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经济视野 > 正文
擦亮“成色”奔“万亿”
2015-01-14 10:07:32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曹娴] [责编:李 慧] 字体:【

面对国际矿业滚滚“寒流”,我省传统支柱产业有色金属行业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预计2014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80亿元,同比增长6.1%——

擦亮“成色”奔“万亿”

湖南日报记者 曹娴

通讯员 王瑜

料成材、材成器,精深加工产品比重达34%

年头岁尾,湖南稀土新材料公司研制的一种由钕铁硼制成、应用在风电电机上的磁性材料,市场需求十分旺盛。“订单排到了今年7月。”1月13日,该公司控股股东——湖南稀土金属材料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

不过,稀土院并不甘心只做原材料供应商赚点资源钱与辛苦钱,其目标是“料要成材,材要成器”,向产业链“微笑曲线”两端要效益。

从资源综合回收到冶炼提纯,再到深加工应用,该院的拳头产品——钪产业链已初具雏形。虽然产品利润较为可观,如氧化钪出口美国售价1公斤达七八万元,但该院并没有停止钪产品深加工步伐,不断向下游终端产品延伸。

“我们正在加大钪在燃料电池中应用的研发,有的环节已有成品,预计不久就能拿出单体电池。”王志坚介绍,这种电池以可燃性气体为原料,电能转换效率达60%。

“全省有色精深加工产品比重已达34%。”省有色金属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宋建民介绍,这比5年前提高了10多个百分点,这也是湖南有色行业在产业寒冬中能够突围的原因。

精深加工增加了我省有色金属产业的“成色”:株硬生产的盾构刀具,打破了国外企业对中国市场的垄断;科力远5年内有望成为全球第二大镍氢动力电池生产商;晟通科技集团突破高性能铝合金材料及型材设计、轨道交通车辆铝合金车体设计等关键技术,产品已广泛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

 “小伙伴”携手,

钛行业新兵跃居行业“大佬”

钛经过轧制,可变成钛带卷,再变成钛焊管,成为航空航天、海洋工程、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关键材料。但我国的钛带卷、钛焊管多年来都需进口。

“我们生产的钛带卷最薄仅0.4毫米,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1月12日,湖南湘投金天科技集团公司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该公司位于长沙的宽幅钛带板基地,2014年1月投产以来,产能迅速达到3000吨左右。

目前,湘投金天的钛及钛合金综合加工能力跃居全国前三,是我国军工钛合金的三大供应商之一。

没有任何钛生产背景,湘投金天从2007年至今,短短几年如何能够在高性能钛材精深加工领域长袖善舞?

在近日公布的2014年度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评审公示名单中,由湘投金天自主研发的“大卷重宽幅钛带卷和薄壁钛焊管的开发”项目,位居一等奖。这一技术被认为是“开创中国钛工业的里程碑”。

除了科技创新,湘投金天迅速“蹿红”,得益于采用“钛钢联合”创新模式。

轧制钛带卷需经热轧、冷轧两道核心工序。其中,热轧机组投入高达几十亿元。对于产量有限的稀有金属来说,这种投入不划算。湘投金天携手华菱集团,借用后者先进的钢材热轧设备,完成钛带卷的热轧工序;同时组建钛工业、特钢、有色3个领域的专业团队,不断调试,最终顺利完成核心工序。

 实现万亿目标,有待提升创新能力

“在2020年前后,建设一个绿色、高端、有创新力、‘成色’十足的万亿有色产业。”宋建民透露了湖南有色产业的愿景。

“有色金属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湖南有色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宋建民认为湖南在钨、铋、锑、锡等稀有金属领域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产业链也较为完整;我省在这些产业领域已有一定技术积累,有的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如储氢材料、粉末材料等;更重要的是,这些新兴产业还处于萌芽状态,技术尚不完善、产业垄断地位还没确立,这为我省在这些新兴产业领域实现赶超提供了难得机会。

省有色金属管理局科规处处长许林也坦陈,我省有色企业的创新力度还不够,研发投入总体偏低,大多没有达到3%的基本水平。

我省坐拥中南大学这一全国有色金属研究实力最强的大学,但据记者了解,省内有色企业与中南大学的合作成果并不多。中南大学科学研究部副部长李启厚介绍,该校一年约700项授权专利中,有色占70%以上;其中,由中南大学与我省有色企业合作的项目,还不到1/3。

资金不足、机制落后也成为制约我省有色企业创新发展的瓶颈。一些市场前景特别好的科研项目,需要政府重点引导。如钛产业,高精装备投入大,资质准入门槛高,市场培育周期长,在企业站稳脚跟之前,政府还得扶一把。科研院所与市场对接不够紧密,获奖成果常常束之高阁;企业在产业配套、合作方面,信息与渠道不畅通等,都是有色产业迈向万亿目标中需要克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