喜欢他在朴素中看到独特、在平淡中写出传奇。但她越来越发现,其实做少儿出版最深最难,因为要打通成人和孩子的世界,要在繁复之后重返纯真。

她也有过受挫折的迷茫时光,但年岁越长阅历越深,她已能在两个世界往来穿梭。所以她深切地懂得,什么样子的书,最有益于孩子们的未来。她决定要“站在世界儿童文学森林中,检视最经典的儿童作品奉献给孩子”。2005年,她策划的《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启动。她找到国际儿童读物联盟(IBBY),请IBBY主席推荐全球的儿童文学大家、专家担任书系编委。为了提高读者阅读典藏书系的兴趣,她还要求为每一本书设计“入选理由”,就像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那样。

7年时间,完成100多部书稿、800多印张、2000多万字、6000多万元码洋。她带领的团队在中国引进全球少儿经典作品的历史中,树起了一个标杆。

2015年,新加坡亚洲少儿读书节启动,中国担任主宾国,由她负责率领湖南少儿社的小伙伴们承办读书节。这意味着中国少儿走出去有了新的姿态。她策划了读书节的主题图书《狮心绘意》,由16位来自中国和新加坡的儿童作家共同创作。她再一次感受到“引进来、走出去”不是抽象的国家意志,而是不同思维方式、文化价值观念的细节磨合、深度交流。一位中国作家写了一篇《妈妈的藤条》,很温暖的故事,但新加坡那边说,不行,父母不能体罚小孩子。一位新加坡作者写了一位小朋友的健身计划,特别提出,不能翻译成“减肥”计划,因为“减肥”这个字眼不能用在小朋友身上。

过几天, 在北京的图书博览会上,她将组织一场主题活动,对外推介《中国民族节日风俗故事画库》的作品版权。从引进版的《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到输出版的《中国民族节日风俗故事画库》,十年间,她见证了中国少儿出版原创力量的崛起。

《故事画库》将总计完成56个民族的节日作品。“用心地做,让更多孩子有兴趣来听中国味浓的中国故事,”她轻轻地说,依然郑重地端坐着。谈话中,她一再强调,所有这些,都是伙伴们一起努力的结果,千万别只“宣传”她。她的身后,暮色已深,转眼将是万家灯火。红尘俗世里,用一辈子时光去点亮一盏盏孩子的心灯,她是舍得的。

这位执灯者,名叫吴双英。

听唐敏讲故事:

20天,抢下世界音乐出版的“皇冠”

“我们想引进意大利歌剧的版权。那一年上海国际书展,我特意去找意大利一家出版社谈,碰上一位大帅哥。”

对面的唐敏,将声音提高了八度:“这位大帅哥,正把一双脚,搁在桌子上!” 她往后仰,模仿当时情形:“我过去说了下来意,他爱理不理。我再说了一遍,并说我们出版了《奥伊伦堡总谱+CD》。他抬眼反问一句:你们出了?拿来看看。他的脚还是没放下来。”

“我立马搬过来一大堆书放到桌上”,小个子的她站起来,眉一挑、手一扫:“他马上把脚放下来,正襟危坐跟我谈。” 她的声音,长沙辣椒萝卜一样又脆又爽,一屋子闷闷的书似乎也生动起来。

《奥伊伦堡总谱+CD》,被称为全球音乐工作者的“圣经”,是2007年湖南文艺出版社与德国朔特音乐出版集团合作的一项出版工程。德国乐谱号称“世界上出错最少”的乐谱,但在第一批出版的总谱中,社里的音乐编辑就挑出了好几处错误。唐敏立刻通过邮件告之对方,德国人的态度就像那位意大利帅哥,立刻由自傲转为尊重。

聊着聊着,故事又冒出来一个:

“前些年,社里要求拿下英国牛津大学《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的版权,这可是世界音乐出版界的皇冠啊。牛津从来不对外放版权,我盯了好几年都没动静。突然有一天在北京,有位朋友在饭桌上悄悄跟我讲,牛津放版权了,但听说上海一家出版社抢了先,两家负责人都见了面。我一听急了,马上回长沙报告,和编辑一起准备相关材料,还做了份17页的PPT。只花了二十天时间,搞定!我后来才晓得,PPT很关键。人家一看就明白你的实力,还说他们从来没有收到出版社这么详细的报价材料。”

不过,“拿下”亚洲一流的流行音乐出版社日本瑞特,唐敏磨了两年,至今想来仍有点“不舒服”:“我发了好几封邮件,说想引进版权,但都是石沉大海。我下了狠劲,每个月发一封邮件看他们回不回。差不多熬了一年,终于等来了这一句:怎么相信你们不是盗版的?他们还四处找人打听,最后来长沙考察,相信了,签约了。”

唐敏曾痛感中国与发达国家进行版权贸易时的弱势角色,但现在她心态平和,做好细节,积累信任。版贸事务非常琐碎极需细心,但生活中她很“马大哈”,怎么办?

“下笨功夫!拿一个小本子,每份合同什么时候签,每本书的版税什么时候交,全记上。2014年参加德国法兰克福国际书展,我半夜两三点还会猛地想起来什么事,立马爬起来记到小本上,怕忘呀。”

书展结束后,唐敏背回一件很重的礼物。德国朔特送的,一块瓦格纳手稿的铅字版模型。朔特还引进了湖南文艺社《当代华人作曲家曲库》的版权,像买期货一样屯着。她觉得这些细节里面,都有信任、有尊重。

平常,唐敏不太去想“文化担当”、“文化传承”这些高大上的字眼。不过,有一次唐敏带7岁的女儿在北京逛书店,女儿突然在一个摆放音乐图书的专柜前跳起来大声地说:哇,这么多湖南文艺出版社的书呀,我妈妈就是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呀。

唐敏吃了一惊,再想一想,嗯,也是有点小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