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芝木匠【王开林】
2015-04-30 12:11:05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王开林] [责编:荆彩] 字体:【

□王开林

当年,湘潭有一位姓齐名纯芝的细木匠,人称“芝木匠”,在四乡八里揽些雕花的木工活计,因为心灵手巧,渐渐有了名声。但他是个不太安分的小伙子,看见别人画像,觉得有意思,也不过瞟学了几回,就径直写真,居然不止于形似,还能够神似。那时候,乡间死了人,要挂遗像,不像如今有现成的照片可供选择,放大尺寸,就可派上用场,还得临时约请行家里手来个“急就章”。为了挣钱养家,芝木匠也不嫌这画活儿晦气,照单全接。

在湘潭的地面上,早就有乡绅留意到这位多才多艺的小青年,不忍心看着他大好的天赋被白白糟蹋,就主动找上门来,问他:“你愿不愿意学习正宗的绘画?”芝木匠回答:“怕就怕顾此失彼。我很愿意读书学画,只是家里穷,我不做工就会饿肚子。”来人说:“怕穷只会更穷,怕饿只会更饿。你要是有志气,一边读书学画,一边靠卖画养家,也对付得过去。等你拿定了主意,做完了这里的工夫,就到我家里来打讲。”芝木匠认得来人是本乡大名鼎鼎的绅士胡沁园,人称“寿三爷”,于是他二话没说,当即焚香,纳头便拜,认下了这位高水平的启蒙师傅。

中国传统读书人讲求名正言顺,胡沁园琢磨一晌,先替芝木匠把名字改了,取名“璜”,字“濒生”,的确雅气了许多。然后,胡沁园正襟危坐,谈绘事、书法、金石、诗词,齐璜要学的东西还真不少,有的科目得从零开始。所幸湘潭县城有位大儒王闿运,与胡沁园过从甚密,此公虽是孔门中人,却是个眼界开阔、心胸宽广、性情幽默的夫子,平日有教无类,不拘一格,门下先已收罗铁匠张正阳和铜匠曾招吉,再收一位木匠,正好凑成“王门三匠”。名师出高徒,这三人后来个个都有大造化。

齐璜学画时,已27岁,修炼的不是童子功,也无妨,苏轼的老爸苏洵在这个年纪始知发愤读书,照样名满天下。

齐璜学篆刻,最肯下苦功。有一天,他皱紧眉头,问好友铁安:“我总刻不好,怎么办?”铁安给他开了个天底下最笨最拙的方子:“南泉冲的础石,挑一担归,随刻随磨去,尽三四点心盒,都成石浆,就刻好了。”那么聪明的人,真就听从指点,下够一番苦工夫和笨工夫,没有半点投机取巧的意思,直弄得满屋子水,满屋子泥,仿佛遭了场灾似的。某日,同期学印的黎松庵(语言学家黎锦熙的父亲)对齐璜说:“濒生,我不学印了。”齐璜问他:“为什么?”黎松庵回答:“坏眼睛。”黎松庵从此辍学。后来,齐璜慨叹道:“我当时的家境要是跟松庵一样好,也就没有今日了。”在艺术创造的起步阶段,可能真有一条“饱者死,饿者活”的规律吧。

齐璜中年治印“白石山人”,以此名世,世称齐白石。他一生作画不辍,几乎没有节假日可言,唯有抗战期间滞留南京,听说母亲在家乡去世,悲伤不已,停工三天,写成一篇悼念文字。老舍夫人胡絜青(白石老人晚年收下的女弟子)曾深有感慨地说:“作家能著作等身,就算非常了不起了,至于白石老人,则要用‘画作等屋’甚至‘等楼’方足以形容。”

作家祝勇切脉更准,他说:“历史的走向往往不是由道路决定的,而是由脚决定的。”个人的成功何尝不是如此。芝木匠若不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就绝对成不了齐白石。当然,伯乐的赏识和名师的指点仍是必不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