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开栏的话
为推动作家下基层、接地气,讴歌中国梦,去年11月,省委外宣办、自治州委、省作协组织了“作家看湘西扶贫开发”大型采风活动。作家们饱含激情,深入古丈、永顺、凤凰等地,探寻美丽家园,寻觅建设者的足迹,以生动的笔墨描写湘西扶贫开发建设的成就。湘江副刊为此特开辟“作家看湘西扶贫开发——中国梦·文学梦·湖南篇章”栏目,选取作家们的佳作予以刊登,以飨读者。
□向午平
古丈是茶乡。
著名作家彭学明这样描述古丈:“峰岭是茶,山腰是茶,河谷是茶,狭坪也是茶。从北到南,从东到西,远远望去,到处是茶丛茶垛。”
离古丈县城十公里的梳头溪自然也不例外。茶是这里独特的景致,茶是这里浓郁的风情。一到春天,绿色就在这块土地上泛滥,山岗上、田园中、溪谷旁全都染成了一片,而绿得最为惹人的便是那一溜溜翠生生的茶。怎么也无法数清的嫩芽儿仿佛一夜间便从茶树的枝叶间窜了出来,毛茸茸的针形般饱满。天刚刚亮,男女老少就伴着鸟啼从这张青瓦背里,那块木房檐下走上一条条或进山或下地的小道,散进一片片浮在云雾中的茶园,粗细不一、长短各异的手指在茶树组成的琴弦上跳动,采那一颗颗刚刚萌动的春天。常有歌声从某篷绿色里渐起,另一处茶园就有了应和,慢慢地坡坡岭岭都会长出歌来,汇同溪水的叮咚流向山外。夜幕起时,炊烟袅娜,茶香便溢出来,装点村庄的梦……
这梦于绿野里茁壮,在梳头溪的村民心间生根。
87岁的老人龙安莲安逸的梦便浸润了茶香,她走近茶树再走出茶园,一天的时间在她缓慢的动作里就能采来60多元的收入;
16岁的小女孩田幺妹向往的梦也浸染了茶香,她在成行成排的茶树间唱着跳着,一天的时间可以轻松地采来400元的收入;
60多岁的向功成原本伤痛的梦同样浸泡了茶香,他在给别人打工时永远失去了一只右手,如今他不再外出,就在自家门口凭着仅有的左手一天也可采来100多元的收入;
许许多多梳头溪村民的梦都浸透了茶香,成百上千双手在茶行间挥舞,采那亿万颗翠绿的嫩芽,这嫩芽组成了他们梦里闪烁着幸福的星空。
茶,成了梳头溪水的精灵;茶,成了梳头溪畔那尊披着长发、俯视溪水、向往幸福的仙女石活的化身;茶,成了梳头溪人的一张生活的名片。
因为这张生活的名片,很多人闻香而来。
龙自刚是闻香而来的第一人,来了就走不动了,他伴着溪水的吟唱日夜劳作,一个现代化的湖南英妹子茶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梳头溪畔应运而生;
省委统战部的同仁也闻香而来,来了也不再走了,他们规划着把梳头溪打造成中国第一茶谷;
北京的、上海的,全国各地都有人来,他们深深地沉醉在梳头溪的茶香里;
共和国的总理也来了,他走进茶园采茶叶、走进工厂闻茶香,最后谆谆交待英妹子公司的老总龙自刚:“要以市场为导向,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体系和支柱产业,增强造血功能。要把利润多分一些给乡亲们,让他们能享受更多发展成果。”
梳头溪在这来来去去的反复里,在那氤氲的茶香里,有了风雨桥,通了水泥路,亮了新路灯,建了好民居,栽了满溪的绿树与桃花,梳头溪的溪水清亮亮地吟唱得更为欢快。
但是,梳头溪人的梦里闪烁着更为耀眼的星光,他们企盼着能够让自己的茶香飘得更远!
梳头溪的茶香是属于春天的,一到炎夏,那漫山遍野的绿色,那满坡满岭的茶叶就只是任它自生自灭,无人理睬。如何进一步写好这一片茶叶的故事,是梳头溪的人和走进梳头溪的人都在思考的主题。
村民们在思考、干部们在思考、专家们在思考,作为梳头溪企业领头人的英妹子公司的老总龙自刚更在思考。
与此同时,古丈全县也在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化,为梳头溪的茶叶生产注入了新的动力。
当梳头溪从一个冬天再走进一个春天的时候,茶香飘得更远了;古丈毛尖系列、梳头溪绿茶系列、英妹子红茶系列、英妹子红砖茶系列相继问世,它们以全新的姿态走进上海,走进北京,走出国门……
梳头溪的茶园也不再只拥有春天,还拥有了夏天和秋天,原本只弥漫了茶香的3个月延长到了7个月,那些离开了春的茶叶不再寂寞,也有了百万双手指弹奏它们绿色的琴键。
回头望去,梳头溪的这块热土依然绿得醉人,不由得让人想起当地诗人写的那首诗来:“山舞白纱水抚琴,鱼戏日月鸟诵经;梳头仙姑谁曾见,只闻英妹煮茶声。”
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梳头溪人梦里的星空将闪烁得更为灿烂,梳头溪的茶香一定会弥漫得更为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