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意魄神归【尚天潇】
2015-04-30 12:12:04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尚天潇] [责编:荆彩] 字体:【

意魄神归

——词人蔡世平的书法创作赏析

□尚天潇

作家蔡世平,以“当代旧体词”受到学界和社会的普遍关注。近年又以自作南园诗词联为内容,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观者曰:“词书并茂,俊逸天真。”

王昌龄《论文意》中说:“凡属文之人,常须做意,凝心天海之外,用思元气之前,巧运言词,精炼意魄。”中国诗书画印发展至今,其生生不息的精神内核在于“意”。书法与诗词同属心灵之艺,既写字,亦写文,复而写心,笔意、文思、意境三者交叠,凝聚在一个“写”字上。写意不光是驭物宣情的心手双畅,更是以阔远崇高的情思为主导并实现心物合一的艺术创造。这样的“写”自然是由胸臆中流出。蔡世平在《南园词话》中阐述道:“写词就是写你心中的灵光一闪,写心灵的感受与颤动,写心灵的冷暖与凉热,写心灵的浅红与深红,让生命的瞬间姿势呈现出一种耀眼的词的形态。”这是蔡世平诗词创作实践中的真切感悟,而此感悟抓住了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他更凭此去研习书法,自然不同凡俗,显示出高屋建瓴、直指本质的气象。

蔡世平的书法作品风格多样,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舒和隽永型。此类作品多为小字行楷书,用笔轻松俊爽,结体端庄秀逸,章法疏朗通透。二是苍茫豪放型。此类作品多为较大一些的行书和行草书,用笔任情恣心、豪迈不羁。其中枯笔、破笔的应用极为精彩,结体随机应变、不落窠臼,章法疏密有致、跌宕起伏。三是浑厚古拙型。此类作品多是带有魏碑和汉隶笔意的行楷书,既有魏碑的硬朗又有汉碑的古穆,有时偶夹几个草书的结体在其中,亦别有意趣,用笔斩钉截铁、铿锵有力,结体茂密雄强、平中见奇,章法错落有致、意趣天成。概言之,蔡世平的书法从不描头画尾、刻意修饰,也从不装腔作势、炫奇斗巧,真是势如水鸣峡,直取性情真,这与“蔡词”追求的境界一以贯之。蔡世平虽不是职业书家,但由于他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情感表达的准确拿捏,使得他的书法超越一般意义上的技术层面,直奔书法创作的意象传达和情感抒发,不经意间展现出他诗中的意境、词中的品格。正如他在词中对书法的描述:“指挥铜意思,放出玉温柔”,“横可弯圆旋日月,点能浸露湿江湖”。

中国传统精神的人文关怀,不仅是个体摆脱物欲的“畅神”,更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有序的“载道”,真正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民胞物与”,这才是大胸怀、大气象、大境界。正如潘天寿所言:“有至大至刚至中至正之气蕴蓄于胸中,为学尽其极,为事必得齐全。旁及艺事,不求工自能登峰造极。”真正的经典书作往往都是通过至高之境把“畅神”与“载道”统一起来,无心自达地把胸中美的意象通过笔墨流淌出来。综观蔡世平的诗词和书法创作,明显透露出他的胸怀、气象和境界。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急剧的现代性转型,传统文艺的生存土壤和文化语境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似乎已经成为某种乡愁。恢复传统的内在丰富性,超越传统的符号化、技术化和消费化,秉承传统中的精神之“意”,这些都将是当代中国文化人要面对的重大课题。对此,蔡世平无疑已经做出了可贵的探索。他致力于现代语境下的“当代旧体词”创作,其作品被权威学者称为“旧体词在当代复活的标本”,是“诗性思维开出的奇花异卉”。可以说,在词的创作上,“蔡词”成功地激活了历史又打通了当代。

蔡世平突破诗词的经验同样可以用到他的书法创作上。正如黄庭坚所说:“学书需要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若其灵府无程,致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苏东坡又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同为词人的蔡世平虽生活在当代,却遥接古贤,神接思契,故云:“艺术,一半是人为的,一半是神为的。在艺术创作中,人与神和谐相处,配合默契,互相作用,才有可能成就一件艺术作品。也只有人与神的完美统一,人,才可以称为艺术家,否则只是一个技术工作者或匠人。”苏东坡与黄庭坚是大词人同时亦是大书法家。我想蔡世平凭借自己的文学修养、胆识和意魄,通过对古典书法的挖掘和创作实践,假以时日,他的书法创作定能别开生面,也定会对书法的未来作出自己的贡献。对于当代的书法教学和创作而言,“蔡世平现象”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启示,不久的将来,这个启示的意义将会更加凸显。(书法:蔡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