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人生有涯 笔墨无极
—— 追忆恩师曾晓浒
曾晓浒作品
□王林峰 旷小津
曾晓浒先生逝去的几天里,我们都是在欺骗自己中度过。我们不肯相信老师真的远去了,我们如痛失父母般悲伤。
我们是不称职的学生,但我们的老师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
老师经常对我们言传身教,做人第一,画画第二,与人交往真诚相待。他把学生当朋友,当兄弟。在我们心目中,他更像一个慈爱的父亲。即使是帮他换一次煤气罐这样举手之劳的事情,他都看得很重,赶上饭时就拉到饭桌上吃饭,临走时还要塞包香烟。那种体贴的温暖会烙在心底。
回想起我们月工资不足百元的那些年,不论哪个机构邀请他去作画,身后总是带上几个穷学生。甚至他会把带我们去作为应邀的条件之一,目的是想让我们获得一次学习实践的机会,也是想让我们赚到几百元的稿酬,补贴家用。他最见不得哪个学生有难处。学生们就业、上学有困难,只要他知道的,都会尽其所能相助。
老师家学渊源,父亲曾还九,时任成都南重中学校长,与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交厚,老师年幼时便常观大千先生作画,培养了对国画的兴趣。1947年入上海自新的小学读书,1954年入武汉十四中学,得画家张肇铭、王霞宙、端木梦锡的悉心指导与器重。1957年考入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接受正规系统的绘画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得到著名的岭南派大师关山月、黎雄才的指导,1961年毕业时已在南国画坛崭露头角。分配到湖南师范大学艺术系任教后,46年笔耕不辍、教学相长,成就了自己融贯南北画风。他教学重直观,强调示范。为人淡泊,不重名利。在艺术领域里,创出自己的风格,为泼墨山水画杰出代表。
老师擅长山水、花鸟、人物,也精于书法、金石。1964年,年方26岁即主笔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绘制巨幅湘绣屏风《韶山》,随后又为大会堂创作大幅山水《南天独秀》。1979年创作山水画《放木排》,在日本福冈举办的“亚洲三国近代美术展览会”获奖。1981年,为广西灵渠宾馆创作巨幅山水画《清漓拥翠》。1983年,他带领五名学生,完成了长沙火车站中央大厅的巨幅山水《醴兰沅芷 岳色湘声》。1986年,第三次为北京人民大会堂作《翠笼桃源》、《幽谷清奇》。1985年,为日本长野善行寺作《峨眉朝晖》被列为镇寺之宝。之后被韩国“世界美术文化交流协会”聘为常任委员。1992年,在台北“皇冠艺文中心”举办“曾晓浒山水画展”并出版《曾晓浒画集》,台湾媒体予以盛赞。1993年,为毛主席纪念堂创作大画《韶山》,为该处永久陈列并绣成巨幅湘绣。2001-2002年两次应邀赴中国驻美旧金山总领事馆作多幅大画。
老师在艺术上主张“三真”,即景真、情真、笔墨真。他的山水画生活气息浓厚,情景交融,形神兼备,雄浑苍润,气势夺人。其作品多次被送到日、美、英、法、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展览,有的作为国礼赠送给友国,有的为国家博物馆收藏。1985年,参加世界美术交流协会泛太平洋地区美术大展,被聘为世界美术家交流协会常任委员。《瞭望》、《人民日报》(海外版)、《美术研究》等报刊相继介绍了他的绘画生涯和艺术成就。
老师在我们的心目中就是当代的吴昌硕、张大千。他是最有资格称大师的人。我们这样说,老师的在天之灵该批评我们不谦虚了。因为老师从不夸海口,与世无争,埋头艺术。
我们为有这样的老师而感到无比的庆幸、骄傲和自豪。老师生而有涯,但他的笔墨无极。传承和发扬老师开创的一代绘画艺术之风,是既荣耀又艰辛的事业。我们将以现实的担当精神和历史的责任感沿着老师开创的艺术道路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