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每周评论 > 正文
面对他人善举岂能不仁不义
2015-03-03 15:53:38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张英] [责编:唐能] 字体:【

  面对他人善举岂能不仁不义

  张英

  近日,“一大学生为救落水儿童溺亡”的新闻引发大量关注,人们为大学生的见义勇为点赞,为其溺亡惋惜。但也有媒体报道,当地警方与被救儿童表示,孟瑞鹏非因救人溺亡,而是不慎落水。对此,孟瑞鹏的亲属和同学声称“不求回报,只要公道”,事实真相于3月2日被披露——大学生确系救人身亡。

  事情不断反转的背后,是因为被救儿童家长害怕承担责任,于是教孩子说谎,将孟瑞鹏的救人义举歪曲为“不慎落水”。至此,人们禁不住齿冷——因为这样的事情已不是头回:2012年7月,娄底27岁男子邓锦杰因救落水的一家三口而溺亡,被救者漠然离去;2013年,“90后”陈进仁在海南陵水跳入大海施救一对落水男女后不幸失踪,获救者逃离现场。

  道德的最高标准从来不会对个人作出硬性要求,但道德的最低标准却是每个人所应该遵守的底线。一个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他人,且搭救对象刚好就是你,那么你就当对此给予相应回报,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这就是一个道德底线。尽管没有法律规定被救者一定要给予搭救者回报,但道德不存往往与法律失范有着同样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道德的离场让善举裹足不前。曾经的“彭宇案”差不多让整个社会卷入了一场“善举危机”,以至于当人们发自本心想要去行善时都会犹豫不决、顾虑重重,同时置身困境时也难获得援手——这,无疑容易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与自己那一条命相比,一些物质与精神上的感谢又算得了什么?当遭遇生命危险,世人袖手旁观或因前车之鉴不敢上前救助时,你也许会拿全部身家来换他人一次搭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