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我在江之头【袁新风】
2015-01-25 08:39:00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李 慧] 字体:【

我在江之头

湘江之源——中河 通讯员 摄

□袁新风

蓝山县位于湘南边陲,是湘西南通往珠三角的重要门户。其大部分经典风景我早已赏过,唯有近年来声名远播的湘江源头一直无缘得见。我久居星城,日夜喝着湘江水,当又一次来到蓝山时,便坚持要去湘江源看一看。

湘江是湖南四大河流之一,纵贯南北,奔流千里,世代滋润着湖湘大地。自秦始皇修建湘桂运河以来,“湘江源头在广西兴安”曾成定论。2011年,经权威部门勘测、调查,按照国际河流正源确定的河源唯长、水量唯大、主流唯正之三个标准,证实永州蓝山更有资格成为湘江的发源地。据此,国务院水利普查办和国家水利部正式发文公布:湘江的源头,在湖南省蓝山县。

这次正本清源,让永州市蓝山县紫良瑶族乡板塘国家森林公园内野狗岭上香炉石的中河,大大方方地成为了湘江之源。野狗岭,即便是这么一个粗鄙而土气的名字,也和“湘江源头”一道,被堂而皇之地载入了新的史册。

拄一竿竹杖,开始择路登山。以圣徒般的心态,等待一场灵魂的洗礼。

满目青翠,碧波翻滚。洪水肆虐后的中河,一改往日涓涓细流的温婉,在两岸青山之中露出了乱石突兀的满道嶙峋。此时的“湘江”与上山之径多处交叉,水即为路,路即为河。石下溪水清流,山间清风阵阵,竹林浩瀚若海,空气新鲜透凉,置身于此,如入人间仙境。

在我的想象里,母亲河的源头之水,应该是多么雄伟的喷涌,才能催发出纵贯湖湘的湘江!而眼前,仅仅只是一条薄薄窄窄的小水帘,这使我哑然甚至有过瞬间失望,但既而又释然了。

你是嫌它弱小吗?可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晶莹透亮的水分子,就是汇聚千里湘江的第一滴水啊!它们虽然暂时弱小,却不疾不徐,潺潺向前,终于“孕育”成河,积蓄起了滔滔向北的顽强力量。它们从千米高处一路滚落,粉身碎骨之后,又意气风发地站起来,前赴后继,奔流不止。一道道细细的水帘,从中河出发,就这么流成了舜水,汇成了潇水,汇成了豪放千古的北去湘江。

它们日夜奔流,迎过炎、黄二帝,屈、贾夫子;仅用一眼小潭,冲淡了唐宋大家柳宗元谪居乡野的失意彷徨;但举江之水,洗不白怀素的墨黑狼毫,他用临风狂草的铮铮傲骨,铺满了苍梧大地的每一寸山河。

毕竟千溪分流后,到海终有相会时。从这小小石缝里流出来的湘江,几千年来,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湖湘人,让整个华夏大地的进程因此而异彩纷呈。在湘江边上,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的王船山,开六经生面,成后世师表,用朴素唯物主义的利刃,劈开了千年传统。船山书院山长王闿运,只因脚踏湘水,才有十足底气放言“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令天下士子噤声。

汨罗江畔迎来屈原大夫愤怒求索而震惊寰宇之《天问》;漫步江之头,周公敦颐观莲独问“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而几乎同一时间的江之尾,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文正公凭栏临洞庭,同问“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悠远绵长的发问,千年之后,在橘子洲头,又被年轻的毛润之推波成响彻天宇的呐喊:“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凛凛豪情,让文气而绵延的湘水浪拍千尺!从此,波推浪涌的湘江,注洞庭而流深悠远,漫神州而天翻地覆。

这就是中河,这就是舜流,这就是潇水,这就是湘江。

江之头的力量,无疑是弱小的,一块石头,一根藤蔓,就可能迫使它们屈服。但这样的屈服,只是暂时的。孱弱的它们,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里,早已掀起无数次壮阔的波澜。它们穿林而过,越石而流,它们用自己的生命,滋润了湖湘。

我在江之头。它南食百粤,北贾荆湖,引舜帝南巡,过化三蓝,留下了二妃哭舜斑竹泪,留下了舜帝传奇,留下了舜德遗风。这里,是湘江之源,是湖湘文化之源,也是中华文明之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