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声在线 > 湖南日报网 > 湘江副刊 > 正文
大地诗篇【刘永学】
2015-01-04 11:43:16 [来源:湖南日报] [责编:李 慧] 字体:【

大地诗篇

——孙文盛文集《归国土》读后

 

□刘永学

应该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一位哲人走出蛰居已久的小屋,赤脚行走在初春的原野上,温暖的地气亲吻着他的脚板,迅即电流般导入全身。哲人颤栗着,双唇蠕动,面对着无垠的大地喃喃自语:“这是一种怎样的神秘,妖娆中混合着略带矜持的野性,令人魂牵梦绕,不能自已?”

相比大地的厚重,任何哲学都是脆弱的,哲人此刻的诉说,是诗歌的语言。而诗人呢?在苍茫的大块之上,已经激动得无法自持:“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无比强烈的土地之爱,让诗人难以诉诸语言来表达,只能凝成晶莹的泪水——作为奉献给大地最深情的诗句。

说起这样与土地密切相关的两件事,缘于一本书引发的联想。国土资源部原部长孙文盛同志最近将自己的文章结集发行,名曰《归国土》。他不是哲人,也不是诗人,但由于对这片美丽国土的深刻认识和精到见解,使这本书的字里行间氤氲着哲理的思辨与诗歌的灵秀。捧读此书,似与高人对话,不吐不快,故落笔成文耳。

“东南西北归国土,苦辣酸甜返璞真。学悟做造练自己,是非功过有旁人。”这首诗,不但是文盛同志人生的写照,也是此书的诗眼,提纲挈领,举重若轻。文盛同志老家山东,来湖南,去山西,到北京,最后进国土资源部,一句诗,囊括了万水千山。苦辣酸甜这句,既阐明了地域特点,更包涵着无穷的人生况味。第三句所言的学、悟、做、造、练,乃是对人生的认识与升华:学者,研习也;悟者,理解也;做者,干事也;造者,营造也;练者,练身练心也,诸措并举,循序渐进,如切如磋,璞玉归真。最后一句潇洒自然,大度达观,如渔夫临水,波澜不惊,似壮士舞剑,浑然天成。有道是,驻足坐看云起时,任尔东南西北风,人生境界,于斯为盛。

全书集文章57篇,均写于1999年至2008年笔者在国土资源部工作的10年之间。文盛同志说,人归国土,事归国土,所以书名叫《归国土》。一个“归”字,笔力千钧,可见其对国土资源部这个岗位及广袤国土的热爱与赤诚。正如作者所言:“中国有句老话,人生在世三件事,孝敬父母,抚养子女,干一番事业。我觉得这话在今天还是对的。”这是一个朴实无华的基点,一条缜密无隙的逻辑,一个顺理成章的宣言,展示了作者敞开心扉,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清朗俊隽的广博情怀。我曾经以为,只有那些具有异常天赋的人才能写出真文字。细读完《归国土》全书后,倏然间生发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人的修为有多高,思想的境界便有多高,文字构成的意蕴便有多高。文章品位的高低,最终是由个人达到的境界所决定的,想有大手笔,必须先具备大器识大襟怀与大顿悟,展望无际的沃野,写出大土地大历史和大激情。

沉浸于书中的字里行间,眼前总是浮现着一个坚定的身影,步履沉稳矫健,向我们诉说着一个个有关土地的故事。57篇文章,只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如何正确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善待并管理好这块富饶美丽的土地。从总体来说,它是宏大的叙事,拓展了我们的视野,目光亦随之向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舒展延伸,让我们思维想象的空间顿时充盈着浩荡山河以及八面来风。就具体篇章而言,有宏观的思考,有微观的研判,有实际的部署,有实践的运用,贯穿其中的一根红线是对党的事业的担当、同志间浓烈的情感、实现毕生理想的执着坚定。作为国土资源部的主要领导,繁忙的公余后,妙手著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国土资源部工作的同志们“连天接地”的忠诚与勤奋;议大事、懂全局、管本行的运筹帷幄;保护地质奇迹,造福人类社会的担当精神;落实国家土地督察制度的忧患意识。撩动我心弦的原因还在于,书中的一章一节都充满对党,对祖国,对人民,对同志的炽烈深情。比如,在部直属机关五四青年演讲会上,坐在台下倾听演讲的文盛同志心潮澎湃,坦言:“我在下面笑了、鼓掌了、也流泪了,感觉年轻了、受教育了。”在《学习大光同志》一文中,文盛同志对老同志的一片深情溢于言表,令人肃然起敬并为之动容。

还是前面那位哲人说过:大地的光芒是不可遮蔽的。这句话,的确有了哲学上的意义。我想说的是,一个人心灵上的光芒同样是不可遮蔽的,文盛同志《归国土》中的一字一句,都是心灵之光的折射,与大地之光交相辉映,化成一幅五彩斑斓的壮美图景。它是大地哺育的诗篇。