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寂寞的灵魂会起舞【陈晓丹】
2015-07-03 09:20:23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李 慧] 字体:【

寂寞的灵魂会起舞

□陈晓丹

李健的网络ID名“鱼在天边游”,其实不自觉地反映了他的某种精神特质:尚自由、尚天性,反拘束、反矫饰。他的散文也不经意地流露着这样的审美趣味。

他的故乡在新化,一个古朴的,甚至在别人眼里带着泥土气息的小城。尽管从外表上看他已被大城市同化,但他的口音总是将他出卖。他执拗地用乡音与人交流,障碍因此产生,那么在人群中,他是失语的,也是孤独的。这一点关乎一种文明的执守,在他的散文《关于梅山,关于新化》中得以诠释:“有时候,在流利的普通话和英语面前,我非常自卑;有时候,我却又为骨髓里的那些梅山人和事暗自高兴,仿佛拥有了无限的宝藏……我弄不准自己是否迷信。但我心里却总装着主张或是信念……每回家一次,就好像受到那地方山水滋润,就好像那山中的植物沐浴了甘霖,青葱饱满。我心里好柔,好柔,好温暖,便滋生了源源的力量,精神百倍。”

他的无数灵感来源于梅山,来源于广袤的农村大地。泥巴成为他小说和一切性灵文字的活泉。“泥巴就像万花筒似的,少了定力,就轻易看不到她的颜色。每当我一捉着笔或是一敲键盘,我的眼里就看到了泥巴,看到了和泥巴有关的事物。”他相信泥巴是能发光的,这光能照亮他的行程。

对土地的热爱对故乡的眷恋造就了李健文字的特色,他的文字总是以浓烈的情感开局,直击心灵:“我喜欢我家的猪婆。我家的猪婆是世界上最好的猪婆。”他的文字又总以轻轻震颤的结尾打动心弦:“我不要月饼。吉庆,我的故乡,安适而又有趣。我的心放在那里。”(《中秋在吉庆》)

李健就像城市的旅人,身在城市,心却在另一边。城市于他,是身体栖息的需要,而不是文字的支点,更不是精神的支点。所以,对城市的感觉,对现代文明的感觉,他都比较飘忽、迷离和犹疑。显露在城市散文上的,便是一种非典型性的小众化色彩,孤独寂寞。在湘江水的荡漾里,他找到心灵的慰藉,“我的视域,我的心地随着那涟漪一寸一寸宽展,仿佛感到生活中工作中一些不愉快的,不满意的烦恼裹挟在那涟漪里,渐渐渺远。”(《湘江边看水》)他也梦想着在城市里放牧灵魂,“我就像大字,横躺在大地这只阔大的床上,又做起了美梦。这时候城市的高楼全变成了树林,夜鸟在深蓝的天空飞来飞去,分明听得到从高远处坠落的孤鸣。”(《大地做床》)

善感的内心能捕捉出生活中最微妙的音符,不时而来的精神骚乱便成为他最另类的灵魂舞蹈。于是,某次上网的瞬间心路,便催生了类游记——《在金牛角王的包厢里旅行》。“我的灵魂在这里飞奔,一会在我的前生,一会又到了我的后世。我好像听到飞奔的脚步声,那样打飘,甚至还有些乱。”他的标题总能一眼抓住别人,《在时间的深处愈坐愈深》、《在音乐里老去的时光》、《我在你深处游去》,类似的标题,予人琢磨和回味。

李健说:“我一直深信,一个人的质地是不在表层的,而是在深阔的内里……”

而他那些让内里的灵魂起舞的文字,总以其高尚而不安定、诚实与真挚的高度让人记忆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