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云在青天水在瓶【刘永学】
2015-08-28 09:56:11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刘永学] [责编:荆彩] 字体:【

□刘永学

我总以为,陶瓷艺术包含着一个神秘的精神宇宙。

当泥土、色彩、水与火被一双双灵巧手编入了想象中的程序,一个奇迹便植入了人类生存的空间,并逐渐演化为一道璀璨艳丽的文化景观。陶瓷的产生,是人类精神内核的一次次裂变后的涅槃再生。

在凤凰县熊希龄故居里,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黄小玲在喧哗的人流中肃立入定,面对熊希龄老先生的画像合掌加额,长拜再三。一个民国总理,一个瓷艺专家,在刹那的静视中神会贯通,让一组组艺术密码穿过长长的岁月,落地生根,花蕾绽放,历史的回音壁里,传出了一串串悦耳的风铃声……

“醴陵的造瓷人都不会忘记熊希龄,是他奠定醴陵釉下五彩瓷的发展基础,让一代代工匠大师有了淋漓发挥、尽兴创作的舞台,最终使醴陵瓷器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盛誉名播天下。”在凤凰那条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上,黄小玲的话语实在、质朴,随着微风飘入曲曲弯弯的小巷,色泽幽深,见证沧桑。这是我和黄小玲交往过程中的一次记忆定格,如流水青山,常常不邀而来。

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书法大家李铎的题词:“黄小玲经多年研究实践,对陶瓷艺术达到极高水平。她立意新颖,设计独特,装饰华丽,彩绘精湛,色泽和美,技艺超群,人们竞相购藏,视为珍品,诚可宝也!”李铎的笔意苍劲遒丽,古拙幽深,落墨汪洋恣肆,他这段话涉及了黄小玲瓷艺创作的方方面面,脉络清晰,提纲挈领,肯綮中的。杨福音先生则以“瓷女”二字冠之于黄小玲,题字清俊洒脱,飘逸灵秀,两字间隔尺许,呈相望状、顾盼状、期许状、相随状,人因瓷而聪慧,瓷因人而俊逸,把一个钟情于瓷、献身于瓷的女子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曾经在黄小玲的陶瓷作品前久久流连:虞美人、春之梦、金蕊朝阳、蓝色星空、翡翠留香……在婀娜多姿的造型中,在琳琅满目的色彩里,一件件器物附丽上充满诗情的称谓,有了鲜活灵动的生命,黄晓玲用赤诚的心、灵巧的手,把姹紫嫣红,小桥流水,莺歌燕舞,绿水青山呈现在我们眼前,氤氲着我们的生活,接受着杏花春雨的沐浴和洗礼……

黄小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着意用自己独特的价值观表达内心深处的人格精神,使作品具有人文含量。如果缺乏这些元素,仅凭技巧和技法,作品只能徒有其表,剩下没有激情和生命力的躯壳。她对此保持了足够的意识自觉与行动自觉,她以细微的省察、不断的校正,表达出对生活的态度和生命的感受。这是我们看到黄小玲的作品有眼前一亮、耳目一新、精神一振的内在原因。曾经对我说过,画由心生,内心世界的容量决定了画家作品的艺术含量。“一枝一叶总关情”,比如一朵鲜花、一根翠竹、一漩碧水,我们初始的认知只是他们的观赏性,其内在的光焰,是要经过揣摩和发现才能感受到的。花朵中蕴含的精神,竹子里包含的意义,流水间深藏的情致,都需要艺术家以诗、以词、以歌、以画来抽茧剥丝,使这些以实用方式进入我们眼界的事物,最终演化成为一个个美学故事:花蕾的笑声,竹子的气节,流水的神韵,在艺术的揭示下焕发出理性的光辉和人格化的精神。艺术家们让自己的生命和感情走进了作品,并将这种态度还给了社会,最终影响和感染了我们,就像一面面神奇的镜子,从不同的方面反射出生活的光辉——神秘、灿烂、温馨、美丽。

达·芬奇的一句话被黄小玲视为经典:“一个优秀的画家应描画两件主要的东西——人和他的思想意图。” 在这个方面,她无疑是用心的,并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她从事陶瓷艺术创作这么多年,历尽艰难坎坷,但梵高总能使她从失落和困惑中振作起来:“画画让我克服了相似之苦,让我忘却了生活之艰,我像热衷狩猎一样热衷于绘画,因为它让我兴奋无比。”在她温婉的叙述中,我的目光向远方伸展:醴陵是一方神奇的土地,澄明的空气中似乎涌动着某种神秘的气息,许多陶瓷艺术大师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突破釉下单彩的传统技艺,调配出丰富多彩的陶瓷绘画色料,以淡雅用色的表现手法,使出窑的陶瓷作品水灵通透,清新雅丽,让人们油然生出此物只应天上有的浪漫遐想,承载着丰厚文化积淀的中国瓷器因此在醴陵这块热土上熠熠生辉。

在一个盛产手提电脑、移动设备和空白大脑的繁华时代,黄小玲保持了内心的宁静和思想的淡定。矢志于潜心创作,矢志于让醴陵的釉下五彩瓷一枝独秀、灿烂明媚。“云在青天水在瓶”,站在她清新秀丽、恬淡雅致、独具灵秀、极富个性的艺术作品面前,我仿佛在一片片淡淡的水墨山影中,倾听到了令人怦然心动的天籁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