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矻矻经典不辞劳
2015-05-22 12:50:16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郎国华] [责编:唐能] 字体:【

  

  宜章县城门联。 释文:影射朝阳鸣彩凤,平拖武水跃金龙。(资料照片)

  □郎国华

  老友王祥要举办书法回乡展。

  展览名之曰“越鸟南栖——王祥书法回乡汇报展”。“越鸟南栖”语出萧统编《古诗十九首》:“葫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比喻难忘故乡情。王祥出生于郴州宜章,并在那里度过了难忘的青少年时期,高中之后辗转20年,先后求学于安徽、北京,现供职于广州。无论北上还是南下,他始终对郴州、宜章魂牵梦绕,每每友人相聚,谈及家乡山川人物,无不深情荡漾,溢于言表。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作为从湖湘成长起来的游子,王祥此次书法展的主题之一——“乡贤雅韵”,创作内容就是故乡深厚的人文底蕴和优美的自然风貌,书写古今乡贤留下的名篇佳作。如草书宋代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八张八尺行楷明邓庠诗《宜章八景》、草书邓中夏《过洞庭》和当代贺刚、邓湘宜等诗人的诗句。这些都说明王祥要用其个性化的书法艺术,表达对家乡无尽的赞美与感激。

  展览的另一主题是“藏修息游”。“藏修息游”是《学记》对“君子之于学”生动的阐释。藏焉、修焉、息焉、游焉。从人生的立场看,人既要修行,也要实践;既要和谐地游于社会自然中,又要与天地精神相往来。这是王祥书法努力追求的至高境界。他十分注重“书内功”(技法)与“书外功”(学养、人格等)相结合。当今书坛有些作者一味追求技法和技巧,有些则脱离技法大谈“书外功”,却连基本的笔法都没搞清楚。没有良好的技法支撑,形式和内容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当然,技法达到了一定程度,要想提升艺术水平,必须锤炼“书外功”,提高文化素养,培育人格魅力。在这方面,王祥可谓是不遗余力。他从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生毕业参加工作五年,便在书法理论研究领域已有《广东历代书家研究丛书:商承祚》、《风云翰墨——粤盟先贤及其书法研究》两部著作和数十篇论文问世,成为同龄人中“知”“行”并重、“技”“理”双优的佼佼者。据我所知,王祥现在每天用于临摹、创作的时间达四五个小时,而他的理论研究所积累的学养给予他源源不绝的澎湃动力,助推他创作出越来越多意趣高雅、耐人寻味的书法佳作。借用首都师大书法院院长王元军教授为展览的题词来概括,最是贴切不过:“矻矻经典不辞劳,点线推究质量高”。

  王祥钟情草书、行楷。应该说,这两种书体与他爽直率真的性格气质最为相契。草书变化丰富,它几乎包含了中国书法的所有笔法,既有自身约定俗成的规矩与法度,又允许作者在此基础之上自由发挥。他的草书主要取法于张旭和怀素;至于行楷,他在颜真卿、何绍基的基础上,再掺以北碑笔意,使之碑帖融合,力求达到宽博自然、古朴茂实的境界。我与王祥同居广州,见面比较方便,因此也明了王祥对今后自身书学之路的规划与设想,那就是继续对张旭、怀素以及何绍基的用笔、线条、章法、墨色、节奏、速度等进行长期的研究和训练,同时吸收当代书家在生宣上创作的丰富表现,通过大量的临习创作,在回归书法古典美的同时抒写个性化的艺术感悟。

  书法是最能体现中国文化内在气质神韵的艺术品类。书法习者众,而有所成就者少。在书法艺术探索的艰苦历程中,王祥已经迈出坚实的步伐。希望他能走得更远,从而有可能在书法艺术的长河中标示出他特有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