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铁道线上,杀敌的好战场
——湘南民抗纵队六中队的抗日故事
抗日游击队。(资料图片)
湖南日报记者 刘跃兵
通讯员 唐东生 杨柏青
“我们爬飞车那个搞机枪, 闯火车那个炸桥梁, 就像钢刀插入敌胸膛, 打得鬼子魂飞胆丧……”家住永州市冷水滩区珊瑚办事处桃李坪村、93岁高龄的原湘南民抗纵队六中队队员张羽翔,每次听到这熟悉的旋律,都激动不已,仿佛又回到了在铁路线上与日本侵略军斗智斗勇,顽强战斗的岁月。
8月18日,张羽翔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抗战故事。
参加抗日游击队
1941年11月底,共产党员刘国安奉命来到冷水滩铁路员工子弟学校任教,秘密从事党的活动。通过多方联络,康玲、黄明、陈诗伯等隐蔽在冷水滩的共产党员先后来到地处铁炉冲的芦溪庵小学任教,并以此为据点进行抗日宣传。1944年6月,经中共湖南省工委同意,成立中共冷水滩临时党支部。
1944年7月,中共冷水滩临时党支部领导的铁芦冲抗日游击队成立,游击队员50多人。10月,游击队联合东安湘南民联抗日纵队共同抗日,成立“湘南民抗纵队六中队”,队员200多人。并成立政治组,创办《抗战》油印小报,举办文化学习班和战地中学、农民夜校,发动青年和农民骨干开展抗日宣传活动,暗中培训抗日武装力量,收集枪支弹药。张羽翔的家在铁芦冲附近的桃李坪村,他成为最早加入游击队的村民之一。参加游击队后,他多次承担送信、送情报的任务,每次都能巧妙地应对日军检查站的盘查,把信和情报完好无损地送到目的地。
湘南民抗纵队六中队成立后,在冷水滩凤凰园、玉山、岩塘和东安蓝家村等地多次与日军激战。据不完全统计,1944年至1945年,游击队先后独自或联络友军与日军作战百余次,打死打伤日军159人,缴获步枪47支、机枪2挺、子弹数千发、战马14匹,拔掉日军据点1个,炸毁火车站一个,炸毁铁轨31段。
炸毁日军装甲列车
1945年3月,侵占冷水滩的日军准备把从零陵、冷水滩、祁阳一带抢来的大批粮食、布匹,以及军用物资运往西南前线。得知这个消息,湘南民抗纵队六中队决定粉碎敌人的企图。经过大家讨论,认为在冷水滩车站与蓝家村车站之间的廖家村路段炸毁日军军车,最为理想。因为那里距冷水滩车站较远,离蓝家村车站较近。蓝家村车站是个山村小站,只有十几个鬼子和日伪军守卫。特别是铁路右边有一座小山,便于隐蔽和撤退。
经过队员严开玉3次侦察,发现敌人的军车是装甲列车,每天晚上11时30分通过蓝家村车站,押车兵大约有一个排的兵力。
1945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晚,夜色浓重,有雾。刘国安、谭云龙、严正带领湘南民抗纵队六中队180余人,带上武器和爆炸器材,趁着夜色从铁芦冲出发,悄无声息地抵达蓝家村车站附近的廖家村路段。
到达后,张羽翔等担任警戒任务,由受过爆破训练的队员王玉堂、蒋玉坤,带着爆炸器材来到铁轨旁,动作敏捷地在铁轨下安放炸药和电雷管,布设引爆电线。一切就绪,大家迅速归队,埋伏在铁路旁的小山头上。刘国安指挥大家枪弹上膛,作好随时战斗的准备。
大约一小时后,从冷水滩方向传来隐隐约约的火车轰鸣声,廖家村路段的铁轨也发出轻微的颤抖。不多时,轰鸣声和火车撞击路轨的“咣当、咣当”声音越发清晰。“战斗就要打响了!我的心简直跳到了嗓子眼,目不转睛地盯着山下的铁轨,双手紧紧地握着钢枪。”张羽翔告诉记者。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日军装甲列车靠近爆炸点之际,刘国安沉着冷静地按动起爆器电钮。“轰隆”一声巨响,火光冲天,敌人的装甲列车顷刻间瘫倒在铁轨旁。“同志们,冲啊!”刘国安一声令下,大家借着火光一冲而上。只见40多个日本兵被炸得血肉横飞,活着的两个也是一个炸断了右臂,一个炸断了双腿。车上的罐头、面粉散落一地。大家快速清理战场,抬着两个受重伤的日本兵,迅速撤离。
这次行动,给了日军沉重的打击。他们整天战战兢兢,不敢轻举妄动,成了缩头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