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每周评论 > 正文
文化遗产 精神家园
2015-07-07 08:40:48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英] [责编:彭彭] 字体:【

文化遗产 精神家园

张英

7月4日,永顺老司城遗址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坐落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大山深处的老司城,是土家族千年土司王国的帝都,古代湘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军事中心,被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民族自治和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成功典范与活化石。这是老司城遗址申遗成功的最大原因。

这次“老司城”申遗成功,带给了我们喜悦,它不仅意味着“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48个”、“位居全球第二”之类的数据,更意味着隐于历史深处的一种文化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并将为更多人所知晓。

中国是泱泱大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文化层面的“我者”与“他者”经过碰撞交融后形成了国家的文化多元状态。主流文化之下,一些独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对整个国家、民族的发展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其中就包括有“齐政修教、因俗而治”管理智慧的土司制度及其文化。这些特有的文化虽说逐渐湮没于社会发展中,但它们却长期影响着一个地区社会的演变、文化传承以及居民观念和心态的变迁,甚至,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口口相传中,这些独特的文化是属于这个民族的人一种身份的认同、精神的源流。

就文化而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将民族文化申遗,是将这一特有文化推向世界,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增添色彩,同时也是为在这一文化浸淫中成长的人守护好精神家园。作为一个文化精神符号,像老司城这样的世界文化遗产自然更需要合理开发与保护,而不是借“申遗成功”这股东风开启毫无节制的旅游开发。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若不加保护地过度开发,无异杀鸡取卵,将加速这些原本稀有的文化资源的消失。

其实,文化遗产更多的是关乎精神,它代表一种独有的文化记忆在式微之际力图引起世界的共鸣,以期得到保护。在人类的活动半径越来越大的现代社会,我们都有一个历史悠久的精神家园,这一个个家园由不同的文化构成,保护好它们,也就是让千山万水之外的我们有回望的牵念,有心灵的皈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