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走遍三湘 探寻湖南之美
桃源的维吾尔族姑娘跳起《新疆小辫舞》,表现了桃源民俗风情。
专家们在“田园·情怀”论坛上畅谈论道。
收藏家王小保展示藏品桃源传统道服。
湖南日报记者 王珊
这是一次大美湖南的发现之旅;
这也是一次服务地方文化旅游发展的创新之旅。
1月11日,长沙杜甫江阁,《湖南印象》举行改版升级暨“湖南印象走遍三湘”活动启动仪式,从陶渊明笔下“桃花源”出发,开始探寻三湘之美的新征程。
万里芙蓉国,美景不胜收。山水张家界、碧波洞庭湖,秀美南岳、红色韶山……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为湖南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推动全省旅游经济一路走高。2014年上半年,我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291.26亿元,同比增长20.55%。省旅游局提出,要快马加鞭,推动湖南旅游升级发展。《湖南印象》作为推介湖南的一扇窗口,如何把旅游大戏说好、唱新?此次升级改版、走遍三湘,就是希望用发现之眼、创新之脑,为湖南一景一地、一区一县的文化旅游发展加油给力。
14个市州,122个县市,上万种风情姿态。“湖南印象走遍三湘”,第一站首推常德桃源县。“桃花源”是陶渊明田园理想的形象展示,也是当代都市人的追梦之地,是田园人生的最后归宿。“湖南印象”通过“活动+报纸”的形式,旨在展示桃源县独特的人文和山水,发掘桃源旅游文化产业发展新动力,推进桃源地方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跨越发展。
在当天的仪式上,热情的桃源儿女展示了他们的特色舞蹈、方言小品和传统工艺作品;来自中国作协、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省旅游局的领导和嘉宾为湖南旅游发展和“湖南印象”发展鼓劲、加油;《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文化旅游创意领军人物叶文智等专家在“田园·情怀”论坛上畅谈对桃源的印象、田园的理解,为桃源的发展献计献策。
嘉宾们分别取湘、资、沅、澧四水,一同汇入“湖南印象”特制容器,寓意“湖南印象”荟萃三湘精华,水到渠成。
思与辩
做强桃源旅游需“老曲新唱”
■此次启动仪式的最大亮点是“田园·情怀”论坛。桃源因《桃花源记》而得名,寄托着中国人千年来追寻安定和谐的“田园梦”。如何把“田园梦”做得更美?如何让桃花源这个拥有文化底蕴的“老牌子”在现代旅游中焕发新活力?专家们畅谈论道,让现场听众脑洞大开。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
“给我一个理由,让我流连忘返”
桃源美吗?这点当然毋庸置疑!走过中国乃至世界的极地,见过无数世界自然奇迹,内心依然会被柔美的景致所打动。
但现代人出游,再美的景致,也必须给他们一个出行的理由、出行的由头,而不是一条旅游线路。这个理由,不是躺在前人留下的旅游文化“遗产”上“啃老本”,而必定是在继承、传承的同时,进行山水人文的时代刷新、超越。
为游客准备的理由实质也是制订标准,制订出现代人心目中的田园标准、高山冰川标准、古镇古村标准。陶渊明给桃源留下了不朽的名作和优美的故事,牌子很响亮,但如何借力?值得研究。现代人还喜欢1600年前文人士子们所喜欢的调调吗?愿意做现代隐士吗?肯定不是。这就需要刷新了的现代人的田园概念。
文化旅游创意领军人物叶文智——
“不能用工业模式做文化旅游”
很小的时候,我们在课本里读过桃花源。那个时候,中国旅游,多是从《桃花源记》、《岳阳楼记》开始;但现在,跟着课本去旅游的时代已经过去。旅游只有老歌新唱,才能源源不断引客来。
很多人做旅游从硬件上下功夫。硬件只是一个方面,要从产品、市场、品牌、团队、制度建设等多方面考量。特别是田园村落,不是简单的自然生态,更多的是人文生态,它是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田园建设,不仅要让鸟儿回来,让人回来,更重要的是让民俗回来。现在的城市和乡村建设,很多是整齐划一的规划,千城一面,千村一面,这对乡村旅游来说是最忌讳的。不能用搞工业的模式做文化旅游,村落、田园文化一定是特有的,彰显文化个性的。
桃源本身拥有一个好品牌。比如桃源做的桃花节,完全可以做大一些,做百花节、建十里桃花路。只有转变观念、抓住特色,与时俱进,才能写好“新桃花源记”。
桃源县人民政府县长唐汇诰——
“五大元素重新装扮桃源”
因为一篇《桃花源记》,桃源成为多少人心中的理想国度。今天的桃源,除了山水依旧无声守望,五大元素让桃源成为桃花源的扩版。
山的元素,乌云界自然保护区内群峰连绵,沟壑纵横,森林茂密,是湘西北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水的元素,沅水于桃源境内连绵98.5公里,321座水库碧波荡漾;田的元素,可耕田地面积达115万亩,四季流转,承载着桃源人的希望与拼搏;园的元素,柑橘果木园林遍地,原生态家禽饲养业领跑全国;路的元素,黔张常铁路穿境而过,近百公里高速公路将桃源与东西各市相连。
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夏赞才——
“桃源应该是精神上的田园”
在多年前常德高速公路还未修通的时候,我们学院的旅行社曾拼命向全国旅行社推介桃花源,但效果不是很好。我想原因是没有抓住本质的东西。今天,“田园”这个概念提得非常贴切。桃源,应该是精神上的田园,是让游客体验到“我到了桃花源能找到梦想中田园”的意境。
今天,桃源能与湖南顶级媒体合作,并作为“湖南印象走遍三湘”的“开篇之作”,是一个最好的起步。如何利用新媒体、新思路、新技术发展旅游,还需要好好研究。
“廖厂长”廖群洪——
“身体力行参与大美湖南建设”
桃源是农耕文化的活标本,是中国真正的“香格里拉”。在新城镇建设的大背景下,它可能更多的不是一个归隐的地方、过别样生活的去处,而是一个真正机会无穷的大舞台。今年,我和吴晓波、湖南日报一起发起成立了青年创业公益基金,我们也致力于给在这个大舞台上创业的年轻人以资金、创业辅导、资源整合方面的帮助。作为湖南人,我们不但要积极推介、宣传,更要身体力行参与大美湖南的建设。
鼓与呼
“印象”升级 为湖南旅游加码
■“湖南印象走遍三湘”活动有“两新”:新视角、新模式——新视角发现区县旅游资源;新模式服务地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此次以桃源为出发点,探寻湖南之美,嘉宾们给予了肯定,寄予了希望。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谭谈——
“认识家乡、发现家乡的美”
身为老湖南日报人,对《湖南日报》及《湖南印象》今天所取得的成绩,备感自豪。
我们常说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什么才是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呢?最重要的当是认识家乡,发现家乡的美。我们熟悉的一山一水一段传奇,经历不同时代的洗礼,有不同的内涵。所以,不光要认识和发现家乡的外在美,我们更要挖掘家乡厚重的文化内涵。
省旅游局巡视员刘绵松——
“加快打造湖南旅游升级版”
湖南日报和省旅游局合作创办的《湖南印象》创刊六年,六年时间不长,相较于《湖南日报》半个世纪的历史,《湖南印象》仍很年轻,六年时间不短,《湖南印象》已走遍湖南山山水水。
今天,我省进入打造旅游升级版的关键时刻。《湖南印象》改版升级,是与时俱进、适应新常态,贯穿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湖南旅游业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
常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唐贵平——
“桃源旅游业发展将带动常德整体
旅游产业的发展”
深厚的历史文化底,丰富的旅游资源,浓郁的民族风情,韵味十足的常德文化,这一切决定武陵源人用鱼篓背出来的桃源于湘中之地脱颖而出。
市委、市政府将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作为支柱战略产业来培养,桃源更是常德旅游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一部分,桃源的旅游发展将带动整个常德旅游业的发展。
桃源县委书记龚德汉——
“与媒体深度融合,构建现实版世外桃源”
2014年,桃源接待游客近2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7.5亿元。旅游是生产的龙头,朝阳产业;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是顶端传媒、高端平台,两者的对接联系、深度融合,将为桃源打造独具特色的文化探究之旅、红色教育之旅、民俗体验之旅、自然回归之旅,构建现实版的“世外桃源”,全面融入大湘西黄金旅游圈,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重要旅游目的地。
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副总经理徐勇——
“借智聚力,印象升级”
《湖南印象》是湖南省旅游局与湖南日报社联手,共同创办的旅游副刊。自2009年7月出刊以来,我们从历史人文、 自然山水、民俗风情、风物特产等角度,对湖湘大地进行深度解读,为读者端上了一道道文化阅读盛宴。此次《湖南印象》改版升级,开展走遍三湘系列论坛活动,是要跳出报纸办报,整合各方资源,更好的发现湖南之美,认识湖南之美,推介湖南之美。我们不仅要打造宣传湖南形象的窗口,也要更深入的参与,成为湖南文化旅游发展的助推器。
(本版文字由张笛、王珊编辑整理 摄影: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