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生如夏花
2015-05-22 12:51:00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亚平] [责编:唐能] 字体:【

  

  王亚平作品《生命·花》。(资料照片

  □王亚平

  生命是一个永恒话题,它无处不在。我喜欢聆听自然界各种生物奇妙的声音。有林中鸟儿的轻声细语,水中鱼儿跃出水面的“扑通”声,成熟植物果实种子爆破而掉到地面的声音……我是如此迷恋,感动。生命就是这样,神秘而有魄力。

  当我的眼光从窗外移到窗台上,花盆中那一簇簇盛开的捕蝇草吸引了我的眼球,它那奇特的造型和那不可思议的生存方式能够准确地刻画出我内心所意象的艺术形象。因此,我把捕蝇草作为我创作《生命·花》系列造型的切入点。

  捕蝇草其形态特征由一左一右对称的形似贝壳的叶片组成夹子。这种构造是由植物特殊演化而来。因为捕蝇草大多生长在养分比较贫瘠的湿地,为了补充不足的养分,它逐渐进化捕食昆虫吸收其养分。捕虫夹的外缘排列着刺状的毛,这些软毛,具有感知作用。当昆虫触动这些刺毛进入夹子中央时,叶片夹子两端毛正好交错合拢,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变为向外凸起而闭合形成一个牢笼,使昆虫无法逃脱。两片叶瓣内侧密集的內腺体会分泌含有蛋白酶的消化液,将昆虫蛋白分解成氨、氧、碳及氨基酸进行吸收,享受完毕,叶瓣就会再度打开,全部过程约5至10天,这时昆虫只剩下由几丁质组成的空壳残骷。

  当捕蝇草那奇特的叶子在空中颤抖飞舞吞食昆虫时,让我们感受到了生命存在的顽强,它震撼了我的心灵。它那叶上长满红色颗粒的腺体,展示了生命的丰富和美丽,是那么神奇。我要将这美丽的生命直观,形象地延续在我的作品之中,赋予它一种新的艺术生命,浸透着有生有死、生生不息的禅宗理念,这就是我创作的主题。

  我与泥打交道从大学学习陶艺专业开始,到后来教书育人,三十多年了,每天朝夕相处,与心交流,成为我感情的依托。我与泥之间有时会谦让、顺从,有时也会抵触逆反,但我始终为之倾情,整日相伴。

  泥的可塑性在创作中变得尤为重要,把握这一特征,作品造型可以最大限度体现其舒展性和饱满性。无论你的手与泥做出何种反应,都会在泥上留下印记,哪怕是细小的指纹,也会清晰而真实。一旦泥坯干燥完成,这些形态和痕迹将永恒固定不变。

  望着未完成的作品,总是要呆呆看上好一阵子,突然之间用手轻轻捏压的泥坯上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让心头为之颤抖,灵感激发我,一个新的意念渐渐产生,作品也就随之产生变化,其最终效果可能是意料之外。我每每沉浸在与泥的亲密时光,内心总是充满喜悦和依恋。我将心中的宁静与欢快、紧张与沉稳、躁动与舒缓、细腻与粗犷等等丰富的情感寄予泥性之中,体现在作品中的造型动势。花瓣的饱满,刺毛的神秘,密集的颗粒质感,它真实记录我丰富的情感,我感到泥的畅快和真诚。我的心灵与泥那样的贴近,它让我如此毫无掩饰、畅快淋漓地表现,仿佛此时的世界只有我和它的存在。

  我选择了几种不同泥性和不同釉色的陶瓷材料作为我创作的媒介,德化的白瓷,景德镇青花釉里红,龙泉的青瓷,利用它的不同的品性来烘托生命的多样,那是很有说服力的。

  德化白瓷泥性细腻柔软富于弹性,那温雅的洁白如玉质般的釉色将生命之花衬得那样圣洁,花朵之中的小颗粒种子那样精致,清晰而富有质感;龙泉青瓷特性白胎厚釉,釉层丰富,光泽柔和,晶莹剔透,这种内在的细腻温和更体现了作品的内涵;景德镇青花釉里红,色泽如同火焰般热情呈现出华艳的红色,由于还原的作用,红色釉中绿色的衬托,让生命之花如此绚烂……

  我创作的每件作品,从朦胧的意象,到清晰的艺术形态,这个实施的过程也像生命十月怀胎,经历了惊喜、磨难、痛苦和幸福种种感受。构思阶段,当我萌发一个新构思,我欣喜若狂;然而深入塑造时,遇到的工艺技术与造型相冲突时,那样纠缠,难以突破;由于陶瓷工艺的特定性、复杂性,作品在制作或烧制时失败是常有的,其间带来的痛苦不可言喻;可是当作品进入烈火中,窑炉燃烧后等待出炉的心情是那样的迫不及待;每每打开窑门那一刻,见到竟如此完美的作品,那种幸福感让我激动不已——我觉得生命如夏花般绚烂,让我如此迷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