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吉乐的眼神【沈念】
2015-05-27 09:50:57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沈念] [责编:黄晓辉] 字体:【

吉乐的眼神

□沈念

眼睛睁开的时候,透过车窗,刚好与一个小男孩的眼神相遇。他的眼里仿佛淌过一条清澈的水流,阳光在水面上泼下道道金光。抵达湘西凤凰这个叫吉乐的小村子,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一种相遇。

车刚停稳,我下车的第一反应就是去寻找那个男孩。我迎着这一双双眼睛,有些沮丧,因为那个男孩不见了。

“米良乡吉乐小学”,黑瓦白墙,深咖啡色木质门窗,是新建的希望小学那般模样。龙俊刚,这个五十岁出头的苗族男子,土生土长的吉乐村民,30多年来,他一个人坚守在这海拔800米的山村小学。

孩子们在坪地上玩得正欢。变色灰旧的衣服看得出有时间没洗了,女孩子蓬散着头发,男孩子流着鼻涕,龙老师说,妈妈们都外出打工了。我的内心顿时释然。

目光顺着校舍往西走,是一条崭新的水泥路和新房子。坡下是旧村子,没有拆毁的旧屋保留着原貌,狭窄的石板路土泥路高低不平,鸡犬牛羊的粪便随处堆弃,一个个颓废的院落交错。

贫穷嵌在一连串让人惊讶的数据里。高寒少地缺水缺资源,农事相差一个节气,主产的玉米、花生产量少得可怜,人均纯收入不足一千元……

在这个湘西最贫困的村寨,首当其冲的行路难,吹响了吉乐扶贫的集结号。在3年里当地拉通的237公里村组公路、硬化的213公里道路里,吉乐村有了连接外面世界的通畅之路。孩子成了最大受益者,过去到乡政府所在地学校读寄宿,步行需要两个半小时,修成后的10公里山路,车程只需20分钟。

从旧村宅走出来,抬头可见坡上的39栋“别墅”新居,判若两个世界的对照。政府给吉乐村民每户出资6万元,盖起了标准统一的庭院新屋。建筑设计遵照民族传统习俗和苗寨风格,具有浓郁苗乡文化特色。

道路、房子,硬件的改善让吉乐村民对来自大山之外的援手相助心怀感激,但“高寒山区、产业薄弱”的瓶颈,依然让他们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挣钱。那些多数关门闭户的房子,制造着村里的落寞,只有从教室传来的稚嫩童声,穿破寒冷的天幕,缓缓吹来流动的温暖生气。

这是典型的复式教学,年龄略大一点的孩子在专心地抄写课文,而另一间教室,黑板上写着一首题为《妈妈》的诗——“妈妈是家里的星星/她的眼睛是那么明亮……”我默诵着,目光扫过一个坐得格外端正的男孩。我一眼认出他,正是与我第一眼相遇的“眼神”。此刻他的思绪正往远处飘离,瞻望的眼神,写着孤独,写着对父母温暖拥抱的渴望。

龙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诵读着“星星”的诗。这个坚毅执着的苗家汉子,何尝不是一颗最明亮的“星星”。

我闭上眼睛,呼吸着大山里的寂静和温馨。“星星”和孩子们的眼神,仿佛一起闪射出晶莹透亮的光芒,照亮这片高寒山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