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啸
周六到小区旁边公园运动,小广场在放露天电影。走近识别出来是《艋舺》,站在那里看了一会儿。《海角七号》和《艋舺》是这波绵延十多年青春贩卖的高起点。因为《海角七号》,中孝介的歌一度在我车里10碟循环,以至于开长途的时候遭到抗议,说在高速路上听着容易犯困。
说青春片,不能不提更早一点的《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杨德昌的这部作品是一座高山,后面所有怀旧、疼痛、唯美的青春标签电影都没有跨越它,这是一部有野心的片子,把青春和少年心,放在时代的碎片中一起残酷碾榨。小四说,这个世界有太多不公正,这是这个片子的核。
之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国合伙人》、《致青春》,以及《万物生长》、《念念》、《左耳》……不再那么愤怒暴力,从60后、70后的青春,慢慢过渡到80后甚至90后当下故事,青春从愤怒变成肿胀,从暴力蜕化出冲动,从长大成人到一夜老去……同是青春品相,《匆匆那年》 并没有更夺人之处,豆瓣评分低迷,票房却一路飘红,时无英雄竖子成名。
类似《匆匆那年》中语焉不详的互相亏欠,春春代言片《致青春》的主题是辜负。女神负责高高在上然后被辜负,花痴负责奋不顾身死缠烂打然后被辜负,有志青年负责分毫不差起大楼辜负别人然后辜负自己,屌丝负责一生配角默默守望然后被辜负。别小看辜负和亏欠之间的微妙差异,后者就是没有前者走心。赵薇说,青春还有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焦虑,她怕自己终究成为一个平庸的、毫无声息的人,就像一粒石头子丢进大海。这种不做掩饰的焦虑一路尾随而至,《致青春》的真诚恰恰来自赵薇的焦虑,事实证明,“小燕子”眼大有脑的确是一个能用行动化解焦虑的人。
16年前就已经《将爱情进行到底》的“青春教父”张一白说了,《匆匆那年》不重故事重情绪,青春就是一种情绪。所以他弄来年逾三旬的台湾帅哥彭于晏演北京高中生,让他一口台湾腔地在北方校园里大喊大叫。票房号召力是刚需,青春就是违和,就是无理性,没有什么不可以。张一白充满商业元素的作品中没有青春焦虑,但青春符号一应俱全,从明星的超龄使用,到发行攻势的节奏把握,到女神王菲的价值挖潜,各种运作衔接溜圆水滑,不愧为“中国最具商业价值 和最有商业眼光的导演”手笔,于是《匆匆那年》匆匆赚了大钱。
实在要比较的话,冯唐李玉版的青春片,毁灭得更加生理和触碰生死。韩庚就是《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少年,《麦田守望者》中的霍尔顿,《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马小军。电影中韩庚的三任女友,小满纯粹,白露为爱放手,柳青难言复杂,代表女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一切归结为两个字:幻灭。
站在小区公园的露天电影屏幕前,比现在更青春的赵又廷、阮经天们厮杀正酣,一晃十多年,青春无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