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整体的诗人
2015-04-09 08:26:14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陈惠芳] [责编:彭彭] 字体:【

整体的诗人

□陈惠芳

吴志松是我的诗友。他的诗歌,我读了整整两年,有些了解。

基于人品与诗品,我答应给他的诗集《分行的随笔》写一个小小的序。我不惧怕写诗歌,就怕写评论。写评论是一件苦差事,甚至费力不讨好。因为被评论的诗人,大多爱听好话,爱听奉承话。而我是一个直言不讳的人,表扬与评论是五五开。

好在志松肚量很大,内涵与外形都很大。所以,我就放心了。与其说是“小小的序”,不如说是“大大的共勉”。

志松很谦虚,自称诗歌是“分行的随笔”。得此启发,我也就称他为“整体的诗人”。他是靠整体的诗歌品质,在诗坛上站稳脚跟的。

我记得很清楚。认识志松是在2012年6月3日举办的新乡土诗派首届长诗研讨会上。他跟着一帮娄底诗人赶到长沙,不声不响。那一次,诗友们重点探讨了我的长诗《湘》。如火如荼的新乡土诗派,在那个夏天形成了一个创作高潮。志松还属于“小字辈”。但我注意上了他。我想,他质朴的外表中,一定隐藏着一颗质朴的心。

志松回到娄底之后,写作了《与6月3日有关的诗歌走笔》。这就是“分行的随笔”。我估计,这一次长沙之行是他诗歌创作的转折点。自此,他以极其膨胀的热情,参与了一波接一波的“诗歌接力”与“和诗”活动。就在这样的夜以继日的集体活动中,志松的诗歌能量凸显了出来。收入《分行的随笔》中的大量诗歌,就是这一令人难忘的“诗歌马拉松”的产物。自觉与不自觉中,志松成为了新乡土诗派不可或缺的一员大将。两年之中,这个阵容进进出出,志松始终坚守着。这一点,让我十分敬佩。真正的新乡土诗派诗人,就要有这种执着与痴迷。志松是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一棵松。

品读志松的诗歌,要品读整体。他的诗歌大都意气飞扬,构想大胆,很多奇丽的意象巧妙地分列于诗歌之中,而其理想在大幅度的时空之中闪烁。

早期交往中,我对志松的警示较多。因为我发现他有些游戏诗歌,写作态度并不严谨。这对于想“留下一点什么”的诗人是致命的缺点。诗歌是不能游戏的。诗歌的神圣殿堂,绝不能容忍乱七八糟的草鞋。好在志松醒悟了,较早地端正了创作态度,诗歌的品质也由此提升。

浮躁的诗人,是没有出息的诗人。志松读过很多山水。游历是诗人的公共财富。但要把这种公共财富转化为诗人的私有财产,必须提炼,必须用心去感受山水之间的特质。山水是有思想的凸起与荡漾。志松较好地转化了山水,写成了一批有思想、有韵味的诗歌。这是他重大的新收获。

学无止境,不是一句空话。诗人也有工龄,也有资历,但这不能成为拒绝学习的理由。志松告诉我,这段时间他在系统学习聂鲁达等诗歌大师的诗歌,我第一时间予以赞赏。我一直以为,聂鲁达、惠特曼的诗歌是世界级的大气,是世界级的澎湃,是世界级的思想高峰。我也深受他们的影响。志松意识到,要向真正的诗歌大师学习。这说明他的诗歌价值取向与创作思维,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我深信,这又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转折点。

分行的随笔也好,分行的翅膀也罢。诗歌都是要飞翔的。飞翔的动力源于自信与自省。

志松与我都在创作的途中。结伴而行,是一种美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